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6059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多排块状第一背电极(1),每排第一背电极(1)分为多段,它还包括多排与第一背电极(1)垂直的细线状第二背电极(2)以及多排与第二背电极垂直的细线状第三背电极(3),而且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二背电极(2)的宽度之比为10-100,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三背电极(3)的宽度之比为10-100。采用这种背电极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背电极收集电流的效果,且提高电池电流的传输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太阳能电池背面银电极(简称背电极)通常设置为三排或四排,都采用分段式的背电极,即每排背电极平均分为多段,每段的长度相同,且每段之间的间距相同。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于太阳能电池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是在整个电池表面上的,电流从背电场汇集到背电极上面,背电场与背电极依赖截面接触,现有分段式背电极,截面面积较小,所以导致背电极收集电流的效果较差,而且因为背电极收集到的电流是需要通过焊带输出的,而背电极与焊带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较小,所以导致电池电流的传输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采用这种背电极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背电极收集电流的效果,且提高电池电流的传输速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多排块状第一背电极,每排第一背电极分为多段,它还包括多排与第一背电极垂直的细线状第二背电极以及多排与第二背电极垂直的细线状第三背电极,而且所述第一背电极与第二背电极的宽度之比为10-100,所述第一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的宽度之比为10-100。每条第二背电极均穿过第一背电极。所述每条第二背电极穿过第一背电极后与第一背电极重合的部分均截断并去除。每条第三背电极均穿过第一背电极。所述每条第三背电极穿过第一背电极后与第一背电极重合的部分均截断并去除。所述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的宽度相同,且所述第一背电极与第二背电极的宽度之比为20-50。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置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这样使得背电极的截面面积较大,进而使得背电极收集电流的效果较好,而又因为背电极的面积变大了,所以导致背电极与焊带的接触面积变大了,这样就使得电池电流的传输效率较快。只选择那些穿过第一背电极的第二背电极,因为电流最终是需要汇流到第一背电极上的,所以只保留那些穿过第一背电极即接触第一背电极的第二背电极即可以达到使电流收集效果更好的目的,也不会使成本提高太多。将第二背电极与第一背电极重合的部分去除,因为两者的材料是一样的,起到的功能也是一样的,所以将这部分去除并不影响电流的收集,并且同时能降低一部分生产成本,并且略微降低电池片的厚度。只选择那些穿过第一背电极的第三背电极,因为电流最终是需要汇流到第一背电极上的,所以只保留那些穿过第一背电极即接触第一背电极的第二背电极即可以达到使电流收集效果更好的目的,也不会使成本提高太多。将第三背电极与第一背电极重合的部分去除,因为两者的材料是一样的,起到的功能也是一样的,所以将这部分去除并不影响电流的收集,并且同时能降低一部分生产成本,并且略微降低电池片的厚度。将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的宽度做的一样,这样加工起来比较方便,并且将第二背电极和第三背电极与第一背电极之间的宽度之比做成20-50,这样每条第一背电极上就可以供较多条第三背电极穿过,使得电池上电流的收集效果更好,并且因为两者的厚度差距较大,所以在增加了第二背电极和第三背电极之后成本提升并不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太阳能电池背电极设有三排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太阳能电池背电极设有四排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第一背电极;2、第二背电极;3、第三背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背电极方案如图3所示,三排第一背电极,第一背电极宽度为2毫米,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的宽度均为40微米,其中第二背电极为85根,等间距平行设计,第三背电极为9根,每排第一背电极上设有3根,每排上的三根第三背电极也是等间距排列。与传统三排第一背电极图1相比,在进行电池效率测试时候,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可以将电流均匀地汇集到第一背电极上,汇集到测试探针上,能更加准确地测试电池效率。同理在封装电池组件时,焊带是与第一背电极焊接在一起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可以将电流有效地汇集到焊带上,提升组件的输出功率。具体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背电极方案如图4所示,四排第一背电极,第一背电极宽度为2毫米,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的宽度均为40微米,其中第二背电极为70根,等间距平行设计,第三背电极为8根,每排第一背电极上设有2根第三背电极。与传统四排第一背电极图1相比,在进行电池效率测试时候,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可以将电流均匀地汇集到第一背电极上,汇集到测试探针上,能更加准确地测试电池效率。同理在封装电池组件时,焊带是与第一背电极焊接在一起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第二背电极与第三背电极可以将电流有效地汇集到焊带上,提升组件的输出功率。具体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是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不穿过第一背电极的部分第二背电极删除了,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成本。具体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是在具体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不穿过第一背电极的部分第二背电极删除了,这样也可以减少一定成本。并且四个具体实施例中所有第二背电极以及第三背电极与第一背电极重合的部分均可以删除,即删除的是部分第二背电极上的以及部分第三背电极上的,但是从长度来看,第三背电极因为是水平设置的,而第一背电极从图中看也是水平设置的,所以第三背电极与第一背电极是有大部分重叠的,所以第三背电极上删去的较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多排块状第一背电极(1),每排第一背电极(1)分为多段,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排与第一背电极(1)垂直的细线状第二背电极(2)以及多排与第二背电极垂直的细线状第三背电极(3),而且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二背电极(2)的宽度之比为10‑100,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三背电极(3)的宽度之比为10‑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结构,包括设置在太阳能电池背面的多排块状第一背电极(1),每排第一背电极(1)分为多段,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排与第一背电极(1)垂直的细线状第二背电极(2)以及多排与第二背电极垂直的细线状第三背电极(3),而且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二背电极(2)的宽度之比为10-100,所述第一背电极(1)与第三背电极(3)的宽度之比为10-100;每条第二背电极(2)均穿过第一背电极(1);所述每条第二背电极(2)穿过第一背电极(1)后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筑刘伟俞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