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2764 阅读:5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05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常规法制作PDA培养基,氯霉素处理培养基表面,接入待脱毒菌种,常规培养;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提取原基组织接入PDA培养基,常规法培养;待菌丝发至1/2时,挑取菌丝尖端2-3mm处的菌丝体,再次接入PDA培养基,常规法培养;采用前述原基分离法和尖端分离法,循环操作进行2-4次,即可达到脱毒目的。脱毒后的菌种可完全恢复原有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状,抗逆性、抗病性明显增强,发病率较常规菌种降低60%以上,原种和栽培种的制种成活率可提高至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食用菌生产领域,在推广应用新选育的食用菌菌种的过程中,由于易受病毒、病菌的危害,其性状不稳定、易退化、老化,优良性状难以保持长久,菌种的退化现象严重制约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生产中急需一种食用菌菌种的脱毒复壮技术,可抑制菌种的退化,保持并恢复菌种原有的优良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常规法制作PDA培养基,无菌处理后,无菌条件下在PDA培养基表面滴入浓度O.25-0. 5%的氯霉素数滴,使之布满培养基表面,常规组织分离接入待脱毒菌种,常规温度培养; 步骤二 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出现I. 5厘米大小的原基时,无菌条件下去掉原基表层,将其纵横各划切4-5刀,使成9-16块的小组织块,每支试管内接入1-2块,常规法培养; 步骤三待菌丝发至1/2时,挑取菌丝尖端2-3mm处的菌丝体,再次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 步骤四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分离原基组织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 步骤五待菌丝发至1/2时,重复步骤三的操作,以尖端分离法分离菌丝,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 步骤六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分离原基组织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 步骤七常规法将步骤六所得菌种转接至PDA培养基扩大培养,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再通过常规法转入二级种即可投入使用。其原理如下食用菌的常规组织分离技术并不能达到使菌种脱毒的目的,这是由于子实体已生长至中后期,携带病毒、病菌的概率相当高。菌种脱毒的原理,就是采用先进的尖端分离技术,配合对成熟菌丝体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自然生成物的分离技术以及选用不同基质,使接入种有条件进行选择性生长,并经2-4个循环后,使该菌种彻底摆脱原携病毒、病菌,恢复其原本生物特性。根据该定义,根据品种的不同,反复2-4次循环,并有意令培养基处于不稳定即所谓富养-贫瘠的交替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往复操作,使菌种在“脱”掉原携病毒、病菌的前提下,自然恢复和产生较强抗性,保持并恢复菌种原有的优良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状。菌种脱毒的操作过程需花费较长时间,需严格控制脱毒时机进行操作,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I)要求培养基的配方营养相对贫乏一些。斜面及平板培养基相对贫乏,食用菌菌丝较难发展,但某些病毒、病菌生长也很难发展,而食用菌菌丝相对较有生长优势,再次分离操作时,利用菌丝尖端远离病毒、病菌的条件,可将其“甩”在原在质中而避免重新带入新的培养基质中,从而达到逐步脱毒的目的。(2)常温培养,或创造相对不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利用食用菌的生产优势,达到脱毒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偏低温度的条件,使食用菌菌丝能够缓慢生长,某些病毒、病菌无法萌动,由此达到分离目的。(3)菌种脱毒采用的是“尖端”脱毒原理,因此,应适时、及时地进行分离操作,否贝U,一旦超过时限,病毒、病菌便会“跟踪前进”,使脱毒工作前功尽弃。一旦某环节被延长时间,则很难保证脱毒效果。(4)脱毒操作需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有停顿、保存等过程。如果因时间或其他条件无法完成本次操作,或将某级生物体进行冰箱保存时,则难以达到脱毒目的。本专利技术工艺有如下优点 I、菌种脱毒后,恢复了其原有生物学特性,无论在品种推广还是在菇农生产中,脱毒菌种将彻底保持品种的原有性状。2、菌种脱毒后,抗逆性明显增强。包括对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的抗性,以及以某些人为因素如通风不及时、通风量不足等不良生长条件的抗性等,在相对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照样长出好蘑菇。