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面自动加压装置,包括针阀、过滤减压阀、电磁阀、溢流阀、保温炉、高温排气阀、压力表、计算机;先导式二通阀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相连,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在电磁阀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之间并联一先导式二通阀,先导式二通阀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的管路之间;在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的管路之间并联有溢流阀;在保温炉和压力表之间并联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再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相连;在第一针阀与过滤减压阀间并联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系统抗干扰性,反应速度快、反应时间有非常小的滞后,避免了压力波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面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低压铸造液面加压系统控制原理中的压力变送器和电动执行器的灵敏度较低,反应速度慢,从而使液面加压过程中压力波动较大,加压速率较低,自动跟踪设定工艺曲线的性能较差,并且保温炉内液面降低,泄漏较大时必须手动打开针阀;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浇铸质量和合格率,无法实现快速充型及快速补充保温炉内气体的泄漏,致使无法实现一些铸件(如带砂芯或体积较大,壁厚较厚的铸件)的加压工艺要求,只适用于浇铸一些薄壁、体积较小的铸件。系统适用范围较小,工艺参数重复再现性较差,手动操作过程较多,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面自动加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液面加压装置灵敏度较低、电动执行器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滞后、加压过程压力波动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包括与压缩空气相接的第一针阀、与第一针阀相连的过滤减压阀、与过滤减压阀相连的电磁阀、溢流阀、保温炉、连接在保温炉上的高温排气阀及压力表、计算机,第一针阀与过滤减压阀间并联有压力表,过滤减压阀与电磁阀间并联有压力表;所述电磁阀为先导式二通阀,其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相连,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在电磁阀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之间并联一先导式二通阀,先导式二通阀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的管路之间;在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与保温炉相连的管路之间并联有溢流阀;在保温炉和压力表之间并联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再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相连;在第一针阀与过滤减压阀间并联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本技术采用了大通径的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及快速增压回路,并增加压力传感器进行双重检测,在电气上使用了工业图形显示器(触摸屏)直接显示和设定加压工艺曲线和工艺规范,从而实现了多级加压、自动液面补偿,及自动泄漏补偿,自动跟踪设定工艺曲线的闭环实时监控。使铝液能平稳充型,工艺参数精确地重复再现。极大地提高了铸件质量和成品率。本技术的优点是在工作过程中,能自动监测炉内压力,自动进行液面和泄漏补偿,自动跟踪设定加压曲线,重复再现设定工艺参数。使得在大批量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有较高的控制。小批量生产中,更改、设定工艺参数方便。不但简化了管路,增强了系统抗干扰性,又使该装置有非常短的反应时间和非常小的滞后,避免了压力波动,控制精度极大地提高,能实现多种加压工艺过程规范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原有液面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压缩空气 2-第一针阀 3-压力表 4-过滤减压阀 5-压力表 6-节流阀7-电磁阀 8-电磁阀 9-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 10-第二针阀 11-先导式二通阀12-三通球阀 13-溢流阀 14-高温排气阀 15-保温炉 16-压力表17-第一压力传感器 18-计算机 19-第二压力传感器 20-电动执行器21-第三针阀 22-压力变送器如图1所示,传统的低压铸造液面加压系统包括气源、针阀、过滤减压阀4、节流阀6、电磁阀7、电动执行器20、三通球阀12、压力变送器22等。原理如图1所示经干燥处理的压缩空气1通入后,先手动打开第一针阀2,由压力表3显示进气压力,经过滤减压阀4净化过滤压缩空气,去除水分并降低压力;压力表5显示降低后的压力。工作时,先手动打开第二针阀10,然后依次使电磁阀7、8和电动执行器20带电,电磁阀7主要控制升液工艺过程,由节流阀6控制升液速度要求,电动执行器20通电,便可执行充型、增压、保压工艺过程,这时通过检测口由压力变送器22检测炉内压力,反馈到计算机18,计算机经过处理后将数据反馈到电动执行器20,控制电动执行器20阀口的大小,达到控制流量和炉内压力的目的。