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26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49
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火焰筒壁,进气漏斗;其中:火焰筒壁位于燃烧室内,进气漏斗与火焰筒壁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进气漏斗为筒状,进气漏斗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进气斗结构,针对进气斗采取了局部冷却措施,用以改善进气斗的工作条件,解决了进气斗插入火焰筒部分由于温度过高局部烧蚀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轮机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进气斗结构。技术背景在燃气轮机主燃烧室火焰筒内外壁上一般会设有许多孔,分别为冷却小孔、主燃孔和掺混孔等。通常为加强气流的穿透深度,在主燃孔和掺混孔处可以采用的方式之一是在此处设置进气漏斗将火焰筒壁外的气流导入火焰筒内部。由于火焰筒内部燃气温度很高,在插入火焰筒部分的进气漏斗后端局部会有高温燃气驻留,这往往会导致进气斗被烧蚀或损坏,从而导致其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合理保护进气斗,防止过早烧蚀,特提供了一种进气斗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I,火焰筒壁2,进气漏斗3;其中火焰筒壁2位于燃烧室I内,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7,进气漏斗3为筒状,进气漏斗3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 4。所述的进气漏斗3的轴向垂直于火焰筒壁2的轴向,且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存在间隙,在气流方向的后部位置5处间隙最大。燃烧室I内部,火焰筒壁2上周向分布多处主燃孔和掺混孔7,为了加强此处的气流穿透深度,采用了安装进气漏斗3的结构。如图I所示,进气斗为圆筒形,其特点是沿气流方向,在进气斗的后端设有豁口 4。在火焰筒壁上,主燃孔和掺混孔孔形为长圆形,如图2所示,在插入进气斗时是存在间隙的,并且间隙沿周向是不均匀的,在位置5处间隙最大。通过在进气斗上开豁口和周向间隙控制保证了火焰筒外部的冷却气6能够在进气斗上形成冷却气膜,并且确保有足够的冷却气从进气斗后端进入火焰筒内部,防止高温燃气在位置8处驻留烧坏进气斗。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进气斗结构,针对进气斗采取了局部冷却措施,用以改善进气斗的工作条件,解决了进气斗插入火焰筒部分由于温度过高局部烧蚀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燃烧室火焰筒进气斗示意图;图2为进气斗匹配示意图;图3为燃烧室火焰筒进气斗局部放大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I,火焰筒壁2,进气漏斗3;其中火焰筒壁2位于燃烧室I内,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7,进气漏斗3为筒状,进气漏斗3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 4。所述的进气漏斗3的轴向垂直于火焰筒壁2的轴向,且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存在间隙,在气流方向的后部位置5处间隙最大。燃烧室I内部,火焰筒壁2上周向分布多处主燃孔和掺混孔7,为了加强此处的气流穿透深度,采用了安装进气漏斗3的结构。如图I所示,进气斗为圆筒形,其特点是沿气流方向,在进气斗的后端设有豁口 4。在火焰筒壁上,主燃孔和掺混孔孔形为长圆形,如图2所 示,在插入进气斗时是存在间隙的,并且间隙沿周向是不均匀的,在位置5处间隙最大。通过在进气斗上开豁口和周向间隙控制保证了火焰筒外部的冷却气6能够在进气斗上形成冷却气膜,并且确保有足够的冷却气从进气斗后端进入火焰筒内部,防止高温燃气在位置8处驻留烧坏进气斗。权利要求1.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1),火焰筒壁(2),进气漏斗(3); 其中火焰筒壁(2)位于燃烧室(I)内,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7 ),进气漏斗(3 )为筒状,进气漏斗(3 )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 4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漏斗(3)的轴向垂直于火焰筒壁(2)的轴向,且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存在间隙,在气流方向的后部位置(5)处间隙最大。专利摘要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火焰筒壁,进气漏斗;其中火焰筒壁位于燃烧室内,进气漏斗与火焰筒壁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进气漏斗为筒状,进气漏斗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进气斗结构,针对进气斗采取了局部冷却措施,用以改善进气斗的工作条件,解决了进气斗插入火焰筒部分由于温度过高局部烧蚀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文档编号F23R3/06GK202709179SQ2012202788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成凯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斗结构包括,燃烧室(1),火焰筒壁(2),进气漏斗(3);其中:火焰筒壁(2)位于燃烧室(1)内,进气漏斗(3)与火焰筒壁(2)之间形成环形掺混孔(7),进气漏斗(3)为筒状,进气漏斗(3)在气流方向的后部带有豁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