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体耦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5808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体耦合器,包括腔体、腔盖、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传输导体、耦合导体、负载以及调节件,腔盖盖于腔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设置于腔体相对的两侧,且传输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连接,第三端口和负载设置于腔体的另一侧,且耦合导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端口和负载连接,调节件位于与第三端口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且调节件抵触传输导体。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腔体耦合器的腔体上设置有一调节件,通过调节件可方便、简单地调节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调整,以达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设计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信信号传输的腔体華禹合器。
技术介绍
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用于通信信号传输并对通信信号进行分配的腔体耦合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述腔体耦合器一般包括腔体、盖于所述腔体的腔盖、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上并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三个端口。所述传输导体与其中两个端口连接以实现通信信号的传输,所述耦合导体与另一端口连接以实现通信信号的耦合。另外,所述传输导体与耦合导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而该间隙的宽度是直接影响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所述传输导体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两个端口连接,所述耦合导体也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另一端口连接,这样,使得所述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当需要调节所述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大小以调整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时,需要重新调节所述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与三个端口焊接的角度,使得操作极其麻烦,并且也不易达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设计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腔体耦合器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体耦合器,以调整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从而调整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调节操作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腔体耦合器,包括腔体、腔盖、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传输导体、耦合导体以及负载,所述腔盖盖于所述腔体并与所述腔体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传输导体、耦合导体以及负载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相对的两侧,且所述传输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端口和负载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另一侧,且所述耦合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端口和负载连接。其中,所述腔体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的调节件, 所述调节件位于与所述第三端口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调节件抵触所述传输导体。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腔体耦合器的腔体上设置有一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可方便、简单地调节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调整,以达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设计要求。具体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螺母、螺钉以及绝缘头,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腔体的一侧, 所述螺钉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螺母和绝缘头,且所述绝缘头抵触所述传输导体,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腔体外。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口为射频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射频输出端口,所述第三3端口为耦合端口。具体地,所述传输导体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且所述第一传输部呈水平状,所述绝缘头抵触所述第一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的另一端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后再向右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具体地,所述耦合导体包括第一耦合部和第二耦合部,所述第一耦合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负载,且所述第一耦合部呈“L”状,所述第一耦合部的另一端向右上方倾斜延伸后再向右水平延伸呈反“L”状的第二耦合部,所述第二耦合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具体地,所述第一传输部和第一耦合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部与第二耦合部之间的间隙。较佳地,所述腔体上设置有三个卡槽及一凹陷部,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分别对应地卡入所述三个卡槽内,所述负载容置于所述凹陷部内。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腔体耦合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腔体耦合器去除腔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腔体耦合器,由于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腔体上设置有一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件可方便、简单地调节传输导体和耦合导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所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调整,以达到腔体耦合器的耦合度的设计要求。请参考图1及图3,本技术腔体耦合器的一实施例100包括腔体10、腔盖12、 第一端口 14、第二端口 16、第三端口 18、传输导体20、耦合导体22、负载24以及调节件26, 所述腔盖12盖于所述腔体10并与所述腔体10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传输导体20、耦合导体22以及负载2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口 14和第二端口 16分别设置于所述腔体10相对的两侧,且所述传输导体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 14、第二端口 16连接,所述第三端口 18和负载24设置于所述腔体10的另一侧,且所述耦合导体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端口 18和负载24连接,所述调节件26位于与所述第三端口 18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且所述调节件26抵触所述传输导体20。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腔体10上设置有三个卡槽101及一凹陷部102, 所述第一端口 14、第二端口 16以及第三端口 18分别对应地卡入所述三个卡槽101内,所述负载24容置于所述凹陷部10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 14为射频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端口 16为射频输出端口,所述第三端口 18为耦合端口,所述负载24为一射频电阻。具体地,所述调节件26包括螺母261、螺钉262以及绝缘头263,所述螺钉262穿过所述腔体10的一侧,所述螺钉26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螺母261和绝缘头263,且所述绝缘头263抵触所述传输导体20,所述螺母261位于所述腔体10外。当旋转所述螺钉262 以改变所述传输导体20和耦合导体22之间的间隙大小后,进一步地使用所述螺母261以固定所述螺钉262的位置,从而固定所述传输导体20和耦合导体22之间的间隙。具体地,所述传输导体20包括第一传输部201和第二传输部202,所述第一传输部 2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 14,且所述第一传输201部呈水平状,所述绝缘头263抵触所述第一传输部201,所述第一传输部201的另一端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后再向右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传输部202,所述第二传输部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 16。具体地,所述耦合导体22包括第一耦合部221和第二耦合部222,所述第一耦合部 221的一端连接所述负载24,且所述第一耦合部221呈“L”状,所述第一耦合部221的另一端向右上方倾斜延伸后再向右水平延伸呈反“L”状的第二耦合部222,所述第二耦合部222 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 18。具体地,所述第一传输部201和第一耦合部221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部 202与第二耦合部222之间的间隙。如上所述,当需要调节所述腔体耦合器100的耦合度时,只需调节所述调节螺钉 263,便可改变所述传输导体20的第一传输部201和耦合导体22的第一耦合部221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实现对所述腔体耦合器100耦合度的调整,操作简单、方便,可轻易地达到所述腔体耦合器100的耦合度的设计要求。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权利要求1.一种腔体耦合器,包括腔体、腔盖、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传输导体、耦合导体以及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火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