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单缸六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包含有一本体、一主动夹持模块、一第一被动夹持模块、一第二被动夹持模块、一第三被动夹持模块、一平移连杆机构及一夹持基座的定位夹持装置机构,以主动夹持模块的动力单元,经第一滑座驱动平移连杆机构,进而分别驱动该第二滑座、第三滑座、第四滑座、第五滑座及第六滑座同步向外开启与向内闭合,以分别对该夹持基座产生松卸与夹持的作用,达到以单缸达成六点中心同步定位夹持的动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单缸六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单缸结构连接平移连杆机构,控制TK点中心夹持点冋步位移动作的单缸TK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大部分为以多缸机构主体的结构设计,无法适应定位夹持装置机构朝向精简结构体积与减低动力输出的节能环保化趋势的应用市场现况需求与商业经济考虑。上述现有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技术缺点如下I.以多缸机构为主体的设计,机构复杂度相对上较高。 2.缸数必须至少须为定位点数的一半,成本大幅提高。3.多缸独立运作,易产生异步现象,造成夹持错误。4.多缸运作时,所产生夹持力不均现象,易破坏材料。综上所述,所提及关于现有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的技术,尽管能够达成在精密加工对象定位夹持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要求,但存在使用时不具备简化缸数配置经济性、同步夹持速度稳定性与受力均匀性、保养维修便利性及空间利用简约性等附加实用功能的缺点与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发挥所能产生的具体产业效果。由于现有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技术,存在上述缺点与不足,基于产业进步的未来趋势前提下,实在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以符合产业进步的需要,更进一步提供业界更多的技术性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技术在使用时不具备简化缸数配置经济性、同步夹持速度稳定性与受力均匀性、保养维修便利性及空间利用简约性等附加实用功能的缺点与不足,仍具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可加以改进以符合实用的进步性。本技术以解决现有多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机构仅具备在精密加工对象定位夹持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要求,但实际使用时不具备简化缸数配置经济性、同步夹持速度稳定性与受力均匀性、保养维修便利性及空间利用简约性等附加实用功能的缺点与不足的情况下,以及在实用化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的问题,一方面在强化定位点的速度稳定性与受力均匀性的同步性,以适应轻薄精密加工对象定位夹持的实用功能为目的,另一方面在提升整体构造的组装便利性与机构编成配置的简单性,以增进整体耐用寿命与使用实用性,以达成所具备在轻薄精密加工对象定位夹持方面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外,并使其兼具保养维修便利性与降低生产成本等附加效能、简化机构零组件生产制程、依需求更改构造的设计弹性与提升整体强度与使用稳固效能的具体商业化效益。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一种单缸六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包含一本体;一主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滑动单元及一动力单元,该第一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一滑轨、一第一滑座及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滑座嵌设于第一滑轨,该第一定位块组设于第一滑座,且该第一滑座与动力单元间以一第一连接件与一第一弹性组件连接;—第一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二滑动单兀,该第二滑动单兀包含一第二滑轨、一第二滑座及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滑座嵌设于第二滑轨,该第二定位块组设于第二滑座。一第二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三滑动单元及一第四滑动单元,该第三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三滑轨、一第三滑座及一第三定位块,该第三滑座嵌设于第三滑轨,该第三定位块组设于第三滑座,且该第三滑座与本体间以一第二连接件与一第二弹性组件连接,该第四滑动单元包含一第四滑轨、一第四滑座及一第四定位块,该第四滑座嵌设于第四滑轨,该第四定位块组设于第四滑座;一第三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五滑动单元及一第六滑动单元, 该第五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五滑轨、一第五滑座及一第五定位块,该第五滑座嵌设于第五滑轨,该第五定位块组设于第五滑座,且该第五滑座与本体间以一第三连接件与一第三弹性组件连接,该第六滑动单元包含一第六滑轨、一第六滑座及一第六定位块,该第六滑座嵌设于第六滑轨,该第六定位块组设于第六滑座;一平移连杆机构,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转臂、一第一转盘、一第二转盘、一主动连杆、一被动连杆及四被动摆杆,该转臂、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枢设于本体,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均设有一凸部,分别对应嵌设于该主动连杆及被动连杆所分设的一凹部,该主动连杆及被动连杆的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滑座与转臂以及第二滑座与转臂,该四被动连杆的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转盘与第三滑座、第一转盘与第四滑座、第二转盘与第五滑座及第二转盘与第六滑座;一夹持基座,具有六个U形凹槽且分别对应嵌设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第四定位块、第五定位块及第六定位块。