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盒,包括芯盒体底板和芯盒框,芯盒体底板设置在芯盒框的中部,用于将芯盒框分成上部和下部,芯盒框上部和芯盒体底板围设的空间用于形成砂芯,其中芯盒还包括起芯装置;芯盒体底板上开设有通孔;起芯装置的一端从芯盒体底板未形成砂芯的一侧伸入通孔,且伸入端与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伸入端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匹配,起芯装置的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在竖直方向动力的作用下通过伸入端抵顶抬升芯盒框内的砂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盒,起芯工艺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芯盒。
技术介绍
大型制芯生产线用于制造铸造类工件的型芯,比如制造铁路货车摇枕、转向架侧架等工件的型芯。型芯的制造流程为在芯盒内装入芯砂;对芯砂进行硬化处理,以得到砂芯;起芯,即将砂芯从芯盒内取出。芯砂的硬化处理可以采取自硬化或其他方式的硬化处理。芯盒包括芯盒框和芯盒体底板,两者拆卸式固定连接。 起芯方法包括翻转起模起芯方法,以及芯盒框上脱落起芯方法。图I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翻转起模起芯方法翻转前芯盒和芯板的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翻转工具夹持芯盒和芯板的示意图,图IC为现有技术中翻转完成后砂芯落在芯板上的示意图。翻转起模起芯方法是指将硬化后的砂芯41连同芯盒移至翻转起模工位;在芯盒框I上方放上芯板2并夹紧;使用翻转工具3将芯盒框I、芯盒体底板和芯板2 —同翻转360°,使芯盒框I和芯盒体底板位于芯板2的上方;垂直吊起芯盒框1,使砂芯41脱落到芯板2上,以完成起芯。在图IA至图IC中,是以铁路货车转向的侧架的砂芯为例。图2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芯盒框上脱落起芯方法起芯过程中芯盒框未脱落前的示意图,图2B为现有技术中吊起芯盒框后的示意图,图2C为现有技术中移除外侧活块后的示意图,图2D为现有技术中移除内侧活块后的砂芯示意图。芯盒框上脱落起芯方法是指砂芯硬化后,将芯盒框I吊起,并移除砂芯周边的活块5,以将砂芯42漏出,采用专用吊具将砂芯42吊起,以完成起芯。参见图2B至图2D,可以看出活块底板6的位置。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使用翻转起模起芯方法,操作步骤多,生产效率低,且芯砂与上芯板紧贴,不利于砂芯的运输;使用芯盒框上脱落起芯方法,人工辅助操作多,操作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芯盒,用以简化起芯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芯盒,包括芯盒体底板和芯盒框,所述芯盒体底板设置在所述芯盒框的中部,用于将所述芯盒框分成上部和下部,所述芯盒框上部和芯盒体底板围设的空间用于形成砂芯,其中所述芯盒还包括起芯装置;所述芯盒体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起芯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芯盒体底板未形成砂芯的一侧伸入所述通孔,且伸入端与所述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所述伸入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匹配,所述起芯装置的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在竖直方向动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伸入端抵顶抬升所述芯盒框内的砂芯。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起芯装置包括顶芯杆和同步板;所述顶芯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中,伸入端与所述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且顶芯杆伸入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匹配;所述顶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同步板固定连接,所述同步板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芯盒框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同步板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顶芯杆的伸入端固定设有顶芯板,所述顶芯板容置在所述通孔中,与所述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且顶芯板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匹配。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 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子孔和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用于容置所述顶芯板,所述第二子孔用于容置所述顶芯杆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子孔,所述第一子孔的孔壁下边缘四周开设有集砂槽。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起芯装置还包括导向杆;所述芯盒体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同步板固定;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圆孔内,以导引所述同步板沿着所述第一圆孔滑移。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起芯装置还包括耐磨套;所述耐磨套固定在所述第一圆孔的内壁上,且所述耐磨套的内径与所述导向杆的外径相等。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芯盒框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臂与所述起芯装置抵顶连接,以向所述起芯装置提供竖直方向的动力。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起芯装置还包括限位杆和限位螺栓;所述同步板上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芯盒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圆孔,且与所述限位螺栓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芯盒框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动力臂抵顶在所述同步板的下方。如上所述的芯盒,优选的是所述气缸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同步板的下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盒,具有起芯装置,无需对芯盒进行翻转操作,也无需吊起芯盒框,且操作步骤少,起芯工艺简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高。起芯完成的砂芯,便于运输,也便于进行后续操作。设置起芯装置后,芯盒内无需再设置用于辅助起芯的活块,也避免了砂芯的表面出现活块接痕,提闻了砂芯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翻转起模起芯方法翻转前芯盒和芯板的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翻转工具加持芯盒和芯板的示意图。图IC为现有技术中翻转完成后砂芯落在芯板上的不意图。图2A为现有技术中使用芯盒框上脱落起芯方法起芯过程中芯盒框未脱落前的示意图。图2B为现有技术中吊起芯盒框后的不意图。 图2C为现有技术中移除外侧活块后的示意图。图2D为现有技术中移除内侧活块后的砂芯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芯盒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俯视示意图。图3C为3A的左视示意图。图3D为图3B的A-A剖视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芯盒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示意图。图4C为图4A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4D为图4B的B-B向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I-芯盒框;2-芯板; 3-翻转工具;41、42、43-砂芯; 5_活块; 7_芯盒体底板;8-芯盒框;9-顶芯杆;10-同步板;11-支撑件;12-顶芯板; 13-导向杆;14-耐磨套;15-油缸;16-集砂槽;17-限位杆;18-限位螺栓;19-气缸;6-活块底板;71-通孔;711-第一子孔;712-第二子孔;102第一圆孔;103-第二圆孔;21-倒L型板;22-固定板; 23-T型板;121-弯钩顶芯板;122-导框顶芯板;24_凹槽;123-斜弦顶芯板;124-二角孔顶芯板;125-大模头顶芯板; 25-工位平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盒,包括芯盒体底板和芯盒框,芯盒体底板设置在芯盒框的中部,用于将芯盒框分成上部和下部,芯盒框上部和芯盒体底板围设的空间用于形成砂芯,其中芯盒还包括起芯装置;芯盒体底板上开设有通孔;起芯装置的一端从芯盒体底板未形成砂芯的一侧伸入通孔,且伸入端与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伸入端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匹配,起芯装置的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在竖直方向动力的作用下通过伸入端抵顶抬升芯盒框内的砂芯。伸入端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匹配是指,伸入端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一致,以使伸入端与芯盒体底板共同形成砂芯的成型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盒,包括起芯装置,起芯装置的一端容置在通孔中,且与芯盒体底板平面平齐,以保证形成的砂芯合格,起芯装置的另一端位于芯盒体底板下方,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在竖直方向动力的作用下抬升待起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盒,包括芯盒体底板和芯盒框,所述芯盒体底板设置在所述芯盒框的中部,用于将所述芯盒框分成上部和下部,所述芯盒框上部和芯盒体底板围设的空间用于形成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盒还包括起芯装置;所述芯盒体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起芯装置的一端从所述芯盒体底板未形成砂芯的一侧伸入所述通孔,且伸入端与所述芯盒体底板的内表面平齐,所述伸入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匹配,所述起芯装置的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在竖直方向动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伸入端抵顶抬升所述芯盒框内的砂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云飞,刘胜田,陈拥军,景丹,崔世海,胡昌军,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