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空领域,特别是一种导弹翼面根肋与舱段纵梁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导弹的结构设计上,翼面与弹身是分开制造的,它们之间采用可拆卸接头连接;一般采用可耳片式接头、多榫式接头的形式,连接部位传力集中,需在主接头连接部位布置很强的加强框,结构重量相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好后不拆卸、不影响储运的导弹翼面根肋与舱 段纵梁一体化结构,适用导弹和小型飞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弹翼面根肋与舱段纵梁一体化结构,包括导弹舱段I框、导弹舱段II框及导弹舱段III框;所述翼面根肋是翼面骨架与导弹舱纵梁的连接件,翼面根肋的搭接边与导弹舱段的纵梁构成一体,翼面根肋搭接边的外表面与导弹舱段外形面一致,翼面根肋的外端面与翼面骨架连接面对接配合;翼面根肋与导弹舱段I框、导弹舱段II框用铆钉固定连接,翼面根肋的后缘为后带板,后带板与导弹舱段III框用铆钉固定连接。所述翼面根肋与导弹舱段I框、导弹舱段II框连接,后带板与导弹舱段III框连接固定好后,将导弹蒙皮与导弹舱体骨架进行铆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导弹翼面根肋与舱段纵梁一体化结构,在舱段进行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弹翼面根肋与舱段纵梁一体化结构,包括导弹舱段I框(1)、导弹舱段Ⅱ框(3)及导弹舱段Ⅲ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面根肋(2)是翼面骨架与导弹舱纵梁的连接件,翼面根肋(2)的搭接边与导弹舱段的纵梁构成一体,翼面根肋(2)的搭接边的外表面与导弹舱段外形面一致,翼面根肋(2)的外端面与翼面骨架连接面对接配合;翼面根肋(2)与导弹舱段I框(1)、导弹舱段Ⅱ框(3)用铆钉(6)固定连接,翼面根肋(2)的后缘为后带板(4),后带板(4)与导弹舱段Ⅲ框(5)用铆钉(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可人,王再玉,黄海龙,刘柏玉,毛端华,刘慧慧,万渠,潘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