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691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4:34
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构架、及对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的车轮,转向架为半轴结构,左车轮与右车轮分别连接有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左车轮与右车轮,中间部位通过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架体上,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向架的车轮为单组左右对称布置的车轮,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转向架更便于车轮的拆装及维护,通过弯道时左、右车轮可以有较小的差速,大大降低了通过弯道时车轮与轨道的滑动摩擦,降低了行走轮的磨耗,同时也降低了导向轮的受力,使列车更适应小曲率半径的弯道,曲线通过性能大大增强,安全性、平稳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单轨游览列车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
技术介绍
单轨游览列车主要应用在景区、公园、商场等游乐场所用来运载游客,是使用一条路轨的观光游览运输工具,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单轨线路的路轨一般以混凝土或箱型钢梁制造,比普通钢轨宽,单轨列车的车辆比路轨更寛,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似。参见附图5,现有单轨游览列车动力转向架均为双轮对转向架,一般是由前后2个驱动轴带动前后两组车轮驱动,一个驱动轴连接1组车轮,其弯曲半径受限制,在通过小半径弯道时,车轮相对轨道发生滑移,会因轮轨摩擦而发生刺耳的噪音,且该种驱动结构复杂,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自重大,车体运行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包括作为主要承重部件的转向架构架、及对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的可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左车轮与右车轮,转向架构架在左车轮与右车轮带动下在轨道上行走,转向架为半轴结构,左车轮与右车轮分别连接有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与转向架构架的纵向对称轴线垂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左车轮与右车轮,中间部位通过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架体上,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还对称装设有紧扣T型轨道确保列车沿轨道行驶的2组防偏安全轮组。进一步的,所述防偏安全轮组包括与轨道沿竖直方向平行的向上顶住T型轨道的安全轮,及水平方向设置且向转向架构架内侧方向顶住T型轨道的轨腰的导向轮。进一步的,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所述安全轮和/或导向轮包括关于转向架构架架体前后对称布置的2个。进一步的,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所述安全轮为1个,且所述安全轮的中心轴线与左车轮及右车轮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构架为几何对称结构,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与转向架构架的横向对称轴线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间部位分别通过一对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架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间部位的一对支撑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进一步的,所述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在转向架构架上呈中心对称分布,对称中心为转向架构架的横向对称轴线与纵向对称轴线的交点。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构架上设有前后对称的备用承重轮。有益效果:本技术转向架的车轮为单组左右对称布置的车轮,使转向架在转弯位置时,左驱动轴及右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与弯道的曲率半径重合,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转向架更便于车轮的拆装及维护,通过弯道时左、右车轮可以有较小的差速,大大降低了通过弯道时车轮与轨道的滑动摩擦,降低了行走轮的磨耗,同时也降低了导向轮的受力,使列车更适应小曲率半径的弯道,曲线通过性能大大增强,且本转向架还设有防偏安全轮组及备用承重轮,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平稳性大大增强,左驱动轴及右驱动轴均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撑,转向架能承受一定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安全性、平稳性进一步增强。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转向架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图1所示转向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1所示转向架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际实施的效果原理图;图5是现有转向架实施效果图。图中:1、转向架构架;11、横向对称轴线;12、纵向对称轴线;13、备用承重轮;2、轨道;3、左车轮;31、左驱动轴;32左驱动机构;4、右车轮;41、右驱动轴;42、右驱动机构;5、防偏安全轮组;51、安全轮;52、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图4的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包括作为主要承重部件的转向架构架1、及对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1左右两侧的可在轨道2上滚动行走的左车轮3与右车轮4,转向架构架1在左车轮3与右车轮4带动下在轨道2上行走,本转向架为半轴结构,即左车轮3与右车轮4分别连接有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参见图2,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与转向架构架1的横向对称轴线11重合,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中心轴线分别与转向架构架1的纵向对称轴线12垂直,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一端分别连接左车轮3与右车轮4,中间部位通过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1架体上,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驱动机构32与右驱动机构42。参见图3,转向架构架1左右两侧还对称装设有紧扣T型轨道确保列车沿轨道行驶的2组防偏安全轮组5。防偏安全轮组5包括与轨道2沿竖直方向平行的向上顶住T型轨道的安全轮51,及水平方向的向转向架构架1内侧方向顶住T型轨道2的导向轮52。参见图1及图3,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安全轮51为1个,参见图2,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导向轮51为相对于转向架构架前后对称布置的2个。参见图1,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安全轮51为1个,且安全轮51的中心轴线与左车轮3及右车轮4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参见图2,转向架构架1为前后及左右对称的几何对称结构,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中心轴线与转向架构架1的横向对称轴线11重合。参见图2,左驱动轴31与右驱动轴41的中间部位分别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1架体上。参见图2,左驱动机构32与右驱动机构42在转向架构架1上呈中心对称分布,对称中心为转向架构架1的横向对称轴线11与纵向对称轴线12的交点O。参见图1及图2,转向架构架1上设有前后左右对称的4个备用承重轮13。参见图2及图4,本技术转向架的运行过程大致如下:当转向架运行至弯道处时,右驱动机构42常速驱动,左驱动机构32慢速驱动,且左车轮3与右车轮4同时朝A方向滚动,列车转弯并向A方向运行,若左车轮3与右车轮4朝B方向滚动,则列车转弯并向B方向运行。由于左驱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主要承重部件的转向架构架、及对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的可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左车轮与右车轮,转向架构架在左车轮与右车轮带动下在轨道上行走,转向架为半轴结构,左车轮与右车轮分别连接有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与转向架构架的纵向对称轴线垂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左车轮与右车轮,中间部位通过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架体上,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主要承重部件
的转向架构架、及对称安装在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的可在轨道上滚动行走的左车轮与右车
轮,转向架构架在左车轮与右车轮带动下在轨道上行走,转向架为半轴结构,左车轮与右
车轮分别连接有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
上,且分别与转向架构架的纵向对称轴线垂直,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一端分别连接左车
轮与右车轮,中间部位通过轴承支撑在转向架构架架体上,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的另一端
分别连接有左驱动机构与右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架构架左右两侧还对称装设有紧扣T型轨道确保列车沿轨道行驶的2组防偏安全
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偏安全轮组包括与轨道沿竖直方向平行的且向上顶住T型轨道的安全轮,及水平方
向设置且向转向架构架内侧方向顶住T型轨道的轨腰的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每一组防偏安全轮组的所述安全轮和/或导向轮包括关于转向架构架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永风袁文左永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