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1696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布置在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和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的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转向架为球铰式连接,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车厢底架为铰链式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车厢的质心,并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车厢连接装置,特别是用于单轨列车车厢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近30年来高架单轨线路的发展,使单轨列车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个以高速为目标的单轨线路建设新高潮。我国小范围短途运输的能力随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全面紧张,最近几年,大中城市城区交通出现拥堵,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修建高架单轨线路已是势在必行。高架单轨线路通过使用专用、适应性广泛线路,保证安全、可靠及舒适地区域内人员输送。在高架单轨线路中,通常使用单轴转向架。在图I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这种转向架。转向架I的架体通过固定铰座2和绳铰座3连接于牵引梁5,从而保证每节车厢随轨道运行过程,例如转弯和/或爬坡情况时的自由度。并且,通过牵引梁5和车厢之间的弹簧4控制车厢的左右倾斜程度。·在这种转向架I中,为了保证列车的通过性,牵引梁5与轨道间净高度在线路特性和列车轴距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无法调整。为了保证牵引梁5的刚度,牵引梁5的截面高度也无法改变。并且,弹簧4的压缩高度和车厢地板厚度也是固定尺寸。由此车厢的质心会偏高并且无法调整,在列车高速运行中,这成为一个安全隐患。因此,希望能尽可能地降低列车的质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其能够降低车厢质心。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布置在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和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的牵引杆。其中,牵引杆的第一端部与转向架为球铰式连接,牵引杆的第二端部与车厢底架为铰链式连接。这种结构的连接装置使得大大减少了转向架的数量,从而减轻了单位列车长度的自重。更重要地是,球铰式连接和铰链式连接的配合使用可保证列车对扭曲、竖曲线、水平曲线轨道的通过性。同时,在使用本技术连接装置后不再需要其他牵引件,降低了列车的质心,增加了列车行进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球铰式连接的的球关节的侧面为鞍形面。这种形状的连接保证了列车转弯的自由度,同时还控制了车厢侧向倾斜的裕度以保证车厢水平姿态的安全。在一个实施例中,铰链式连接的铰链轴的轴向平行于地面。这种铰链式连接可以适应爬坡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牵引杆的第二端部包括两个伸出的末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车厢底架包括与牵引杆的两个伸出的末端分别铰链式连接的伸出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铰链式连接布置为其铰链轴为共轴。这种结构的牵引杆和车厢底架对第二车厢的牵引更加稳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还包括垂直于地面而布置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上部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车厢,下部端部连接于所述转向架。连接件的使用使得牵引杆不再承受车厢的重力,从而对连接杆起到保护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关于球关节的纵向轴线成对称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弹簧。弹簧保证列车的左右倾斜姿态的可控性,同时还可以减轻车厢的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球铰式连接和铰链式连接的配合使用保证列车对扭曲、竖曲线、水平曲线式轨道的通过性,同时降低了列车的质心。相邻车厢之间仅通过连接件连接,而牵引杆不再承受车厢的重力,从而对连接杆起到保护作用。弹簧形式的连接件还使得能够保证列车的左右倾斜姿态的可控性,同时还可以减轻车厢的振动。 此外,本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单轴转向架;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球铰式连接的球关节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接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10的俯视图。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10包括连接件12和牵引杆14。其中,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固定式连接于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11和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13,如图2和3。牵引杆14的第一端部以球铰式连接于转向架11的接头以实现列车的转弯动作。牵引杆14的第二端部以铰链式连接于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13的伸出臂而实现相邻车厢的连接。铰链式连接的铰链轴15的轴向平行于地面以实现列车的爬坡动作。通过使用这种连接装置,不再需要其他的牵引件,从而降低了列车的质心,增加了列车的稳定性。转向架11上的接头构造为球关节16。牵引杆14的第一端部相应地构造为容纳球关节16的容腔18。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球关节16,其具有鞍形侧面,因此通过关节球16在容腔18内的转动可实现列车的转弯,同时还控制了车厢侧向倾斜的裕度以保证车厢水平姿态的安全。如图2所示,球关节16与转向架11固定连接,而容腔18与牵引杆14固定连接或与牵引杆14 一体形成。可以理解地是,容腔18也可以与转向架11固定连接,而球关节16与牵引杆14固定连接或与牵引杆14 一体成型。如图2所示,车厢底架13包括两个伸出臂21、22。牵引杆14的第二端部构造有两个伸出端23、24,以实现牵引杆14与车厢底架13的两个伸出臂21、22连接。在这种实施方案中,两个铰链式连接布置为铰链轴15为共轴。这种结构的牵引杆14对第二车厢的牵引更加稳定。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10的侧视图。从图中可看至|J,连接件12成竖直方向布置,从而其上部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13,而其下部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11。而牵引杆14则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于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这种布置使得牵引杆14基本上不再承受第二车厢的重力,而是连接件12会承受第二车厢的部分重力。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11包括伸出到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13下方的承座17。连接件12的下部端部则固定连接在承座17处。返回到图2,在图中可看到,连接件12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两个连接件12关于球关节16的的纵向轴线成对称布置,使得第二车厢所受的轴向牵引力均匀,列车的运动更加平稳。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件12实施为弹簧。因此连接件12不但能传递轴向牵引力,还能保证列车的左右倾斜姿态的可控性,同时减轻车厢的振动,增加乘客的舒适度。使用这种结构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10将多个车厢进行串联装配后,可以不影响各节车厢的水平转弯和垂向弯曲的自由度,列车实现“蛇”形运动,还可同时控制列车的侧面倾斜度,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度。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布置在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和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的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转向架为球铰式连接,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车厢底架为铰链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式连接的球关节的侧面为鞍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于地面而布置的连接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轨列车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布置在第一车厢上的转向架和第二车厢的车厢底架的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转向架为球铰式连接,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部与所述车厢底架为铰链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宜张岷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