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28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20),所述的主栅线(20)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2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的电池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且浆料的使用量能得到大大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二次套印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栅线电极中,副栅线的作用是收集光生载流子,为了降低串联电阻,其高宽比越大越好,而主栅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组件焊接,不承担收集电流的功能,无需追求高宽比。但主栅线和副栅线常用同一块网版印刷,追求副栅线高宽比的同时,主栅线的高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就增加了银浆的使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为降低银浆使用量,减少生产成本,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开了一种二次套印工 艺的专利申请文件,通过增加一道印刷工序来将正面电极的主栅线和副栅线拆分印刷,但是该专利申请文件只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地将主栅线和副栅线分开印刷,而没有对正面栅线电极结构,尤其是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故电池效率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浆料的使用量并没有获得预期的降低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且浆料的使用量得到大大降低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这样一种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所述的主栅线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连接。所述的主栅线上的每一段均为矩形段,所述的连接线位于矩形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线比第一次套印的正面副栅线电极结构的第一副栅线宽且比矩形段窄。所述的主栅线的每一个矩形段的尺寸相同且矩形段之间的距离相等。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普通的连续式主栅线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主栅线是分段式结构,段与段之间以连接线相连。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一方面,主栅线的面积减少,意味着印刷的浆料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增大了受光面积,使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增多,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作为改进,所述的主栅线上的每一段均为矩形段,所述的连接线位于矩形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便于在后续焊接过程中连接线与组件的焊接,避免组件串联电阻的增大,造成功率的损失。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线比第一次套印的正面副栅线电极结构的第一副栅线宽且比矩形段窄,一方面进一步使主栅线的面积减少,意味着印刷的浆料也得到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大了受光面积,使产生的光生载流子进一步增多,进一步提闻了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进一步提闻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栅线的每一个矩形段的尺寸相同且矩形段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主栅线银浆在烧结过程中应力释放均匀。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含有本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的正面栅线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1、第一副栅线,20、主栅线,21、矩形段,22、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I和图2,第一次套印的正面副栅线电极结构和第二次套印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组成了正面栅线电极结构。本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20。所述的主栅线20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22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所述的主栅线20上的每一段均为矩形段21,所述的连接线22位于矩形段2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线22比第一次套印的正面副栅线电极结构的第一副栅线11宽且比矩形段窄;所述的主栅线20的每一个矩形段21的尺寸相同且矩形段21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栅线20为3根,每根主栅线20由8段矩形段21和7条连接线22组成,矩形段21宽度为I. 6mm,长度为10. 5mm,连接线22长度为8. 5mm,宽度为150 μ m。在本实施例中,主栅线20部分银浆节省42%,同时也增加了受光面积。权利要求1.一种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20)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20)上的每一段均为矩形段(21),所述的连接线(22)位于矩形段(2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22)比第一次套印的正面副栅线电极结构的第一副栅线(11)宽且比矩形段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20)的每一个矩形段(21)的尺寸相同且矩形段(21)之间的距离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20),所述的主栅线(20)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22)连接。本技术的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的电池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且浆料的使用量能得到大大降低。文档编号H01L31/0224GK202712201SQ2012203755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伟, 陈筑, 詹国平, 刘晓巍, 蔡二辉, 徐晓群 申请人: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面主栅线电极结构,它包括数量至少为二条的主栅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20)分为多段且段与段之间由连接线(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陈筑詹国平刘晓巍蔡二辉徐晓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