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点火锁锁芯,与点火锁芯依次相联接的转块和后盖组件,在转块内设置有活动挡板和活动定位块,活动挡板一端通过活动挡板复位弹簧压在转块内壁上,另一端压紧在壳体与点火锁芯配合的端面内壁上;活动挡板中间开有长方形孔,活动定位块通过凸台结构扣在活动挡板长方形孔的边上,且活动定位块的一端通过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压在转块上;壳体与点火锁芯配合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挡板复位轨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汽车一次点火不成功、且不经锁芯回初始位而连续点火的情况发生,减少因连续点火对启动马达及点火开关的损害,提高启动马达及点火开关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点火开关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点火开关。
技术介绍
通常,汽车驾驶员在需要起动汽车时,一般是用手操作旋转汽车钥匙,转动点火开关,使汽车起动电路接通,致使起动马达转动,起动马达再带动发动机进行自动工作。在起动过程中,如一次不能使马达转动,需要再次,甚至第三次旋转汽车钥匙,转动点火开关,使汽车起动电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接通,导致起动马达不停的转动,这样造成直接后果是,点火开关触点多次接通,电弧烧蚀和磨损严重,导致开关使用寿命降低。另外,由于汽车驾驶员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起动马达,导致汽车起动马达连续工 作,易发热,导致起动电机也易过载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开关,解决连续点火损坏开关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点火锁锁芯,与点火锁芯依次相连接的转块和后盖组件,在转块内设置有活动挡板和活动定位块,所述的活动挡板一端通过活动挡板复位弹簧压在转块内壁上,另一端压紧在壳体与点火锁芯配合的端面内壁上;所述的活动挡板中间开有长方形孔,活动定位块通过凸台结构扣在活动挡板长方形孔的边上,且活动定位块的一端通过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压在转块上;所述的壳体与点火锁芯配合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挡板复位轨迹;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为一单向斜坡的台阶结构,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为一端台阶过度,另一端平顺过度的轨迹结构;此外,在壳体侧壁上还依次设置有与点火启动相适配的波形档位轨迹、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波形复位轨迹。为使转块在壳体内旋转更顺畅,所述的转块内与活动定位块对称位置上设置有转动钢球,转动钢球通过压紧弹簧压紧在壳体的侧壁上。为使转块在点火过程中能够很快的复位,所述的转块上还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的复位扭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转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转块上的活动挡板及活动定位块与壳体上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配合,使汽车在一次点火不成功的情况下必须旋转到初始位置才能再次点火,避免连续点火,点火开关触点多次接通,电弧烧蚀和磨损严重,导致开关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转动钢球使转块在壳体内活动更顺畅,转块上的复位扭簧可以实现转块的快速复位,复位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点火开关的逆时针转动OFF档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汽车点火开关的逆时针转动ON档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汽车点火开关的逆时针转动START档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汽车点火开关的顺时针 转动ON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不,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3及设置在壳体3内的点火锁锁芯9,与点火锁芯9依次相连接的转块10和后盖组件2,所述的后盖组件2内设置有与转块10配合的接触桥,实现点火开关的通断电。在转块1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4和活动定位块8,所述的活动挡板4 一端通过活动挡板复位弹簧5压在转块10内壁上,另一端压紧在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所述的活动挡板4中间开有长方形孔,活动定位块8通过凸台结构扣在活动挡板4长方形孔的边上,且活动定位块8的一端通过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13压在转块10上;所述的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 ;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为一单向斜坡的台阶结构;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为一端台阶过度,另一端平顺过度的轨迹结构;此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3侧壁上还依次设置有与点火启动相适配的波形档位轨迹3a、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3b、波形复位轨迹3c。所述的转块10内与活动定位块8对称位置上设置有转动钢球12,转动钢球12通过压紧弹簧11压紧在壳体3的侧壁上,转动钢球12可以使转块10在壳体3内的运动更顺畅。所述的转块10上还设置有复位扭簧6,所述的复位扭簧6通过安装支架7固定在转块10上,通过复位扭簧6实现转块10的快速复位。点火开关依次设置有HEAT、0FF、0N、START四个档位,如图2所示,当点火钥匙I从OFF档转到ON档时,点火锁芯9带动转块10旋转,此时定位块8沿着波形复位轨迹3c逆时针旋转,同时活动挡板4也一起转动,由于活动挡板4还未运动到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位置,因此活动定位块8卡死在活动挡板4上,活动定位块8的一端不能依靠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的弹力压在壳体3侧壁上。如图3、图4所示,当点火钥匙I从ON档转到START档时,点火锁芯9带动转块10旋转,此时活动定位块8逆时针旋转转过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3b,在活动定位块8转过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3b时,活动挡板4沿着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运动,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的斜坡结构使活动挡板4在活动挡板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沿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方向运动,使活动定位块8的凸台结构脱离活动挡板4长方形边的束缚,并在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13的压力下一端压在壳体3的侧壁上。如图5所示,当转到START档时,释放点火钥匙1,转块10在复位扭簧6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ON档位置,同时活动定位块8在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就弹到活动定位块8定位凹槽3b内,使转块不能沿逆时针方向直接由ON档逆时针转到START档,实现不能连续启动,避免点火开关触点多次接通,电弧烧蚀和磨损严重,导致开关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若要再次启动点火,必须先将钥匙I带动点火锁芯9及转块10 —起顺时针旋转回到OFF档,活动定位块8在复位轨迹3c的倒向下,缩到转块10内,同时,活动档板4在活动档板复位弹簧5作用力及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的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活动定位块8的凸台结构压在活动档板4的长方形边上。然后再从OFF档转到ON档,从ON档进入START,实现再次点火。·权利要求1.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3)及设置在壳体(3)内的点火锁锁芯(9),与点火锁芯(9)依次相连接的转块(10)和后盖组件(2),在壳体(3)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与点火启动相适配的波形档位轨迹(3a)、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3b)、波形复位轨迹(3c);其特征在于在转块(1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4)和活动定位块(8),所述的活动挡板(4) 一端通过活动挡板复位弹簧(5)压在转块(10)内壁上,另一端压紧在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所述的活动挡板(4)中间开有长方形孔,活动定位块(8)通过凸台结构扣在活动挡板(4)长方形孔的边上,且活动定位块(8)的一端通过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13)压在转块(10)上;所述的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为一单向斜坡的台阶结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点火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块(10)内与活动定位块(8)对称位置上设置有转动钢球(12),转动钢球(12)通过压紧弹簧(11)压紧在壳体(3)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点火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块(10)上还设置有复位扭簧(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扭簧(6)通过安装支架(7)固定在转块(10)上。专利摘要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点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火开关,包括壳体(3)及设置在壳体(3)内的点火锁锁芯(9),与点火锁芯(9)依次相连接的转块(10)和后盖组件(2),在壳体(3)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与点火启动相适配的波形档位轨迹(3a)、活动定位块定位凹槽(3b)、波形复位轨迹(3c);其特征在于:在转块(10)内设置有活动挡板(4)和活动定位块(8),所述的活动挡板(4)一端通过活动挡板复位弹簧(5)压在转块(10)内壁上,另一端压紧在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所述的活动挡板(4)中间开有长方形孔,活动定位块(8)通过凸台结构扣在活动挡板(4)长方形孔的边上,且活动定位块(8)的一端通过活动定位块复位弹簧(13)压在转块(10)上;所述的壳体(3)与点火锁芯(9)配合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所述的活动挡板复位轨迹(3d)为一单向斜坡的台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林,宋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奥特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