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炉,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水平连铸铜管坯生产中的压力铸造炉。主要解决铸造圆洞温度不均带来的铸坯质量差的问题、铸坯停牵后再牵引模具断掉的问题及炉衬过早损坏问题。技术解决方案是:在铸造室前壁铸造口预留一矩形窗口,与之匹配四孔砖安装在矩形窗口内,四孔砖四周抹有耐火水泥,外侧与炉壳外侧平齐,四孔砖厚度只有60~90mm厚。也可在铸造室前壁铸造口设置预制炉口砖,矩形窗口开在炉口砖上。主要用于水平连铸铜管坯生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炉,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水平连铸铜管坯生产中的压力铸造炉。
技术介绍
目前,在空调与制冷铜管生产中,铜管坯的生产方法有铸锭挤压法和铸轧法两种。其中,铸轧法铜管生产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技术,与挤压法相比,有投资小,占地少的优势,通过10多年的发展,已得到广泛应用。铸轧法生产的关键是用铸造炉生产出高质量的空心铜铸坯。生产空心铜铸坯采用水平连铸生产线,其中,铸造炉是关键设备。铸造炉铸造口的结构、铸造炉温度的控制精度、炉内铜液的纯度、结晶器的结构和冷却强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减少炉内液面的波动幅度也是控制铜铸坯质量、减少铸造缺陷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水平连铸铜管生产线中引进了压力铸造炉。压力铸造是利用连通器原理,铸造生产时,在密封压力室用一种活性极低的气体作介质连续自动加压,补偿铸造室铜液减少形成的液面差,使铸造室液面相对恒定,有利于铜坯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在使用中发现,压力铸造炉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使得铸造的铜坯质量差,并且操作难度大,维护费用高。参照附图说明图1、2,这种压力铸造炉的结构由压力室密封盖1、压力室2、铜液通道3、铸造室4、铸造圆洞5、炉衬6、炉壳体7、结晶器8、石墨模具9、结晶器架10、进铜喉口11构成,该炉的炉衬前壁与模具架联结处,为4个铸造圆洞5,4个石墨模具9分别装进4个铸造圆洞5。结晶器8固定到结晶器架10上,结晶器架10直接固定在炉壳体7上。生产时,铜液从炉膛铜液通道3分别流入4个铸造圆洞5,然后进入石墨模具9,经结晶器8冷却后,凝固为固态铸锭。该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圆洞长度较大,每个圆洞与炉衬的结合面积均不一样,散热情况必然存在差异,同样温度的铜液就会以不同的温度和流速进入模具,则产生不同组织状态的铸坯。铸坯质量难以控制,气孔和裂纹等不合格铜管产生率高。2.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情况需要停止牵引,在模具与炉衬圆孔间就会产生凝固层,再次牵引时,铜锭无法牵出,经常模具被牵断造成模具报废。为了牵出铸坯,需升高铸造温度,则从结晶器漏铜的事故时有发生,极其危险。3.每次换模具清理炉衬圆洞中凝结的铜时,需用钢钎或錾子撬打,经常将圆孔处耐火材料撬松、脱落,圆孔过大时,必须重新砌筑整台铸造炉的炉衬,砌筑一套炉衬需60-70万元费用,并且,维修周期长,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铸造炉铸造口结构的缺点,解决4个铸造圆洞温度不均带来的铸坯质量差的问题、铸坯停牵后再牵引模具断掉的问题及炉衬过早损坏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压力铸造炉,不仅能够提高铸坯质量和产量,而且能够延长模具寿命和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和维修费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铸造炉,包括炉壳体,炉壳体内有炉衬,炉衬分为进铜喉口、压力室、铸造室、铜液通道,铜液通道连通进铜喉口、压力室和铸造室,压力室用压力室密封盖密封,结晶器固定到结晶器架上,结晶器架直接固定在炉壳体上,其特征是,铸造口处炉衬为矩形窗口,在矩形窗口内装有与之匹配的四孔砖。四孔砖四周抹有耐火水泥,外侧与炉壳外侧平齐,四孔砖厚度只有60~90mm厚。为增加铸造口强度,也可在铸造室前壁铸造口设置预制炉口砖,矩形窗口开在炉口砖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四个模具同时浸在同样温度的铜液中,解决了各个模具间铜液温度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铜坯质量,减少气孔、裂纹等缺陷,压力铸造的优点才能得到体现和发挥。