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28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至少1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可将同一连接电极区域内的孔内电极的电阻降低为设置单一孔内电极的电阻的1/n(n为孔内电极的数量);减少了设置孔内电极时以及焊接、层压等组件制造环节造成的孔内电极不良的几率,从而减少电池的功率损失;有效提高了组件的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属于太阳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目前,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得到大范围商业推广的太阳能电池之一,这是由于硅材料在地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储量,同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有着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晶体硅太阳电池在光伏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效化是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通过改进表面织构化、选择性发射结、前表面和背表面的钝化,激光埋栅等技术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但由于其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产业化进程受到制约。目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MWT太阳电池)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优点在于由于其正面没有主栅线,减少了电池片的遮光,提高了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同时由于正极和负极的焊接位均在电池片的背面,在制作太阳能组件时,可以减少焊带对电池片的遮光影响,同时,采用新的封装方式可以降低电池片的串联电阻,减小电池片的功率损失。MWT太阳电池跟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相比具有更低的光学损失和更高的组件功率。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1),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2),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3),其特征在于: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至少1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涵玉王栩生章灵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