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67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包括用于支撑可挠式道岔梁的台车车架和支撑于轨道并用于支撑台车车架的车轮,车轮为至少两个沿行走方向并列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设置于轨道的轮式行走支撑台车,并且车轮至少为两个沿台车行走方向并列设置,承受较大的翻转力矩,可在变形行走和固定时形成稳定支撑,行走时没有行走干涉,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附属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道岔梁在发生挠变时的行走支撑。
技术介绍
轻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对高差较大,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坡多弯急,交通拥挤的城市来说,轻轨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更能适应于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的轨道只有一条列车跨座在路轨之上,就是只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承、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机理完全不同于钢轮钢轨系统,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转荷载。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占用空间少,适应地形好,舒适环保等特点;更能适合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城市使用。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结构由轨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础)与道岔三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站、编组站站大量铺设;单轨道岔可以分为关节型道岔和关节可挠型道岔两种。无论何种挠度变形的道岔梁,均需较为稳定的行走支撑台车,该台车用于对轻轨道岔梁进行支撑,并具有较重要的承载功能,以保证道岔梁在变形时较为稳定顺畅。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对可挠式道岔梁在变形行走和固定时形成稳定支撑的支撑台车,行走时没有行走干涉,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在变形行走和固定时形成稳定支撑,行走时没有行走干涉,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本技术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包括用于支撑可挠式道岔梁的台车车架和支撑于轨道并用于支撑台车车架的车轮,所述车轮为至少两个沿行走方向并列设置。进一步,所述车轮的轮轴线通过可挠式道岔梁挠性变形时的轨迹圆心;进一步,所述车轮通过滚动轴承设置于轮轴,所述轮轴支撑于台车车架;进一步,所述车轮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轮毂,所述轮毂在圆周方向固定连接于车轮并与轮轴在圆周方向动密封配合;进一步,所述轮轴沿轴向开有进油通道,该进油通道与由车轮轴向两端的轮毂形成的密封腔连通,轮毂上设有出油孔;进一步,所述车轮通过沿轴向并列的两个调心滚动轴承设置于轮轴;进一步,所述调心滚动轴承的内圈通过过盈配合外套于轮轴的轴套设置于轮轴;进一步,所述进油通道开于轮轴的轴心,并通过径向通道连通于车轮轴向两端的轮毂形成的密封腔;进油通道的进口位于轮轴一轴向端部并设有用于嵌入注油嘴的沉槽;进一步,轮轴表面具有镀铬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采用设置于轨道的轮式行走支撑台车,并且车轮至少为两个沿台车行走方向并列设置,承受较大的翻转力矩,可在变形行走和固定时形成稳定支撑,行走时没有行走干涉,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和维护成本,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 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轮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轮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包括用于支撑可挠式道岔梁的台车车架I和支撑于轨道3并用于支撑台车车架I的车轮6,所述车轮6为至少两个沿行走方向并列设置;如图I所示,可挠式道岔梁2根据工作状态需与轻轨轨道4和轻轨轨道5进行接合,行走支撑台车的支撑台车车架I支撑在可挠式道岔梁2下部,数量根据可挠式道岔梁2的长度而定,长度越长则需要的支撑台车越多。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6的轮轴线61通过可挠式道岔梁挠性变形时的轨迹圆心;使得车轮6的安装适应于道岔梁的挠性变形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车轮6的轮轴线61之间形成一定的圆心角,避免运动时与轨道发生干涉摩擦,易于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6通过滚动轴承12设置于轮轴14,所述轮轴14支撑于台车车架I ;如图所示,轮轴14通过轮轴座13支撑于台车车架底部,结构简单紧凑,支撑稳定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6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轮毂11,所述轮毂11在圆周方向固定连接于车轮6并与轮轴14在圆周方向动密封配合,如图所示,轮毂11与轮轴14之间通过O型圈进行密封,也可采用普通轴封进行密封;轮毂11采用环形板结构,形成用于对径向滚动轴承形成润滑的空腔,保证车轮的顺畅长周期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轴14沿轴向开有进油通道7,该进油通道7与由车轮6轴向两端的轮毂11形成的密封腔15连通,轮毂11上设有出油孔10 ;通过该进油通道7注油实现车轮6的润滑,并利用轮毂11上的出油孔10排出费油,使用简单方便,并不需要拆开后换油,保证其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6通过沿轴向并列的两个调心滚动轴承设置于轮轴,保证车轮具有自适应调整方位的作用,从而使其运行顺畅无干涉。本实施例中,所述调心滚动轴承的内圈通过过盈配合外套于轮轴14的轴套16设置于轮轴14 ;轴套16与调心滚动轴承的内圈采用过盈配合,轴套16与轮轴14可采用间隙配合,由于滚动轴承12的滚动摩擦系数要远小于轴套与轮轴的滑动摩擦系数,本结构不影响正常运转,且利于装配、更换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轨道交通由于车轮维修等原因而停运。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通道7开于轮轴14的轴心,并通过径向通道连通于车轮6轴向两端的轮毂11形成的密封腔15 ;进油通道7的进口位于轮轴14 一轴向端部并设有用于嵌入注油嘴8的沉槽9,形成注油嘴8的保护结构,使注油嘴8不被外界损伤。本实施例中,轮轴14表面具有镀铬层,由于该轮轴14需承受较大的应力,一般采用合金钢锻造成,并进行热处理以保证轴的强度,镀铬层可防止该轴被外界腐蚀,既保证了该轴的强度,又防止该轴生锈,且硬铬又具有耐磨的特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可挠式道岔梁的台车车架和支撑于轨道并用于支撑台车车架的车轮,所述车轮为至少两个沿行走方向并列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轮轴线通过可挠式道岔梁挠性变形时的轨迹圆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通过滚动轴承设置于轮轴,所述轮轴支撑于台车车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轮毂,所述轮毂在圆周方向固定连接于车轮并与轮轴在圆周方向动密封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行走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可挠式道岔梁的台车车架和支撑于轨道并用于支撑台车车架的车轮,所述车轮为至少两个沿行走方向并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刘波丁国训项林邓飞李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