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504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0:41
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致冷剂流经的致冷剂管(16a),以及车辆运行电动机(MG)的冷却剂流经的冷却介质管(43a)。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被交替层叠布置。热交换器还包括在彼此相邻的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之间的外部空气通道(70a),外部空气流经所述外部空气通道(70a)。热交换器还包括外部散热片(50),所述散热片布置在外部空气通道(70)中以便能够在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之间传递热量。因此,可以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以及在致冷剂和冷却剂之间进行适当的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热交换器,其构造成能够在三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技术介绍
常规地,已知一种组合热交换器,其构造成能够在三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一种热交换器,其构造成能够在致冷循环装置的致冷剂和室外空气(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在所述致冷剂和冷却引擎的冷却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说,专利文献I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层叠布置的致冷剂管,致冷剂管的两 端部分连接到收集和分配致冷剂的致冷剂箱。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布置在层叠布置的致冷剂管之间的热管,热管的一个端部分连接到冷却剂流经的冷却剂箱。此外,促进热交换的散热片布置在设置在致冷剂管和热管之间的空气通道中。当致冷循环装置工作时,致冷剂通过吸收外部空气的热量和冷却剂的热量(即,引擎的废热)而蒸发,并且,通过使用通过热管传递的引擎的废热作为热源,限制热交换器中的结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11-157326A近来,节油车辆快速普及,其设计成保护环境并提高燃料效率。与从一般汽油引擎车辆等产生的废热相比,节油车辆的引擎产生的废热较小。例如,在包括引擎和电动机作为车辆运行的能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在其中引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吉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