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板(2),其具有包括第一区域(16)的主传热部(14),该第一区域(16)包括:具有第一褶皱的第一区(30),该第一褶皱大致配置在与第二侧边缘(6a,6b)相交的直的第一线条(26)的一侧上;和具有第二褶皱的第二区(32),该第二褶皱大致配置在第一线条(26)的相对侧上。主传热部(14)包括第一外部区域(18),其配置在第一区域(16)和第二侧边缘(6a)中的第一个之间,并且在两个分配部(12a,12b)之间沿着第一个第二侧边缘(6a)延伸。在第一外部区域(18)中配置第一凸部和凹部,其在与平行于第一侧边缘(4a,4b)中的一个的直的第二线条(27)相关的第一大体方向上被导向。因而,当在第一区域(16)中的褶皱在不同方向上被导向时,可提供具有直的第一个第二边缘(6a)的板(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板式换热器板和包括这种板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具备板式换热器板的板组件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在两种或更多种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板形成板间隙,其适合于由换热流体流动通过。板具备端孔,其形成延伸通过板组件的通道。在两种换热流体之间换热的情况下,各通道与每隔一个板间隙连通。第一换热流体在板的换热表面之上从第一通道流动通过每隔一个板间隙到在板组件的相对端处的第二通道。第二换热流体在板的相对侧上的换热表面之上从第三通道流动通过每个交替的板间隙到在板组件的相对端处的第四通道。举例来说,换热流体可为气体、液体、包含固体物 质的液体等。换热板的换热表面具备裙皱(corrugation)。这些裙皱可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是通常包括升高部和降低部。褶皱可限定板间隙的宽度,在板间隙中创造紊流并且作为支撑件用于在板组件中的邻近板。板一般由片状金属制造,该片状金属在一个或多个压制操作中具备褶皱。存在许多不同的褶皱样式用于换热板。褶皱样式中的一个类型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配置的第一脊(ridge)和槽(groove),和在第二方向上配置的第二脊和槽,使得类似箭尾形(herringbone)样式的V形样式至少形成在板的某些部分中。当包括脊和槽的褶皱的V形样式在从板的边缘朝向板的中心的方向上指向时,由于片状金属材料在压制操作中移位,故板的边缘部可变形。此外,当V形样式配置在板边缘的附近并且在不同的方向上指向时,相应的边缘部可受影响。除了不好看之外,变形的边缘部可导致板的弱边缘。特别地,具有配置在板之间的垫片的板式换热器必须具有强稳定的边缘部,以防止板式换热器的泄漏。为了防止弱边缘,相比于用于具有其它褶皱样式的换热器板,片状金属坯料(换热器板由该片状金属坯料制造)必须切削得更大。因此片状金属材料的使用不是最佳的。W094/19657公开这种换热器板,其中多个这种上面提到的V形样式指向板的中心和板的边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板式换热器板,其具有均匀移位的边缘,从而允许片状材料有效地用于传热目的的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该目的通过板式换热器板实现,该板式换热器板由两个大致平行的第一侧边缘和两个大致平行的第二侧边缘界定,并且具备邻近第一分配部在板的第一端处的端孔,邻近第二分配部在板的第二端处的端孔,和在第一和第二分配部之间包括褶皱样式的主传热部。主传热部包括第一区域(area),其包括具有第一褶皱的第一区(field),该第一褶皱大致配置在与第二侧边缘相交的直的第一线条的一侧上;和具有第二褶皱的第二区,该第二褶皱大致配置在第一线条的相对侧上。第一褶皱包括脊和槽,其以与第一线条成在O- < 90度之间的、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角方向上测量的角度被导向。第二褶皱包括脊和槽,其以与第一线条成在> 270- < 360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测量的角度被导向。主传热部包括第一外部区域,其配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侧边缘中的第一个之间,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分配部之间沿着第一个第二侧边缘延伸。在第一外部区域中配置第一凸部和凹部,其在与平行于第一侧边缘中的一个的直的第二线条相关的第一大体方向上被导向。因为第一外部区域包括仅仅在第一大体方向上导向的第一凸部和凹部,所以第一个第二侧边缘在压制操作期间均匀地受影响,即使主传热部的第一区域包括褶皱,其可使形成板的片状材料的部分在压制操作期间移位。因此,实现上面提到的目的。实现相当靠近主传热部的直的边缘。