接枝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682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枝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接枝共聚物通过将20~95重量份的含有选自由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体接枝聚合到5~80重量份的橡胶质聚合物上而得到,其中,橡胶质聚合物具有21~30%的顺式-1,4键、47~60%的反式-1,4键、16~23%的1,2-乙烯基键作为微结构,并且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3~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聚合稳定性优良的橡胶质聚合物的、耐冲击性和流动性优良的接枝共聚物以及由该接枝共聚物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ABS树脂是耐冲击性和流动性的平衡优良的树脂,被用于汽车等车辆用内外装部件、各种家电产品或OA设备的外壳、其他杂货领域等广泛的领域中。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呈现高速增长,其利用领域越来越扩大。另一方面,如以汽车领域为代表的那样,要求轻质化,正在开发部件的薄壁化。因此,为了进一步薄壁化,要求比现在更优良的耐冲击性和流动性。作为改良耐冲击性以及流动性的方法,提出了并用具有不同的tan δ的峰的两种 以上的橡胶质聚合物(日本特开平11-130825号公报)。但是,必须制备两种以上的橡胶质聚合物,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另外,作为着色性、光泽、刚性以及耐冲击强度的平衡优良的树脂组合物,提出了使用具有特定的微结构的橡胶质聚合物的橡胶补强芳香族单乙烯树脂组合物(日本特开昭60-233116号公报)。但是,作为现在要求的物性并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聚合稳定性优良的橡胶质聚合物的、耐冲击性和流动性优良的接枝共聚物以及由该接枝共聚物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着眼于橡胶质聚合物的微结构以及溶胀度,橡胶质聚合物使用具有2Γ30%的顺式-1,4键、47 60%的反式-1,4键、16 23%的1,2-乙烯基键作为微结构、且溶胀度为13 35的橡胶质聚合物,由此,不仅橡胶质聚合物的聚合稳定性优良,而且能得到耐冲击性和流动性优良的接枝共聚物。S卩,本专利技术涉及接枝共聚物以及由该接枝共聚物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接枝共聚物通过将2(Γ95重量份的选自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接枝聚合到5 80重量份的橡胶质聚合物上而得到,其特征在于,橡胶质聚合物具有21 30%的顺式-I, 4键、47 60%的反式-I, 4键、16 23%的I, 2-乙烯基键作为微结构,并且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3 35。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使用聚合稳定性优良的橡胶质聚合物的、耐冲击性和流动性优良的接枝共聚物以及使用有该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接枝共聚物,是将选自芳香族乙烯系单体、氰化乙烯系单体以及可与这些单体共聚的其他乙烯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接枝聚合到具有顺式-1,4键为2广30%、反式-1,4键为47 60%、1,2-乙烯基键为16 23%的微结构、且溶胀度为13 35的橡胶质聚合物上而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本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将2(Γ95重量份的含有选自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体接枝聚合到5 80重量份的橡胶质聚合物上而得到,橡胶质聚合物具有21 30%的顺式-1,4键、47 60%的反式-1,4键、16 23%的1,2-乙烯基键作为微结构,并且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3 35。作为橡胶质聚合物,可以举出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_(乙烯-丁二烯)_苯乙烯(SEBS)嵌段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橡胶。特别优选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重要的是橡胶质聚合物的微结构为顺式-1,4键21 30%、反式-1,4键47 60%、1,2-乙烯基键16 23%,以及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3 35。在顺式-1,4键在2广30%的范围外的情况以及1,2-乙烯基键在16 23%的范围外的情况下,聚合稳定性显著降低。在反式-1,4键在47飞0%的范围外的情况下,耐冲击性以及流动性降低。在溶胀度在13 35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橡胶质聚合物的交联密度不是最佳,耐冲击性降低。优选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5 30,更优选为17 25。橡胶质聚合物的微结构可以由使用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的苯乙烯以及顺式-1,4键、反式-1,4键、1,2-乙烯基键的特征吸收的吸光度和通过Hampton法(参考文献R.R. Hampton ;Anal. Chem.,21,923 (1949))求得的各键的吸光系数的式子求出。就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的测定而言,将橡胶质聚合物的固体物质在IOOml甲苯中在25°C下浸溃48小时,用300目的金属网过滤,测定此时的不溶于甲苯的成分的重量(重量a)和对不溶于甲苯的成分进行真空干燥后的重量(重量b),通过下式求出溶胀度。溶胀度=不溶于甲苯的成分的重量(重量a)/真空干燥后的重量(重量b)橡胶质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从物性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O. Γ0. 9 μ m,更优选为O. 2^0. 5 μ m,进一步优选为O. 34、· 5 μ m,特别优选为O.38、. 45 μ m。另外,橡胶质聚合物的重量平均粒径的调节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通过预先制造粒径比较小的橡胶质聚合物胶乳并使其凝聚扩大而形成目标重量平均粒径的凝聚扩大橡胶质聚合物。作为调节橡胶质聚合物的微结构以及溶胀度的方法,可以为任何方法,可以举出例如改变聚合引发剂的种类以及量、自由基催化剂或碱金属催化剂使用、聚合温度、链转移齐U的种类以及量等的方法。特别是聚合温度的影响较大,顺式-1,4键的比例会因聚合温度不同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溶胀度会因橡胶质聚合物成分的交联密度不同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橡胶质聚合物可以通过公知的聚合法得到。此时,可以使用通常的表面活性剂、弓丨发剂、分子量调节剂、电解质等聚合助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歧化松香酸钾或歧化松香酸钠等歧化松香酸的碱金属盐、油酸钾或油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的碱金属盐等羧酸的碱金属盐、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烷基磺酸的碱金属盐等。作为引发剂,可以举出使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或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等有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成分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系等。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可以举出硫醇类(叔十~■烧基硫醇、正十_■烧基硫醇等)、帖品油稀、α -甲基苯乙烯二聚体等。作为电解质,可以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碱性物质;氯化钠、硫酸钾、醋酸钠、硫酸钠、磷酸钾、焦磷酸四钾等。这些聚合助剂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进行使用。对这些聚合助剂的用量也没有限制,一般情况下,构成橡胶质聚合物的每100重量份单体,使用表面活性剂O. 5^5. O重量份、引发剂O. Γ3. O重量份、分子量调节剂(Tl重量份、电解质O. 02^1重量份。另外,对构成橡胶质聚合物的单体、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助剂的添加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初期一并添加、或者单体和/或表面活性剂连续或依次添加等任意一种方法。对聚合温度也没有特别限制,从控制顺式-1,4键的比例的观点出发,优选5(T80°C的范围。本实施方式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在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使选自芳香族乙烯系单 体以及氰化乙烯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接枝聚合而得到。另外,可以并用可与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共聚的其他乙烯系单体。作为构成接枝共聚物的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可以举出苯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枝共聚物,通过将20~95重量份的含有选自由芳香族乙烯系单体和氰化乙烯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体接枝聚合到5~80重量份的橡胶质聚合物上而得到,所述接枝共聚物的特征在于,橡胶质聚合物具有21~30%的顺式?1,4键、47~60%的反式?1,4键、16~23%的1,2?乙烯基键作为微结构,并且橡胶质聚合物的溶胀度为13~3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和则岛村敦美武田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AL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