四孔砖与炉衬为分体结构,四孔砖为易损件,损坏时可以方便地更换,避免了因炉衬局部损坏而更换整体炉衬的问题,可以节约大量维修费用。由于模具四周均是与炉膛内等温的铜液,当停炉后再牵引时,可以简单地升温起牵。不会出现因局部温度低而难以牵出或牵断模具的现象。同时,由于起牵容易,不必升温太高,减少了从结晶器漏铜事故的发生。结晶器架与炉体用螺栓直接紧固,避免了漏铜事故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原压力铸造炉炉衬图。图2是图1铸造口A-A旋转视图图3是本技术压力铸造炉衬图。图4是技术压力铸造炉衬铸造口A-A旋转视图。图5是四孔砖结构简图。图1、2中1.压力室密封盖,2.压力室,3.铜液通道,4.铸造室,5.铸造圆洞,6.炉衬,7.炉壳体,8.结晶器,9.石墨模具,10.结晶器架,11.进铜喉口。图3、4、5中1.压力室密封盖,2.压力室,3.铜液通道,4.铸造室,6.炉衬,7.炉壳体,8.结晶器,9.石墨模具,10.结晶器架,11.进铜喉口,12.矩形窗口,13.四孔砖,14.炉口砖,15.耐火水泥。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2中,石磨模具9置于铸造圆洞5中,各模具间有耐火炉衬6隔开,难以保证温度均匀一致。并且,在石墨模具9与铸造圆洞5间的窄缝中容易凝结铜,由于过长难以取出。为了清理,需频繁敲打铸造圆洞5,圆洞5损坏时,必须将炉衬6全部打掉,重新砌筑。在图3、4、5中,重新砌筑炉衬,在铸造室4前壁预留一矩形窗口12,然后烘烤烧结炉衬6。用耐火材料加工一个四孔砖13,厚度比炉衬薄,只有60~90mm厚。在四孔砖13四周抹耐火水泥15,将四孔砖13安装到矩形窗口12内,炉衬矩形窗口与四孔砖用耐火泥粘接,四孔砖外侧与炉壳外侧平齐。将结晶器8固定到结晶器架10上,结晶器架10与炉壳体7用螺栓直接紧固。四个石墨模具9同时浸在铸造矩形窗口12中,可以保持以同样的温度铸造,调整铸造温度时,可以保证升降值相同。炉口砖14预制在炉衬6中,以提高炉口强度,四孔砖13与炉口砖14间用耐火水泥15粘接,四孔砖13很薄,如果在四孔砖13与石墨模具9间凝结铜皮,取出很简单;如果四孔砖13损坏,可以单独将其打掉,换一个即可,不至于损坏炉衬6。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铸造炉,包括炉壳体,炉壳体内有炉衬,炉衬分为进铜喉口、压力室、铸造室、铜液通道,铜液通道连通进铜喉口、压力室和铸造室,压力室用压力室密封盖密封,结晶器固定到结晶器架上,结晶器架直接固定在炉壳体上,其特征是,铸造口处炉衬为矩形窗口,在矩形窗口内装有与之匹配的四孔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铸造炉,其特征是四孔砖外侧与炉壳体外侧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铸造炉,其特征是四孔砖厚度为60~9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铸造炉,其特征是炉衬矩形窗口与四孔砖用耐火泥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铸造炉,其特征是铸造口处炉衬为预制炉口砖,矩形窗口开在炉口砖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铸造炉,其特征是结晶器架与炉壳体用螺栓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炉,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水平连铸铜管坯生产中的压力铸造炉。主要解决铸造圆洞温度不均带来的铸坯质量差的问题、铸坯停牵后再牵引模具断掉的问题及炉衬过早损坏问题。技术解决方案是在铸造室前壁铸造口预留一矩形窗口,与之匹配四孔砖安装在矩形窗口内,四孔砖四周抹有耐火水泥,外侧与炉壳外侧平齐,四孔砖厚度只有60~90mm厚。也可在铸造室前壁铸造口设置预制炉口砖,矩形窗口开在炉口砖上。主要用于水平连铸铜管坯生产。文档编号B22D17/02GK2820387SQ200520040869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左贵河, 喻红, 赵亮, 常建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铸造炉,包括炉壳体,炉壳体内有炉衬,炉衬分为进铜喉口、压力室、铸造室、铜液通道,铜液通道连通进铜喉口、压力室和铸造室,压力室用压力室密封盖密封,结晶器固定到结晶器架上,结晶器架直接固定在炉壳体上,其特征是,铸造口处炉衬为矩形窗口,在矩形窗口内装有与之匹配的四孔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贵河,喻红,赵亮,常建永,徐庆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阳精密复合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