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1)包括定模(6)和将要与定模(6)相结合的动模(7)。设置在浇道区(32)和产品区(22)之间的鳍状区(33)沿与熔化金属的流向相交的方向从产品区(22)的一个端部延伸至另一个端部,并包括在熔化金属的流向上与盘状区(31)相对的鳍状中心区(41)和鳍状中心区(41)一侧上的鳍状侧面区(42,43)。鳍状侧面区(42,43)包括形成得厚于鳍状中心区(41)的厚度的鳍状厚部(45)。鳍状厚部(45)延伸至鳍状区(41)和产品区(22)之间的边界。产品区(22)包括在与鳍状厚部(45)相对的区域中与鳍状厚部(45)相连的产品厚部(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铸件产品的方法和铸件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与模铸相关的技术。
技术介绍
冷却室(cold chamber)模铸系统的模铸模具在模具内部配备将熔化金属导向产品区 (也就是,在其中产品将要被铸造的区域)的扇形浇口 (fan gate)。该扇形浇口包括从铸 造机器的注射装置接收熔化金属的盘状区(biscuitsection),将熔化金属从盘状区导向产品 区的浇道区,和通过急剧减小厚度加速熔化金属的流速的鳍状区。产品区包括与沿熔化金属的流向在盘状区的直接下游的区域相对应的产品中心区和 产品中心区外的产品侧面区。扇形浇口配备向产品侧面区提供易于在产品中心区集中的熔 化金属流的三角形区(delta section)。该三角形区是设置在例如盘状区和产品中心区之间的凸起区。从盘状区流向产品中 心区的熔化金属碰撞三角形区以被分配到左右产品侧面区。如果没有设置三角形区,则熔 化金属流集中在产品中心区,产品中心区将被过度填充。另一方面,在左右产品侧面区存 在不足填充,不均匀填充或由于熔化不完全而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在第2002-45956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配备三角形区的模具的扇形 浇口。该扇形浇口包括盘状区,浇道区和浇口区(对应于鳍状区)。浇道区部分配备浇口 区,浇道区的仅有几个特殊部分与产品区相连。换句话说,不配备浇口区的部分起三角形 区的作用。顺便提及,当设置这样的三角形区时,使易于在产品中心区集中的熔化金属分流至 产品侧面区,改善了产品侧面区的不足填充现象。但是,被三角形区分开的熔化金属在产 品区中重新结合到一起,在此过程中,在熔化金属组分之间发生碰撞。此时,存在使模具 内部的空气被巻入熔化金属中的现象(所谓的气体夹杂)的可能性。如果发生该气体夹杂, 则存在引起称作铸模型腔(mold cavity),缺陷填充或熔化金属皱皮(wrinkle)的缺陷铸造 的可能性。熔化金属皱皮也称作冷疤,是遗留在铸件产品表面的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缺陷铸造的模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制造经减少缺陷铸造的铸件产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经减少缺陷铸造的铸件产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包括定模和将要与定模相结合的动模。当 动模与定模相结合时,在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要被注入熔化金属的盘状区,要在其中铸造 产品的产品区,将熔化金属从盘状区导向产品区的浇道区,和设置在浇道区与产品区之间 并且在靠近产品区的方向上厚度减小的鳍状区。鳍状区沿与熔化金属的流向相交的方向从 产品区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并包括在熔化金属的流向上与盘状区相对的鳍状中 心区和在鳍状中心区一侧上的鳍状侧面区。鳍状侧面区配备形成得比鳍状中心区的厚度更 厚的鳍状厚部,该鳍状厚部延伸到鳍状区和产品区之间的边界。与鳍状厚部相连的产品厚 部设置在与鳍状厚部相对的产品区的区域中。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通过模铸制造铸件产品的方法中制备包括定模和将要 与定模相结合的动模的模具。在该模具中,当动模与定模相结合时,在定模和动模之间形 成将要注入熔化金属的盘状区,将要铸造铸件产品的产品区,将熔化金属从盘状区导向产 品区的浇道区,和设置在浇道区与产品区之间并且在靠近产品区的方向上厚度减小的鳍状 区。鳍状区沿与熔化金属的流向相交的方向从产品区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并包 括在熔化金属的流向上与盘状区相对的鳍状中心区和鳍状中心区一侧上的鳍状侧面区。鳍 状侧面区配备形成得比鳍状中心区的厚度更厚的鳍状厚部,该鳍状厚部延伸到鳍状区和产 品区之间的边界。与鳍状厚部相连的产品厚部设置在与鳍状厚部相对的产品区的区域中。 此外,动模与定模相结合,然后将熔化金属注入盘状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铸件产品通过利用包括定模和将要与定模相结合的动模 的模具铸造。当动模与定模相结合时,在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要被注入熔化金属的盘状区, 要在其中铸造产品的产品区,将熔化金属从盘状区导向产品区的浇道区,和设置在浇道区 与产品区之间并且在靠近产品区的方向上厚度减小的鳍状区。鳍状区包括与沿熔化金属的 流向在盘状区的直接下游的区域对应的鳍状中心区和在鳍状中心区一侧上的鳍状侧面区。 鳍状侧面区设置有形成得比鳍状中心区的厚度更厚的鳍状厚部,该鳍状厚部延伸到鳍状区 和产品区之间的边界。