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客室车厢及其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4581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包括: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位于客室车厢的中顶板的上方,所述主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且所述主风道的底板与所述中顶板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室;设置在所述中顶板上的且连通所述气流缓冲室与客室的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由于气流从客室车厢的车顶中部进入客室,客室车厢中部由于空间较大,利于气流迅速扩散,从而使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更均匀,并且气流先进入气流缓冲室,再进入客室,减弱了气流的速度,从中部送风,避免了强风直接吹向位于车厢两侧的乘客,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送风系统的列车客室车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列车空调风道
,特别涉及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送风系统的列车客室车厢。
技术介绍
在动车、高铁、城际列车等铁路交通工具中,列车空调起着调节列车客室车厢内部温度的重要作用,而空调风道的送风系统直接影响列车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的分布状况。现有的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侧顶单元风口送风,即在列车客室车厢的两个侧顶上设置单元风口。这种列车客室车厢送风系统的缺点是各个单元风口送风不易均匀,导致整个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分布不均。且单元风口处风速较高,位于侧顶板下方的乘客会受到强风直吹,降低了乘客舒适度。另外,单元风口处温度急剧降低,容易在客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单元风口处形成结露,水珠有可能低落在乘客身上,给乘客带来不适。综上所述,如何使列车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均匀,避免强风直吹乘客,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以使列车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均匀,避免强风直吹乘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送风系统的列车客室车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包括: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位于客室车厢的中顶板的上方,所述主风道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且所述主风道的底板与所述中顶板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室;>设置在所述中顶板上的且连通所述气流缓冲室与客室的通风装置。优选地,上述送风系统中,所述通风装置为开设有多个送风孔的孔板。优选地,上述送风系统中,所述送风孔的孔径为5mm~10mm。优选地,上述送风系统中,所述孔板与中顶板为一体结构。优选地,上述送风系统中,所述孔板的送风孔均匀分布。优选地,上述送风系统中,所述气流缓冲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结露的保温层或漆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客室车厢,包括送风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空调的风从位于客室车厢中顶板上方的主风道中出来,进入气流缓冲室中,再从气流缓冲室进入客室内部,由于气流从客室车厢的车顶中部进入客室,客室车厢中部由于空间较大,有利于气流迅速扩散,从而使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更均匀,并且气流先进入气流缓冲室,再进入客室,减弱了气流的速度,从中部送风,避免了强风直接吹向位于车厢两侧的乘客,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板结构示意图。上述图1和图2中,主风道1、中顶板2、孔板21、送风孔211、气流缓冲室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使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更均匀,避免了强风直吹乘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送风系统的列车客室车厢,其内部的温度场更均匀,舒适度更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孔板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以下简称送风系统,包括主风道1和通风装置;主风道1位于客室车厢的中顶板2的上方,即主风道1位于车厢的顶部中央区域,主风道1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且主风道1的底板与中顶板2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室3;通风装置设置在中顶板2上,且通风装置连通气流缓冲室3和客室。在上述送风系统中,空调的气流从主风道1的出风口进入主风道1底板和中顶板2之间的气流缓冲室3中,再通过通风装置进入客室车厢的内部,实现送风。由于主风道1设置在车厢的顶部中央区域,空调气流首先进入车厢的中部区域,由于车厢的中部区域的空间较大,利于气流的迅速扩散,气流从车厢中央区域快速扩散到两侧区域,从而使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更均匀。并且,从主风道1出来的速度较高的气流不会直接进入客室车厢内部,而是先充满气流缓冲室3,气流在气流缓冲室3内减速,之后通过通风装置进入客室车厢,此时的气流由于是从车顶的中央区域出来,且速度变慢,因此不会对位于车厢两侧的乘客进行强风直吹,从而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对通风装置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的通风装置为孔板21,孔板21上开设有多个送风孔211。送风孔211一般为直径较小的孔,能有效地降低气流的速度,孔径在5mm~10mm之间,当然,送风孔211的孔径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范围。孔板21可以与中顶板2为一体结构,即直接在中顶板2上开设送风孔211,孔板21也可以是单独加工并安装在中顶板2上的,方便拆装,对内部结构进行维修。除此之外,通风装置还可以是格栅结构,只要能够连通气流缓冲室3和客室,其它通风结构同样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为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孔板21的送风孔211均匀分布,更有利于气流的均匀扩散。对气流缓冲室3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在气流缓冲室3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或漆层,用于防止气流缓冲室3的内壁结露。由于从主风道1出来的气流速度较高,导致此处的温度较低,当客室车厢的湿度较大时,气流容易在气流缓冲室3的内壁上结露,即凝结成水珠,水珠积聚有可能会从通风装置中滴下来,影响车厢的舒适度,因此,在气流缓冲室3的内壁上粘贴保温层或者喷涂漆层,该漆层可以防止结露。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客室车厢,包括送风系统,该送风系统为上述所有实施例和技术方案所描述的送风系统,通过安装此送风系统,使列车客室车厢内部的温度场更加均匀,风道中的气流不会直吹乘客,提高了客室车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风道(1),所述主风道(1)位于客室车厢的中顶板(2)的上方,所述主风道(1)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且所述主风道(1)的底板与所述中顶板(2)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室(3);设置在所述中顶板(2)上的且连通所述气流缓冲室(3)与客室的通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客室车厢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风道(1),所述主风道(1)位于客室车厢的中顶板(2)的上
方,所述主风道(1)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且所述主风道(1)的
底板与所述中顶板(2)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室(3);
设置在所述中顶板(2)上的且连通所述气流缓冲室(3)与客室
的通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
为开设有多个送风孔(211)的孔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娜郭丹何文辉焦玉翠徐宏伟刘振环梁建英李智国王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