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50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天线,包括底板、外罩以及天线主体,天线主体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导电层,导电层包括两贴片振子及馈线,两所述贴片振子均为矩形,馈线具有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第一馈电部呈“几”字型,第一馈电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呈“U”字型的第二馈电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板天线可以使得所述平板天线所覆盖的频带可达到2400MHz-2500MHz,增益高达11dBi,前后比大于25dB,水平波瓣宽度达到65度;且所述平板天线的制造简单、体积较小、一致性较好、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产品用的天线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平板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覆盖区域更加广阔,也更加多样化。一些特殊场合的覆盖,例如狭长的公路、铁路、几千米以外的风景点、海岛等,对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天线增益高以满足远距离覆盖,还要求更窄的水平面波束宽度以减小对原有网络的干扰。另外,为了实现网络兼容性,还需要更宽的工作频带。现有的平板天线一般包括反射板及与所述反射板连接的辐射体,所述辐射体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收发电磁波信号的振子及进行馈电的线缆组成。但是,所述平板天线制造复杂、体积较大、一致性较差,且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平板天线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天线,其制造简单、体积较小、一致性较好,且成本较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天线,包括底板、外罩以及天线主体,所述外罩安装于所述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天线主体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导电层,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并朝向所述外罩,所述导电层包括两贴片振子及馈线,两所述贴片振子均为矩形,所述馈线具有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呈“几”字型,所述第一馈电部具有与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另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呈“U”字型的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的弯折延伸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平板天线的天线主体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导电层,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并朝向所述外罩,所述导电层包括两贴片振子及馈线,两所述贴片振子均为矩形,所述馈线具有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呈“几”字型,所述第一馈电部具有与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另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呈“U”字型的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的弯折延伸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所述平板天线所覆盖的频带可达到2400MHz-2500MHz,增益高达lldBi,前后比大于25dB,水平波瓣宽度达到65度;且所述平板天线的制造简单、体积较小、一致性较好、本较低。具体地,所述基板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为5mm,该高度为一种优化设计,可大大地减小所述平板天线的体积。具体地,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具体地,两所述贴片振子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所述贴片振子垂直。具体地,每一所述贴片振子的尺寸为长46. 5mm,宽70mm,该尺寸为一种优化设计,可大大地减小所述平板天线的体积。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平板天线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I去除外罩后的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天线主体的正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I及图2,本技术平板天线的一实施例100包括底板10、外罩20以及天线主体30,所述外罩20安装于所述底板10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天线主体30安装于所述底板10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天线主体30包括一基板301以及一导电302层,所述基板301安装于所述底板10,所述导电层302形成于所述基板301并朝向所述外罩20,所述导电层302包括两贴片振子3021及馈线3022,所述馈线3022分别与两所述贴片振子3021连接,且两所述贴片振子3021位于所述馈线3022的两侧。具体地,所述馈线3022具有第一馈电部3022a及第二馈电部3022b,所述第一馈电部3022a呈“几”字型,所述第二馈电部3022b呈“U”字型。所述第一馈电部3022a具有第一连接单元3022al、第二连接单元3022a2以及第三连接单元3022a3,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022al与一所述贴片振子30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022al的末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022a2,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022a2呈“U”字型,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022a2的末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022al位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三连接单元3022a3,所述第三连接单元3022a3与另一所述贴片振子30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022al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3022b,且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3022b的弯折延伸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3022a2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两所述贴片3021振子均为矩形,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022al和第三连接单元3022a3分别与两所述贴片振子3021垂直。具体地,所述基板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为5mm,每一所述贴片振子的尺寸为长46. 5mm,宽70mm,该高度及尺寸均为一种优化设计,可大大地减小所述平板天线的体积。具体地,所述基板301为印刷电路板。由以上描述可知,所述天线主体30的上述结构可以使得所述平板天线所覆盖的频带可达到2400MHz——2500MHz,增益高达I IdBi,前后比大于25dB,水平波瓣宽度达到65度;且所述平板天线的制造简单、体积较小、一致性较好、本较低。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权利要求1.一种平板天线,包括底板、外罩以及天线主体,所述外罩安装于所述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导电层,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并朝向所述外罩,所述导电层包括两贴片振子及馈线,两所述贴片振子均为矩形,所述馈线具有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呈“几”字型,所述第一馈电部具有与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另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呈“U”字型的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的弯折延伸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板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距离所述底板的高度为5mm。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板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印刷电路板。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平板天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贴片振子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分别与两所述贴片振子垂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贴片振子的尺寸为长46.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天线,包括底板、外罩以及天线主体,所述外罩安装于所述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导电层,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导电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并朝向所述外罩,所述导电层包括两贴片振子及馈线,两所述贴片振子均为矩形,所述馈线具有第一馈电部及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呈“几”字型,所述第一馈电部具有与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末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另一所述贴片振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中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呈“U”字型的所述第二馈电部,且形成所述第二馈电部的弯折延伸方向与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火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