与鳍状厚部相连的产品厚部设置在与鳍状厚部相对的产品区的区域 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缺陷铸造。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说明中阐述,并且其中一部分将通过说明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得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下文具体 指出的手段和结合的方式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结合在说明书中并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上文给出 的概括说明和下文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图1是以分解方式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的示范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显示图1所示的模具的内部空间结构的示范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显示图2所示的模具的内部空间的沿线F3-F3的截面的示范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图2所示的鳍状区的沿线F4-F4的截面的示范视图; 图5是以放大方式显示图4所示的鳍状区中被线F5包围的区域的示范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图2所示的鳍状区和产品区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沿线F6-F6的截 面的示范视图7是示意性地显示图2所示的鳍状区和产品区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沿线F7-F7的截 面的示范视图8是示意性地显示图2所示的模具的内部空间中熔化金属流的状态的示范视以及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铸件产品的示范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9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l,制造铸件产品的方法和铸 件产品2。图1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模具1。模具1用于例如冷却室系统的模铸。例如,通过压 力将镁合金,铝合金或锌合金作为熔化金属灌注入模具l中。顺便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 具不局限于以上材料,可以广泛用于将各种材料用作熔化金属的模铸。图9显示作为使用模具1的铸件产品2的实例。铸件产品2配备具有例如矩形的底 壁3,从底壁3的外围边缘部分升起的垂直壁4,和在一侧开口的类似盒子的形状。该铸 件产品2是例如组成诸如便携式电脑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组件。顺便说明,可应 用本专利技术的铸件产品不局限于以上实例,各种组件广泛地与其相对应。如图1所示,模具1包括定模6和将要与定模6相结合的动模7。定模6固定到定模 压板(未显示)上。定模6包括定模板11,模腔构件12和入口构件13。定模板11固定到定模压板上,并在与动模7相对的表面上配备模腔构件12安装到 其中的凹陷部分(未显示)。模腔构件12附接到凹陷部分上并与动模7相对。模腔构件12 包括用于形成例如产品外表面的模具表面。顺便说明,该"外表面"是指当产品2成为最 终产品的一部分时用户可以看到的铸件产品2的表面。入口构件13配备其中插入铸造机 器的注射柱塞的通孔并形成圆柱形。另一方面,动模7包括动模板15,模芯构件16和分隔片17。动模7固定到动模压板(未显示)上,并可以在动模7与定模6相结合的模具闭合 位置和动模7与定模6分离的模具打开位置之间前进或后退。动模板15固定到动模压板上,并在与定模6相对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铸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 定模(6);和 要与定模(6)相结合的动模(7),其中 当动模(7)与定模(6)相结合时,在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熔化金属要被注入其中的盘状区(31),要在其中铸造产品(2)的产品 区(22),将熔化金属从盘状区(31)导向产品区(22)的浇道区(32),和设置在浇道区(32)和产品区(22)之间并且其厚度沿靠近产品区(22)的方向减小的鳍状区(33), 鳍状区(33)沿与熔化金属的流向相交的方向从产品区(22) 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并包括在熔化金属的流向上与盘状区(31)相对的鳍状中心区(41)和在鳍状中心区(41)一侧的鳍状侧面区(42,43), 鳍状侧面区(42,43)包括形成得比鳍状中心区(41)的厚度更厚的鳍状厚部(45),该 鳍状厚部(45)延伸到鳍状区(41)和产品区(22)之间的边界,以及 产品区(22)包括在与鳍状厚部(45)相对的区域中与鳍状厚部(45)相连的产品厚部(5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尾浩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