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吸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0173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连接螺杆、底板以及辐射体,所述连接螺杆呈中空结构,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螺杆并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辐射体固定连接,所述辐射体与所述底板贴合。其中,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底板为注塑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向吸顶天线的连接螺杆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只需开设一套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方便。另外,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毋须再使用螺母加黏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有利于环保。(*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覆盖的全向吸顶 天线。
技术介绍
在一些密闭的场所,如宾馆、酒店等,由于建筑物材料固有的屏蔽作用,增加了无 线信号的穿透损耗,容易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严重影响了网络的信号接收和 通话质量。如隔墙的阻挡5 20dB、楼层的阻挡20dB以上、家具及其它障碍物的阻挡2 15dB。因此,为了增强无线信号的室内覆盖,人们通常会使用各种室内天线。所述室内天线 是各种移动通信对密闭空间进行无线信号覆盖的关键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其中 的吸顶天线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如图1所示,现有的全向吸顶天线100 —般包括外罩10、上振子11、绝缘子12、下 振子13、铜片14、底板15以及连接螺杆16组成,所述外罩10包覆所述上振子11、绝缘子 12、下振子13以及铜片14并与所述底板15扣合,所述绝缘子12位于所述上振子11和下 振子13之间,所述铜片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振子11和下振子13连接,所述下振子13 与所述底板15贴合,所述连接螺杆16通过螺母17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一电缆依次穿 过所述连接螺杆16、底板15、下振子13、绝缘子12以及上振子11,并固定在所述上振子11 上。在制造所述全向吸顶天线100时,所述底板15上镀有一塑料薄膜层以防止所述底 板15氧化,而在所述底板15的中心需开设一个供所述连接螺杆16穿过的通孔,相应地,需 要在所述薄膜层上开设一通孔。当所述连接螺杆16穿过所述通孔,再采用所述螺母17将 所述连接螺杆16固定在所述底板15上,最后采用黏胶将所述连接螺杆16、螺母17以及底 板15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根据以上描述可知,上述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天线成本高、安装不便,且在所述连接 螺杆16穿过所述底板15的一端需要借助螺母17以及黏胶来固定,也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向吸顶天线,所述吸顶天线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且连接螺杆与底板之间毋须采用黏胶,也有利于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连接螺杆、底板、辐 射体以及电缆,所述连接螺杆呈中空结构,所述电缆穿过所述连接螺杆并伸出所述底板,所 述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辐射体固定连接,所述辐射体与所述底板贴合。其中,所 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底板为注塑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全向吸顶天线的连接螺杆与底板为一体式结 构,在制作过程中,只需开设一套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方便。另外,所述连接螺杆 的一端毋须再使用螺母加黏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有利于环保。具体地,所述辐射体包括上振子、下振子、绝缘子以及金属线缆,所述下振子与所 述底板贴合,所述绝缘子位于所述上振子和所述下振子之间,所述金属线缆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上振子和下振子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穿过所述下振子、绝缘子以及上振子,并与所述上 振子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线缆与现有天线的铜片相比,有效地降低了所述吸顶天线的成本。优选地,所述全向吸顶天线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辐射体并与所述底板 扣合。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吸顶天线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全向吸顶天线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分解图。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为图2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由于所述连接螺杆与底板为一体式结 构,在制作过程中,只需开设一套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方便。另外,所述连接螺杆 的一端毋须再使用螺母加黏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降低了成本,且有利于环保。请参考图2至图5,本技术全向吸顶天线的一实施例包括外罩20、辐射体21、 底板23、连接螺杆M以及电缆25。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罩20包覆所述辐射体21 并与所述底板23扣合,所述辐射体21与所述底板23贴合,所述连接螺杆M与所述底板23 为注塑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辐射体21包括上振子211、绝缘子212、下振子213以及 金属线缆214,所述下振子213与所述底板23贴合,所述绝缘子212位于所述上振子211和 所述下振子213之间,所述金属线缆2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振子211和下振子213固定连 接。所述连接螺杆M呈中空结构,所述电缆25穿过所述连接螺杆M并伸出所述底板23, 再依次穿过所述下振子213、绝缘子212以及上振子211,最终固定在所述上振子211上。 所述金属线缆241代替了传统吸顶天线的铜片14,有效地降低了本技术吸顶天线的成 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所述全向吸顶天线安装在天花板上后,电磁波通 过所述电缆25导入,并通过所述辐射体21的上振子211和下振子212将所述电磁波辐射 到自由空间。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权利要求1.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连接螺杆、底板、辐射体以及电缆,所述连接螺杆呈中空结 构,所述电缆穿过所述连接螺杆并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辐 射体固定连接,所述辐射体与所述底板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底板为注塑 形成的一体式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包括上振子、下振子、 绝缘子以及金属线缆,所述下振子与所述底板贴合,所述绝缘子位于所述上振子和所述下 振子之间,所述金属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振子和下振子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穿过所述 下振子、绝缘子以及上振子,并与所述上振子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吸顶天线还包括外 罩,所述外罩包覆所述辐射体并与所述底板扣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连接螺杆、底板以及辐射体,所述连接螺杆呈中空结构,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螺杆并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辐射体固定连接,所述辐射体与所述底板贴合。其中,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底板为注塑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全向吸顶天线的连接螺杆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只需开设一套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方便。另外,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毋须再使用螺母加黏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底板,有利于环保。文档编号H01Q1/12GK201918490SQ20102066743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林斌 申请人:东莞市星火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包括连接螺杆、底板、辐射体以及电缆,所述连接螺杆呈中空结构,所述电缆穿过所述连接螺杆并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辐射体固定连接,所述辐射体与所述底板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底板为注塑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火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