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其在提供液压控制进行变速的带式变速器的降档中,能够在防止带打滑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变速响应性。变速控制单元104,在将第1可变带轮指示液压Pintgt设定成第1可变带轮维持压Pin_n来执行降档的情况下,在该降档开始时使第1可变带轮指示液压Pintgt相对于第1可变带轮维持压Pin_n暂时降低。因此,通过该第1可变带轮指示液压Pintgt的暂时降低,能够使第1供给液压Pin在降档刚开始后与降档开始前相比降低,因此工作油容易从第1可变带轮排出,能够充分获得变速响应性。另外,因为上述第1可变带轮指示液压Pintgt的降低是暂时的,所以液压缸42c的内压不太降低,能够适当防止带打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车辆用的带式变速器的变速相关联的液压控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具有包括I对可变带轮和卷绕于该I对可变带轮的传动带的带式变速器,通过液压控制分别改变所述I对可变带轮的有效直径(悬挂带的直径),从而执行所述带式变速器的变速。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带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就是这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该专利文献I的带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通过由调压阀根据指示液压对向I对可变带轮分别供给的供给液压进行调压来进行变速以使所述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比与目标变速比一致,并且使得不产生所述传动带相对于所述可变带轮滑动的带打滑。并且,在作为所述I对可变带轮之一的驱动侧可变带轮的接受供给液压的液压缸上设置有工作油供给口和工作油排出口,所述工作油供给口具有阻止工作油排出的 供给侧逆止阀,所述工作油排出口具有能够通过液压促动器(致动器)的工作解除工作油的排出阻止状态的排出侧逆止阀,所述专利文献I的控制装置基于预定的容许条件使所述液压促动器工作从而从所述驱动侧可变带轮的液压缸排出工作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16291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05707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2998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包括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带式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以往以来的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中,具有通过根据指示液压分别控制所述I对可变带轮的液压缸的液压来改变所述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比的装置,由于在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控制中使用液压,所以在该变速控制中可能会发生液压的响应延迟。特别是在急速降档的情况下,在该变速开始时所述液压的响应延迟变得显著,不能获得足够的变速响应性,例如有可能无法实现与行驶状态相适应的变速初期的目标变速速度。此外,这种课题是未公知的。本专利技术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其在通过液压控制进行变速的带式变速器的降档中,能够在防止带打滑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变速响应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在于(a)—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具有包括驱动力源侧的第I可变带轮、驱动轮侧的第2可变带轮和卷绕于这些可变带轮的传动带的带式变速器,通过根据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以及第2可变带轮指示液压分别控制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的液压以及所述第2可变带轮的液压缸的液压,从而控制所述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比以使该变速比与目标变速比一致,(b)在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用于维持所述带式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的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来执行该带式变速器的降档的情况下,在该降档开始时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此,因为通过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的暂时降低,能够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接受的液压(不是缸内压)即向该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供给的供给液压(第I供给液压)在降档刚开始后与降档开始前相比降低,所以工作油容易从所述第I可变带轮排出。因此,在所述带式变速器降档时,例如急速降档时,能够充分获得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有效直径减小并且使所述第2可变带轮的有效直径增大这样的响应性即变速响应性。另夕卜,因为降档开始时的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的降低是暂时的,所以所述第I可变带轮具有的液压缸的内压因液压控制回路(线路)的管路阻力等而不太降低,因此,能够适当防 止带打滑。此外,所述目标变速比是所述降档执行期间的所述变速比的过渡的目标值,在该降档中使其逐次变化以使其接近在该降档后应实现的变速比(变速后目标变速比)。因此,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在所述降档期间随着所述目标变速比的变化而变化。在此,优选在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节流孔,所述液压控制阀是对向该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供给的供给液压进行调压的控制阀。如此,因为所述节流孔以阻碍所述第I可变带轮具有的液压缸的内压的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所以与没有该节流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带打滑。另外,优选在所述降档开始时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时,目标变速速度越大,则该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该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的降低幅度就越大。如此,因为上述目标变速速度越大则所述降档刚开始后的所述第I供给液压的降低幅度也越大,所以能够根据该目标变速速度的大小来改变所述变速响应性。另外,优选在所述降档开始时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时,目标变速速度越大,则使该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该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的时间越长。如此,因为上述目标变速速度越大则所述降档刚开始后的所述第I供给液压的降低幅度也越大,所以能够根据该目标变速速度的大小来改变所述变速响应性。另外,优选在所述降档中,使所述第2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用于维持所述目标变速比的第2可变带轮维持压与用于实现目标变速速度的变速差压之和。如此,与通过使所述第2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所述第2可变带轮维持压并且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减小来进行所述降档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带打滑。另外,优选在所述降档开始时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之后,使该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该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如此,能够与不进行上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的暂时降低的液压控制同样地执行使该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该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之后的液压控制。附图说明图I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用于说明为了控制图I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而设置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图。图3是表示图I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的液压控制电路中与带式变速器的带夹压(squeezing,挤压)力控制以及变速比控制有关的主要部分的液压回路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具有的控制功能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框线图。图5是表示在与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执行的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有 关的液压控制中,为了基于目标变速比确定可变带轮的推力比而预先设定的上述目标变速比与上述推力比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在与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执行的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有关的液压控制中,为了基于目标变速速度确定变速差压而预先设定的上述变速差压与上述目标变速速度的关系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执行的指示液压修正控制的时间图,是以加速踏板被大力踩下而执行了急速降档的情况为例的图。图8是表示在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执行的指示液压修正控制中,为了基于目标变速速度确定指示液压修正时间而预先设定的上述指示液压修正时间与上述目标变速速度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在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执行的指示液压修正控制中,为了基于目标变速速度确定修正压而预先设定的上述修正压与上述目标变速速度的关系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工作的主要部分、即执行带式变速器的急速降档时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图I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10的概略图。该车辆用驱动装置10适于被横置型且FF (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车辆所采用,具有作为用作行驶用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具有包括驱动力源侧的第I可变带轮、驱动轮侧的第2可变带轮和卷绕于这些可变带轮的传动带的带式变速器,通过根据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以及第2可变带轮指示液压分别控制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的液压以及所述第2可变带轮的液压缸的液压,从而控制所述带式变速器的变速比以使该变速比与目标变速比一致,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为用于维持所述带式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的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来执行该带式变速器的降档的情况下,在该降档开始时使所述第I可变带轮指示液压相对于所述第I可变带轮维持压暂时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节流孔,所述液压控制阀是对向该第I可变带轮的液压缸供给的供给液压进行调压的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降档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邦雄,丰田晋哉,伊良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