因而,相比于如果板将不具备上面提到的种类的第一外部区域,该板的更大的局部可用于传热。凸部和凹部形成换热板的褶皱并且可具有不同形式,诸如单独的尖端和凹痕或脊 和槽。无论如何,凸部和凹部形成可观察到具有方向的样式。在第一外部区域中的凸部和凹部仅仅在与第二线条相关的第一大体方向上被导向。通过与第二线条相关的大体方向意指凸部和凹部的方向可在外部区域的不同部分中变化,但是在不同部分中的大体方向是相同的,例如在第二线条的90度内。根据示例实施例,主传热部可包括第二外部区域,其与第一外部区域相对地配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侧边缘中的第二个之间,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分配部之间沿着第二侧边缘中的第二个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二外部区域中配置第二凸部和凹部,其在与所述第二线条相关的第二大体方向上被导向。如此,第二侧边缘中的第二个还可在换热器板的制造期间维持直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区域可包括具有第三褶皱的第三区,该第三褶皱包括脊和槽,其大致配置在第一线条的所述一侧上,并且以与第一线条成在> 90- < 180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的角度被导向;和具有第四褶皱的第四区,该第四褶皱包括脊和槽,其大致配置在第一线条的相对侧上,并且以与第一线条成在> 180-< 270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的角度被导向。包括这种第三和第四区的板可具有从两侧指向板的中心的V形褶皱形式,并且因而可受益于沿着两个第二侧配置的外部区域。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褶皱的脊和槽可与第一线条成在> 45- < 90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测量的角度被导向,并且第二褶皱的脊和槽可与第一线条成在> 270-< 315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测量的角度被导向。具有这些特定角度的第一和第二褶皱的脊和槽形成裙皱样式,其使换热流体遭受比较低的流阻(flow resistance)。在压制操作中,具有这些特定角度的第一和第二褶皱的脊和槽特别易于使板由其形成的片状材料移位,并且可受益于在主传热部上的至少一个外部区域。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三褶皱的脊和槽可与第一线条成在> 90- < 135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测量的角度被导向,并且第四褶皱的脊和槽可与第一线条成在> 225-< 270度之间的、在该角方向上测量的角度被导向。在压制操作中,具有这些特定角度的第三和第四褶皱的脊和槽又特别易于使板由其形成的片状材料移位,并且可受益于在主传热部上的第二外部区域。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大体方向和/或第二大体方向可包括与第二线条相关的在O- < 90度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角度。第一和第二大体方向可为相同的方向或它们可彼此不同地被导向。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外部区域和/或第二外部区域可具有与第二线条平行地测量的宽度,其窄于与第二线条平行地测量的第一区。第一和第二外部区域因而可形成主传热部的外围区域。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第一外部区域和/或第二外部区域中的第一和/或第二凸部和凹部可包括以脊和槽的形式的褶皱。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外部区域中脊可具有与槽不同的宽度,其越过脊和槽测量。例如,所有的脊可比所有的槽更宽,或者所有的脊可比所有的槽更窄。如此,可创造对于在两个板式换热器板之间的板间隙中流动的换热流体的不同的流阻。因而,可促进在整个主传热部之上的换热流体的平均的分配。 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凸部和凹部可在与第二线条相关的第一方向上被导向,并且/或者第二凸部和凹部可在与第二线条相关的第二方向上被导向。在第一外部区域中的凸部和凹部因而可仅仅在与第二线条相关的一个方向上被导向。类似地,在第二外部区域中的凸部和凹部因而可仅仅在与第二线条相关的一个方向上被导向。如此,在一个或多个压制操作中形成板的期间,板在第二侧边缘附近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隆格伦,F布隆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