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和一种桥梁转体。该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包括:下转盘,该下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突起的滑块,该下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孔,沿该下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上转盘,该上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轴,该销轴插设于该销孔中,使该上转盘的下表面与该滑块接触,沿该上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该桥梁转体包括下承台、桥梁转体支座、由横梁和墩柱形成的T型构、以及设置于墩柱与下承台之间的多个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和桥梁转体提高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及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转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和一种桥梁转体。技术背景 桥梁转体技术是桥梁施工工艺中一项比较先进且值得推广的工艺,转体施工适用于跨越深谷急流难以吊装的特殊河道、交通繁忙无法实现导改的主干道路等施工受限制的场地,具有节省吊装费用、安全、可靠、整体性好、不影响交通等特点。转体施工法包括竖转法和平转法,其中,平转法施工工艺为在桥台或桥墩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以转动轴心为界把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基础,利用上部自身平衡,通过牵引设备将桥梁上部进行旋转一定角度后进行合拢。平转法转体工艺核心在于其转动轴心,桥梁转动轴心的稳定性对于转体是否能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动轴心一般采用桥梁转体支座。中国专利ZL200820055464. 2和ZL200820055465. 7公开了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参考附图说明图1,该桥梁转体支座由底盆I与套装在其上的上顶板3所构成,其中,上顶板3上端面的外侧处均布有螺纹联接的上连接螺栓4,上顶板3下端面上的中部固定有一不锈钢圆滑板5,上连接螺栓4联接有一呈法兰形状的挡块11,挡块11上端面的外侧处均布有装配孔13,挡块11的内壁的下端端部处设有一呈环状的上滑件12,装配孔13处通过上连接螺栓4与上顶板3形成螺纹联接,底盆I下端面的外侧处均布有螺纹联接的下连接螺栓6,底盆I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一凸起的圆柱体部分7,圆柱体部分7的上端面呈凹形球面状,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球面聚四氟乙烯板8、中间球面板2及平面聚四氟乙烯圆板9,圆柱体部分7的上端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一呈环状的下滑件10,不锈钢圆滑板5与平面聚四氟乙烯圆板9形成滑动联接,球面聚四氟乙烯板8、中间球面板2及平面聚四氟乙烯圆板9分别相互形成转动联接,上滑件12的下端面与下滑件10的上端面形成滑动联接,上滑件12的内侧与圆柱体部分7的外壁形成间隙配合,下滑件10的外侧与挡块11的内壁形成间隙配合。中国专利ZL200820055466. I公开了一种桥梁转体滑动支座,包括底盆、中间球面板及上顶板,呈“ η ”形状的上顶板上端面上前、后端外侧处均布上连接螺栓,该上连接螺栓联接有呈“π ”形状前、后挡块,上顶板内端面上中部设不锈钢滑板,上顶板左、右壁内壁上设上滑件,上顶板前、后端外壁上均布上螺栓座,底盆上端面中部设左、右外壁上带下滑件的且中部呈凹形球面状上自下而上依次置有球面聚四氟乙烯板、中间球面板及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的凸起部分,底盆前、后端外壁上均布下螺栓座,底面上设底面聚四氟乙烯板,上顶板套装在底盆上,上滑件内侧与底盆上端面凸起部分的左、右外壁间隙配合,下滑件外侧与上顶板左、右壁的内壁间隙配合,上螺栓座与下螺栓座由螺栓固定。中国专利ZL200920109295. O公开了一种水平转体施工桥梁平铰转盘,该桥梁平铰转盘利用混凝土支撑并固定钢轴,环形混凝土固定安装钢预埋件,混凝土支撑安装钢下转盘,钢下转盘通过钢筋与钢预埋件焊接,钢轴穿过钢下转盘中心孔;混凝土载体的顶面与钢下转盘顶面平齐,钢下转盘加工有中心孔、凹槽、振捣孔,中心孔穿过钢轴,钢下转盘顶面设置固定四氟滑块的凹槽,四氟滑块的滑面朝上,四氟滑块的底面嵌入钢下转盘面的凹槽并固定。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欠佳。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桥梁转体支座及一种新型的桥梁转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支座,该桥梁转体支座提高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及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转体,该桥梁转体进一步提高了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及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包括下转盘,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突起的滑块,所述下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孔,沿所述下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上转盘,所述上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销孔相配合,使所述上转盘的下表面与所述滑块接触,沿所述上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销轴的外周与所述销孔之间、所述销轴的底部表面与所述销孔之间留置有缝隙。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销轴的外周与所述销孔之间、所述销轴的底部表面与所述销孔之间留置的缝隙为6-10_。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还包括一防尘围板围设于所述上转盘的外缘与所述下转盘的外缘之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在位置上是错开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滑块为四氟滑块。一种桥梁转体,包括下承台;上述桥梁转体支座,所述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下转盘经由所述第一固定孔而固定于所述下承台的上部;τ型构,由横梁和墩柱形成,所述墩柱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下部,下端经由所述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第二固定孔而固定于所述桥梁转体支座的所述上转盘;多个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墩柱与所述下承台之间;在桥梁转体时,所述T型构、所述支撑装置以所述桥梁转体支座为轴心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墩柱;滑靴,固定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面;环形滑道,固定于所述下承台的上表面;在桥梁转体时,所述支撑柱借助所述滑靴沿所述环形滑道滑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的所述支撑柱为钢管支撑柱。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在下转盘的中心处设置有销孔,在上转盘的中心处设置有销轴,通过将销轴插设于销孔中,能够防止桥梁转体支座在水平方向受力时上转盘脱离下转盘,从而增加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此外,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风或其他因素对其施加的水平方向的不平衡力而产生摇晃,该摇晃所产生的不平衡力将传递给销轴,本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在销轴与销孔之间留置有缝隙,该缝隙的设置能够减小甚至消除桥梁转体的摇晃对销轴施加的不平衡力,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并延长了销轴的使用寿命;防尘围板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上转盘和下转盘之间的缝隙中;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在位置上错开能够防止固定于下转盘和上转盘上的螺栓之间相互干扰。本技术的桥梁转体在墩柱与下承台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的设置使得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受到风或其他因素对其施加的水平方向的不平衡力而向一侧倾斜时,形成在支撑装置和下转盘中央部位的两支点支撑受力体系,从而增加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同时,桥梁转体支座的销轴与销孔之间留置的缝隙使销轴受力很小甚至不受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桥梁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并延长了销轴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显而易见。图I为现有技术的桥梁转体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桥梁转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局部放大的支撑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桥梁转体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桥梁转体支座的仰视图,右半侧去除了部分下转盘以示意上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转盘,所述下转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突起的滑块,所述下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孔,沿所述下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上转盘,所述上转盘的中心处设置一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销孔相配合,使所述上转盘的下表面与所述滑块接触,沿所述上转盘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自放,葛绍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善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