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014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临时支墩和多个临时拼装支架;需转体桥梁为跨越既有线路的钢桁梁,钢桁梁两端分别支撑于位于既有线路左右两侧的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上,临时支墩位于永久支墩一后侧;临时支墩、多个临时拼装支架和永久支墩一位于既有线路一侧的同一直线上;钢桁梁由多个钢桁梁节段拼装组成,多个临时拼装支架布设于永久支墩一与临时支墩之间,多个临时拼装支架的布设位置分别与钢桁梁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梁节段之间的拼接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拼装过程,并能满足钢桁梁转体过程的承载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平面转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跨越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项目非常多,并且跨越既有线路的桥梁包括跨越既有铁路运营线、接有公路线路等的多种类型桥梁。其中,对于跨越既有线路的钢桁梁施工来说,实际在既有线路上进行桥梁架设时,不仅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易对既有线路的运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对跨越既有线路的钢桁梁进行施工时,通常都采用拖拉法顶推或原位膺架法进行架设。其中,拖拉法顶推是指在施工现场周侧搭设一个临时支架,再利用所搭设的临时支架对需施工的钢桁梁进行拼装,最后利用拖拉装置将 拼装好的钢桁梁拖拉到位的施工方法。实际施工时,当所施工钢桁梁与所跨越的既有线路之间的空间狭小时,采用原位膺架法施工不仅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干扰大,而且施工安全风险及隐患也很大。而采用拖拉法顶推架设时,由于现场场地又受限,无法在既有线间设置临时支墩,因而拖拉法顶推的施工方案也无法实施。并且,现如今也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使用效果好的临时支撑结构,其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拼装过程,并能满足钢桁梁转体过程的承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拼装过程,并能满足钢桁梁转体过程的承载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临时支墩和多个临时拼装支架;所施工的需转体桥梁为跨越既有线路且与既有线路斜交的钢桁梁,且钢桁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位于既有线路左右两侧的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上,所述临时支墩位于永久支墩一后侧;所述临时支墩、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和永久支墩一均位于既有线路的同一侧,且临时支墩、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和所述永久支墩一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临时支墩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的支撑高度均与永久支墩一的支撑高度相同;所述钢桁梁由多个钢桁梁节段拼装组成,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布设于永久支墩一与临时支墩之间,所述临时支墩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的数量之和与拼装组成钢桁梁的多个所述钢桁梁节段的数量相同,且永久支墩一、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和临时支墩组成对钢桁梁进行拼装的拼装平台,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的布设位置分别与钢桁梁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梁节段之间的拼接位置一一对应,且拼装过程中钢桁梁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在永久支墩一和临时支墩上。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多个临时拼装支架均包括支撑架和多个横桥向布设所述支撑架上且对钢桁梁进行支撑的横桥向分配梁,所述支撑架由多个支撑杆件拼装组成;所述临时支墩为钢筋混凝土支墩,且所述混凝土支墩的墩顶上设置有多个呈顺桥向布设的顺桥向分配梁。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支墩包括底部承台和支撑于底部承台上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所述底部承台支撑于多根钻孔灌注桩上。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包括4根呈竖直向布设的立柱和多根将4根所述立柱连接为一体的横向连接杆,4根所述立柱分别布设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支墩、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和所述永久支墩一布设于与既有线路相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拼装支架上所设置横桥向分配梁的数量为两根,且所述混凝土支墩墩顶上所设置顺桥向分配梁的数量为两根。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部承台的底部标闻与既有线路的路肩标闻相同。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拼装支架的底部支撑在钢筋砼扩大基础上。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永久支墩一与临时支墩之间的间距与钢桁梁的跨度相同。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呈均匀布设,且临时支墩与位于其前侧的临时拼装支架之间的间距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之间的间距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施工方便。2、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主要包括一个位于永久支墩一后侧的临时支墩和布设于永久支墩一与临时支墩之间的多个临时拼装支架,其中临时支墩上设置有顺桥向分配梁,各临时拼装支架上均设置有横桥向分配梁,实际拼装效果非常好。待钢桁梁拼装完成后,将多个临时拼装支架拆除,将拼装完成的钢桁梁转换为两端支撑于永久支墩一和临时支墩上的简支结构。3、由于永久支墩一和临时支墩为钢桁梁转体过程的支撑点,且二者均为钢筋混凝土支墩,因而能满足转体过程的承载需求,结构稳固且施工简便,同时所采用的临时拼装支架拆装方便。4、实用价值高,采用本技术对钢桁梁进行高位拼装,所需的拼装场地小,不受施工现场狭窄的限制,因而能简单、快速、方便地完成钢桁梁的拼装过程。同时,由于钢桁梁高位拼装平台左右两端的永久支墩一和临时支墩为钢桁梁转体时的两个支撑点,因而高位拼装完成后无需再对钢桁梁进行移位,只需将多个临时拼装支架拆除后便可将拼装完成的钢桁梁转换为简支结构,之后只需进行平面转体,且转体到位后直接进行落梁,因而施工速度快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拼装过程,并能满足钢桁梁转体过程的承载需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与既有线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采用临时拼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采用临时支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既有线路;2—永久支墩一 ; 3—永久支墩二 ;4一临时拼装支架; 4_1一横桥向分配梁;4_2—拼装支架;5—临时支墩;5-1—顺桥向分配梁;5-2—底部承台;5-3—钢筋混凝土墩柱;6—钢桁梁;21—钢筋砼扩大基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临时支墩5和多个临时拼装支架4。所施工的需转体桥梁为跨越既有线路I且与既有线路I斜交的钢桁梁6,且钢桁梁6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位于既有线路I左右两侧的永久支墩一 2和永久支墩二 3上,所述临时支墩5位于永久支墩一 2后侧。所述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永久支墩一 2均位于既有线路I的同一侧,且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一 2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支撑高度均与永久支墩一 2的支撑高度相同。所述钢桁梁6由多个钢桁梁节段拼装组成,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布设于永久支墩一 2与临时支墩5之间,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数量之和与拼装组成钢桁梁6的多个所述钢桁梁节段的数量相同,且永久支墩一 2、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临时支墩5组成对钢桁梁6进行拼装的拼装平台,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临时支墩(5)和多个临时拼装支架(4);所施工的需转体桥梁为跨越既有线路(1)且与既有线路(1)斜交的钢桁梁(6),且钢桁梁(6)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位于既有线路(1)左右两侧的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所述临时支墩(5)位于永久支墩一(2)后侧;所述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永久支墩一(2)均位于既有线路(1)的同一侧,且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一(2)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支撑高度均与永久支墩一(2)的支撑高度相同;所述钢桁梁(6)由多个钢桁梁节段拼装组成,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布设于永久支墩一(2)与临时支墩(5)之间,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数量之和与拼装组成钢桁梁(6)的多个所述钢桁梁节段的数量相同,且永久支墩一(2)、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临时支墩(5)组成对钢桁梁(6)进行拼装的拼装平台,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布设位置分别与钢桁梁(6)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梁节段之间的拼接位置一一对应,且拼装过程中钢桁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撑在永久支墩一(2)和临时支墩(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杜越张林唐培文张照龙严朝锋王永丽王刚张永鸿仲维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