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贮水箱。该换热器的贮水箱向并列设有多个管的芯部供给换热流体,其中,该换热器的贮水箱具有:导入部,其将换热流体导入贮水箱内;多个肋,其向贮水箱内突出,沿与导入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用于使换热流体流入管内;多个肋中,距导入部的距离越大的肋,越向贮水箱内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水箱(header tank)。
技术介绍
以往,在JP2000 — 13066A中公开了ー种在换热器的贮水箱上设置了肋以使得换热流体遍及换热器的各管内的装置。但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为,以阻挡换热流体的流动的方式形成肋,向肋的背面侧供给的换热流体变少,流入到肋的背面侧的管中的换热流体的流量变少,不能够使流入各个管内的换热流体的流量平均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点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使流入各个管内的换热流体的流量平均化。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的贮水箱是向并列设有多个管所形成的芯部供给换热流体,该换热器的贮水箱具有导入部,其将换热流体导入贮水箱内;多个肋,其向贮水箱内突出,沿着与导入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用于使换热流体流入管内;多个肋中,距导入部的距离越大的肋,越向贮水箱内突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流入换热器的各个管内的换热流体的流量平均化。以下,參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第I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主视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俯视图。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第I贮水箱的立体图。图4是正对着第I实施方式的第I贮水箱观察时,该第I实施方式的第I贮水箱所被看到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的V — V剖视图。图6是图I中的VI — VI剖视图。图I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中的换热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主视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俯视图。图10是正对着第2实施方式的第I贮水箱观察时,该第2实施方式的第I贮水箱所被看到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的XI — XI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I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中冷器的贮水箱作为换热器的贮水箱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也能够用于散热器等的贮水箱。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中冷器I具有芯部2,其进行换热流体的换热;第I贮水箱3,其向芯部2内导入换热流体;以及第2贮水箱4,其接收从芯部2排出的换热流体。芯部2具有供换热流体流入的多个管5和多个散热片6。管5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各个管5在铅直方向上并列配置,在相邻的管5之间配置有散热片6。高温的换热流体流入各个管5内,换热流体在芯部2中与外部气体进行换热而被冷却之后,换热流体从各个管5向第2贮水箱4排出。另外,在图I中仅图示了一部分散热片6。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管5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铅直方向上并列配置,但是并 不限于此,例如各个管5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并列配置。接着,使用图3、图4说明第I贮水箱3。图3是第I贮水箱3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观察第I贮水箱3的侧视图。在第I贮水箱3中形成有供换热流体导入的室7。第I贮水箱3具有多个肋8a 8d,其用于使换热流体流入管5内;导入部9,其使换热流体导入室7中;以及凸缘10,其用于将第I贮水箱3安装在芯部2上。第I贮水箱3的弯曲成,越往铅直方向下侧,该第I贮水箱3与管5之间的距离越小。导入部9形成为圆筒状,从室7的上方向室7内导入换热流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9a的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但是并不限于此,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9a的方向也可以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肋8a 肋8d是使第I贮水箱3的内壁朝向室7内突出而形成的。另外,肋8a 肋8d沿着与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并列设置。即,肋8a 肋8d的面设置为与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将包含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且穿过第I贮水箱3的大致中心的面设为平面A,各个肋8a 肋8d均由相对于平面A成面对称的两个肋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A是穿过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9a与管5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如图I所示,从铅直方向的上侧到铅直方向的下侧,肋8a 肋8d弯曲,从而改变与肋8a 肋8d相接触的换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换热流体流入与肋8a 肋8d各自对应的管5内。肋8a 肋8d中,越是靠铅直方向下侧的肋,越能使换热流体流入与肋的铅直方向下侧程度对应的管5内。另外,也可以不使肋8a 肋8d弯曲而将它们形成为与导入部9的中心轴线9a的长度方向及管5和散热片6层叠的方向直交的平面。如图5所示,肋8a 肋8d中,距导入部9的距离越大的肋,越向管5侧突出。图5是图4中的V —V剖视图。另外,如图6所示,肋8a 肋8d中,距导入部9的距离越大的肋,越向第I贮水箱3的与有肋8a 肋8d突出的内壁相对的另一部分内壁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肋8a 肋8d中,距导入部9的距离越大的肋,越向平面A侧突出。图6是图I中的VI — VI剖视图。S卩,肋8a 肋8d中,距导入部9的距离越大的肋,越朝向第I贮水箱3的室7内突出。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增大肋自身的突出量,来使肋8a 肋8d朝向第I贮水箱3的室7突出,也可以通过使第I贮水箱3向管5侧弯曲,来使肋8a 肋8d朝向第I贮水箱3的室7突出。即,只要是以肋8a 肋8d中距导入部9的距离越大的肋,其端部(边缘)越位于第I贮水箱3内的室7侧的方式,形成肋8a 肋8d即可。肋8a 肋8d中,越靠近铅直方向上侧的肋,距平面A的距离越大,例如在最上侧的肋8a及比肋8a靠下侧一个位置的Sb中,肋 8a、Sb的位于导入部9侧的端部未配置在平面A与第I贮水箱3之间的交线、即与管5相对的交线上。因此,在该交线附近流动的换热流体借助于铅直方向下侧的肋8c、8d流入铅直方向下侧的管5内。肋8a 肋8d与管5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肋8a 肋8d设置为各自使换热流体流入两个管5内。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I个肋使换热流体流入I个管5或3个以上的管5内。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越靠近铅直方向上侧的肋,肋之间的间距越窄,还也可以是越靠近铅直方向上侧的肋,肋之间的间距越宽。另外,与形成肋8a 肋8d相应,使第I贮水箱3的外壁向室7侧凹陷,但是也可以使第I贮水箱3不形成凹陷。另外,也可以利用相对于第I贮水箱3独立的构件来构成肋8a 肋8d,并将肋8a 肋8d其配置在第I贮水箱3内。第2贮水箱4是与第I贮水箱3相同的结构,用于从排出部11排出换热流体。另夕卜,也可以将第2贮水箱4设为与第I贮水箱3不同的结构。接着,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作用。使用图7说明借助于导入部9将换热流体导入到第I贮水箱3内时的换热流体的流动。图7是表示图5中的换热流体的流动的示意图。在流入第I贮水箱3内的换热流体中,距管5的距离较大的换热流体与位于铅直方向上最上侧的肋8a相碰撞,其流动方向因肋8a而改变并沿着肋8a流入与肋8a对应的管5内。比借助于肋8a流入管5内的换热流体靠管5侧的换热流体与肋8b相碰撞,流动方向因肋8b而改变并沿着肋8b流入与肋8b对应的管5内。进一步地,管5侧的换热流体借助于肋8c或肋8d分别流入对应的管5内。这样,随着靠近管5,换热流体分别与靠铅直方向下侧的肋相碰撞,借助于靠铅直方向下侧的肋而流入与铅直方向下侧的肋对应的铅直方向下侧的管5内。即,铅直方向上侧的肋的背面侧的肋比铅直方向上侧的肋向管5侧突出,从而背面侧的肋使换热流体流入与背面侧的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雅宏,金田崇,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