3、脱毒菌种的抗病性提高,较常规菌种的发病率降低60%以上,黄褐病、褐斑病、褐腐病等病害很少发生,原种和栽培种的制种成活率可提高至95%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平菇菌种华平6号的脱毒,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循环 (I)使用20毫米X200毫米试管及90毫米培养皿,制备PDA培养基,每只试管内加入浓度O. 25-0. 5%的氯霉素3滴,每个培养皿内加入浓度O. 25-0. 5%的氯霉素6滴,使之均匀粘附培养基表面。无菌条件下,常规接入待脱毒的平菇菌种,30°C或常温培养。(2)菌丝发至近1/2时,接入二级种。二级种常规制作,配方为棉子壳2500克,过磷酸钙50克,石膏粉50克,尿素15克,链霉素I. 5克。瓶口应装基料稍满一些,仅留O.5-1厘米即可。培养25°C父5天一331 X 10天一20°C X3天一25°C X5天。发满后,于4-5°C培养24小时,或常温培养。第二循环 (3)二级种瓶口出现I厘米见方的原基组织块时,制备PDA培养基,同步骤(I)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无菌条件下,用刀片将原基的表层削掉,换刀片将其纵横各划切4-5刀,使成9-16块的小组织块,每支试管内接入1-2块。培养温度30°C或常温。(4)试管发至近1/2时,挑取菌丝尖端O. 2-0. 3厘米处菌丝体,接入PDA培养基试管及培养皿,接入前同步骤(I)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培养温度30°C或常温。(5)配制二级种木屑800克,棉子壳1700克,过磷酸钙50克,石膏粉50克,尿素15克,链霉素I. 5克,常规制作。将步骤(4)所得试管种接入。培养25°C X5天一30°C X 15天一15°C X 5天一250C X 5天,发满后,于4-5°C培养24小时,或常温培养。第三循环 (6)瓶口出现I厘米大小原基组织时,制备PDA培养基。一种优选方式为,制备PDA木屑改良养基,配方土豆150克,木屑50克,棉子壳30克,葡萄糖15克,琼脂粉13克,水1000 晕升。将木屑、棉子壳加水共煮费30分钟后,加入土S·再煮沸30分钟,取滤液约1000晕升,加入琼脂粉,加热融化,最后加入葡萄糖,搅拌融化后即可分装。采用同步骤(3)组织分离法将原基组织接入试管及培养皿,接入前同步骤(I)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培养条件20°C左右X 2天一320C X 2天。也可常温培养。(7)菌丝发至近1/2时,尖端分离法转入试管及培养皿,方法同步骤(4),常规培养。(8)制备二级种棉子壳2500克,石膏粉60克,石灰粉50克,常规制作。将步骤(7)所得试管种接入瓶内,常规培养。第四循环 (9)常规制作PDA培养基,分装于试管及培养皿,以步骤(3)的方法分离原基组织,常规法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同步骤(I)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10)常规制作PDA培养基,同步骤(I)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将步骤(9 )所得菌种接入,25 0C培养。(11)将步骤(10)所得菌种转入二级种(不少于20瓶),进行生长观察。将发好菌的二级种,直接进行出菇培养,观察其长速、长相、1-2潮产量,作出品比鉴定,最后确定该批菌种的脱毒操作是否成功。结果表明脱毒后菌种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常规法制作PDA培养基,无菌处理后,无菌条件下在PDA培养基表面滴入浓度0.25?0.5%的氯霉素数滴,使之布满培养基表面,常规组织分离接入待脱毒菌种,常规温度培养;步骤二: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出现1.5厘米大小的原基时,无菌条件下去掉原基表层,将其纵横各划切4?5刀,使成9?16块的小组织块,每支试管内接入1?2块,常规法培养;步骤三:待菌丝发至1/2时,挑取菌丝尖端2?3mm处的菌丝体,再次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步骤四: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分离原基组织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步骤五:待菌丝发至1/2时,重复步骤三的操作,以尖端分离法分离菌丝,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步骤六: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分离原基组织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步骤七:常规法将步骤六所得菌种转接至PDA培养基扩大培养,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再通过常规法转入二级种即可投入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常规法制作PDA培养基,无菌处理后,无菌条件下在PDA培养基表面滴入浓度O.25-0. 5%的氯霉素数滴,使之布满培养基表面,常规组织分离接入待脱毒菌种,常规温度培养; 步骤二 待菌丝发至1/2时,常规法接入二级种培养基进行培养,出现I. 5厘米大小的原基时,无菌条件下去掉原基表层,将其纵横各划切4-5刀,使成9-16块的小组织块,每支试管内接入1-2块,常规法培养; 步骤三待菌丝发至1/2时,挑取菌丝尖端2-3mm处的菌丝体,再次接入PDA培养基,接入前按步骤一的方法用氯霉素处理PDA培养基表面,常规法培养; 步骤四待菌丝发至1/2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万军文春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