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吸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204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吸顶天线,所述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向吸顶天线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全向吸顶天线米用PIFA(Planar Inverted F-shaped Antenna)天线。现有的全向吸顶天线存在噪声高、隔离度低、相关性高、总性能平衡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在相关技术中,全向吸顶天线包括两个PIFA天线,由于两个PIFA天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因此导致全向吸顶天线存在噪声高、隔离度低、相关性高、总性能平衡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的优点的全向吸顶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包括:底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具有噪音低、隔离度高、相关性低、总性能平衡好等优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沿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板从所述第一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沿相连,所述第二倾斜板从所述第二侧沿向上且向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沿与所述第二侧沿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金属板;至少两个金属短路点,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每个所述金属短路点的下沿与所述底板相连;至少一个金属枝节,所述金属枝节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金属枝节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至少一个金属馈电面,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上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相连,所述金属馈电面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所述金属板的第三边沿与所述金属板的第二边沿相对;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金属短路点、金属枝节和金属馈电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要素彼此不同,所述要素包括大小、形状、数量、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每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第二通孔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在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上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彼此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中的一个的金属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具有分形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板的至少一个拐角被去除以便形成至少一个缺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使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方式A: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距离;方式B: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左侧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右侧沿的距离;方式C: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前沿的距离;方式D: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的后沿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板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隔离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之间,所述隔离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耦合板的上表面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离板间隔开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耦合板包括:下板,所述下板设在所述底板上;第三倾斜板,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下沿与所述下板相连,所述第三倾斜板从所述下板向上且向邻近所述底板的中部的方向延伸;和上板,所述上板与所述第三倾斜板的上沿相连,其中所述上板与所述隔离板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倾斜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具有分形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耦合板进一步包括: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相连,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连,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下沿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其中所述耦合板的第一边沿与所述耦合板的第二边沿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馈电件包括第一金属件和第一馈电线缆,所述第一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一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一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一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所述第二馈电件包括第二金属件和第二馈电线缆,所述第二金属件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外导体与所述第二金属件相连,所述第二馈电线缆的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二金属件且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金属馈电面相连。【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图4是图1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5的主视图;图8是图5的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耦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第一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的第二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吸顶天线10包括底板101、第一天线单元102、第二天线单元103、耦合板104、隔离板105、第一馈电件106和第二馈电件107。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间隔开地设在底板101上,第一天线单元102的结构不同于第二天线单元103的结构,第一天线单元102和第二天线单元103相对底板101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104设在底板101上,隔离板105设在底板101上。第一馈电件106与第一天线单元102配合以便对第一天线单元102馈电,第二馈电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向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相对所述底板的纵向中心轴线不对称;耦合板,所述耦合板设在所述底板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一天线单元馈电,所述第二馈电件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配合以便对所述第二天线单元馈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一宏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