通过该主动夹持模块的动力单元,经第一滑座驱动平移连杆机构,进而分别驱动该第二滑座、第三滑座、第四滑座、第五滑座及第六滑座同步向外开启与向内闭合,以分别对该夹持基座产生松卸与夹持的作用。 优选的,上述本体进一步设有四支撑座。优选的,上述主动夹持模块的动力单元为气压缸。优选的,上述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及第三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优选的,上述该夹持基座进一步设有多个吸孔且与至少一排气口相连接。本技术的单缸六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的优点在于I.以单缸机构为主体的设计,机构复杂度相对较简单。2.具备六点定位,仅需要配置单缸,成本上大幅降低。3.单缸配合连杆机构共同运作,不易产生异步现象。4.各夹持点可趋于同步,有效降低夹持所产生的错误。5.单缸配合连杆机构运作,不易产生夹持力不均现象。6.各夹持点受力可趋于均匀,不易破坏薄型脆弱材料。7.单缸配置在动力需求上大幅降低,符合节能环保性。8.单缸机构设计,生产成本相对较简单,竞争力提升。9.驱动连杆机构简单,运转平稳且不会产生机构死点。10.可依夹持需求更改连杆机构设计,商业弹性效益佳。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整体装置结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整体装置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装置结构闭合夹持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装置结构开启松卸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应用薄膜基板夹持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应用薄膜基板松卸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装置结构夹持状态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装置结构松卸状态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矩形薄膜基板夹持应用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圆形薄膜基板夹持应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本体(11)支撑座(2) 主动夹持模块(21)第一滑动单元(211)第一滑轨(212)第一滑座(213)第一定位块(22)动力单元(23)第一连接件 (24)第一弹性组件(3) 第一被动夹持模块(31)第二滑动单元(311)第二滑轨(312)第二滑座(313)第二定位块(4) 第二被动夹持模块(41)第三滑动单元(411)第三滑轨(412)第三滑座(413)第三定位块(42)第四滑动单元(421)第四滑轨(422)第四滑座(423)第四定位块(43)第二连接件 (44)第二弹性组件(5)第三被动夹持模块(51)第五滑动单元(511)第五滑轨(512)第五滑座(513)第五定位块(52)第六滑动单元(521)第六滑轨(522)第六滑座(523)第六定位块 (53)第三连接件 (54)第三弹性组件(6)平移连杆机构(61)转臂(62)第一转盘(621)凸部(63)第二转盘(631)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缸六点中心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一主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滑动单元及一动力单元,该第一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一滑轨、一第一滑座及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滑座嵌设于第一滑轨,该第一定位块组设于第一滑座,且该第一滑座与动力单元间以一第一连接件与一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一第一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二滑动单元,该第二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二滑轨、一第二滑座及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滑座嵌设于第二滑轨,该第二定位块组设于第二滑座;一第二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三滑动单元及一第四滑动单元,该第三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三滑轨、一第三滑座及一第三定位块,该第三滑座嵌设于第三滑轨,该第三定位块组设于第三滑座,且该第三滑座与本体间以一第二连接件与一第二弹性组件连接,该第四滑动单元包含一第四滑轨、一第四滑座及一第四定位块,该第四滑座嵌设于第四滑轨,该第四定位块组设于第四滑座;一第三被动夹持模块,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第五滑动单元及一第六滑动单元,该第五滑动单元包含一第五滑轨、一第五滑座及一第五定位块,该第五滑座嵌设于第五滑轨,该第五定位块组设于第五滑座,且该第五滑座与本体间以一第三连接件与一第三弹性组件连接,该第六滑动单元包含一第六滑轨、一第六滑座及一第六定位块,该第六滑座嵌设于第六滑轨,该第六定位块组设于第六滑座;一平移连杆机构,组设于该本体,其具有一转臂、一第一转盘、一第二转盘、一主动连杆、一被动连杆及四被动摆杆,该转臂、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枢设于本体,该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均设有一凸部,分别对应嵌设于该主动连杆及被动连杆所分设的一凹部,该主动连杆及被动连杆的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滑座与转臂以及第二滑座与转臂,该四被动连杆的两侧分别枢接于第一转盘与第三滑座、第一转盘与第四滑座、第二转盘与第五滑 座及第二转盘与第六滑座;一夹持基座,具有六个U形凹槽且分别对应嵌设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第四定位块、第五定位块及第六定位块;通过该主动夹持模块的动力单元,经第一滑座驱动平移连杆机构,进而分别驱动该第二滑座、第三滑座、第四滑座、第五滑座及第六滑座同步向外开启与向内闭合,以分别对该夹持基座产生松卸与夹持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宇尧,
申请(专利权)人:颜宇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