压力表16用来显示炉内压力,第三针阀21为电动执行器20出现故障时手动增压回路,三通球阀12为保温炉15内压力超压时手动排气阀,溢流阀13在炉内压力异常超压时,自动限制压力,保护保温炉15。保温炉为工作部件,内装铝液,压缩空气充入实现加压工艺过程。在每一次加压工艺过程结束后,电磁阀7、8和电动执行器20断电关闭,高温排气阀14带电打开,开始排气,完成加压过程。全部加压工艺过程由压力变送器22检测炉内压力,通过计算机来控制电动执行器20阀口的开口大小,达到控制保温炉内压力和加压工艺参数的目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压缩空气1与第一针阀2相连,第一针阀2与过滤减压阀4相连;在第一针阀2与过滤减压阀4之间先并联一压力表3,再并联一压力传感器19;过滤减压阀4与电磁阀8相连,电磁阀8为先导式二通阀;在过滤减压阀4与电磁阀8之间并联一压力表5;电磁阀8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相连;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直接与保温炉15相连。在电磁阀8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之间并联一先导式二通阀11,先导式二通阀1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与保温炉15相连的管路之间;另外在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与保温炉15相连的管路之间再并联一溢流阀13;在保温炉15上连接有高温排气阀14和压力表16,在保温炉15和压力表16之间并联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7;第一压力传感器17又与电气上的计算机18相连;计算机18再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相连。组成液面加压系统。新原理中,取消了旧原理中的节流阀6、电磁阀7、第二针阀10、三通球阀12。由先导式二通阀代替旧原理中二位三通电磁阀,用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取代原电动执行器20,先导式二通阀11代替旧原理中第三针阀21,第一压力传感器17取代原压力变送器22,增加第二压力传感器19自动检测气源压力。本技术通过1英寸通径的管路,采用1英寸通径的高灵敏度的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直接控制,阀内自带传感器,在进气管路中自动检测压力,取代了原来反应速度慢、精度较低的电动执行器20和由一个节流阀6及一个电磁阀7组成的升液回路。自动加压过程直接由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完成。另并联一快速增压回路由一个先导式二通阀11控制,实现自动快速充型及增压工艺要求,取代原来由一个第三针阀21和一个三通球阀12组成的手动回路。并在检测回路中用第一压力传感器17和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中内置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双重检测。配以智能化的工业图形显示器,通过在工业图形显示器上显示设定曲线和实时加压曲线就可直观反应整个工艺控制过程的实时状态,并可在显示器上触摸操作,方便地进行工艺参数设定修改,使该装置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应用中,经干燥处理的压缩空气1通入后,先手动打开第一针阀2,由第二压力传感器19检测进气压力,压力表3显示进气压力,然后过滤减压阀4净化过滤压缩空气,去除水分并降低压力,压力表5显示降低后的压力;电磁阀8控制加压工艺程序开始和停止,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通电打开进气并检测进气压力,根据设定工艺要求和计算机18反馈数据控制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的阀口大小,达到控制充气速度和炉内压力的目的。实现升液、充型、增压、保压等工艺过程。先导式二通阀11在需要进行快速加压及增压工艺时打开,增大通气量和速度。溢流阀13在保温炉15内压力异常超压时,自动限制压力,保护保温炉15。保温炉15为工作部件,内装铝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面自动加压装置,包括与压缩空气相接的第一针阀、与第一针阀相连的过滤减压阀、与过滤减压阀相连的电磁阀、溢流阀、保温炉、连接在保温炉上的高温排气阀及压力表、计算机,第一针阀与过滤减压阀间并联有压力表,过滤减压阀与电磁阀间并联有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8)为先导式二通阀,其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相连,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与保温炉(15)相连;在电磁阀(8)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之间并联一先导式二通阀(11),先导式二通阀(1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与保温炉(15)相连的管路之间;在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与保温炉(15)相连的管路之间并联有溢流阀(13);在保温炉(15)和压力表(16)之间并联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7);第一压力传感器(17)与计算机(18)相连;计算机(18)再与电子气动比例伺服阀(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谦,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