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035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顶板、底板、夹紧螺栓、若干的板片组、支架,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组通过夹紧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一侧,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组中设置有导液通道与倒水通道,延长了水和换热介质在板片组中的流动时间,提高了两种介质的热交换率。

Novel plat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fixed clamp plate, tightly pressing plat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plate clamping bolt, several groups, bracket, the fixed clamp plate fixed on the bracket, wherein the plate through the clamping bolt is fixed on the fixed the clamp plate, the plate tightly fixed on the side plate, the top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plate above the bottom plate in the plate below.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guide channel and a water pouring channel, which prolongs the flow time of the water and the heat exchange medium in the plate group, and improves the heat exchange rate of the two mediu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然而,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其相邻两板片之间形成的通道均为矩形,由此形成的换热面较小,换热介质流经的行程较短,不利于充分换热,热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延长了介质在板片组中的流动时间,提高了水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顶板、底板、夹紧螺栓、板片组、支架,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组通过夹紧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一侧,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下方;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进水口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包括水通片、换热介质通片,所述的水通片与换热介质通片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上设有2个第一导水孔与2个第一导液孔,所述的第一导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的水通片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水通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水通道,所述的导水通道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上设有2个第二导水孔与2个第二导液孔,所述的第二导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二导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二导水孔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导水孔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液通道,所述的导液通道与所述的第二导液孔相连通。进一步,所述的导水通道的面积为所述的水通片的面积的0.7-0.9倍;所述的导液通道的面积为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面积的0.7-0.9倍。进一步,所述的导水通道的形状为W型;所述的导液通道的形状为W型。进一步,所述的水通片前侧与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前侧的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的传热凸起,所述的水通片的后侧与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后侧表面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的传热凹槽;所述的传热凸起与所述的传热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传热凸起与所述的传热凹槽相互嵌合;所述的传热凸起的数量与所述的传热凹槽的数量相同。进一步,所述的底板与板片组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的顶板与板片组之间设置有缓冲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组中设置有导液通道与倒水通道,延长了水和换热介质在板片中的流动时间,提高了两种介质的热交换率。(2)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组上设置有传热凹槽与传热凸起,传热凸起与传热凹槽相嵌合,减少了板片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传热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新型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通片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板片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紧压板;2-活动紧压板;3-顶板;4-底板;5-缓冲层;6-夹紧螺栓;7-进水口;8-出水口;9-换热介质进口;10-换热介质出口;11-板片组;12-支架;13-水通片;14-换热介质通片;15-第一导水孔;16-第一导液孔;17-导水通道;18-第二导水孔;19-第二导液孔;20-导液通道;21-传热凸起;22-传热凹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紧压板1、活动紧压板2、顶板3、底板4、夹紧螺栓6、板片组11、支架13,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固定于所述的支架13上,所述的板片组11通过夹紧螺栓6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2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一侧,所述的顶板3位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上方,所述的底板4位于所述的板片组11的下方;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上设有进水口7、出水口8、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所述的进水口7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1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8位于所述的进水口7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位于所述的出水口8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10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11包括水通片13、换热介质通片14,所述的水通片13与换热介质通片14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13上设有2个第一导水孔15与2个第一导液孔16,所述的第一导水孔15分别位于所述的水通片13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一导液孔16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15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水孔15与所述的进水口7、出水口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导液孔16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9、换热介质出口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水通片13的内部设置有导水通道17,所述的导水通道17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15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14上设有2个第二导水孔18与2个第二导液孔19,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顶板、底板、夹紧螺栓、板片组、支架,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组通过夹紧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一侧,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下方;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进水口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包括水通片、换热介质通片,所述的水通片与换热介质通片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上设有2个第一导水孔与2个第一导液孔,所述的第一导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的水通片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水通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水通道,所述的导水通道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上设有2个第二导水孔与2个第二导液孔,所述的第二导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二导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二导水孔的一侧,所述的第二导水孔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液通道,所述的导液通道与所述的第二导液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紧压板、活动紧压板、顶板、底板、夹紧螺栓、板片组、支架,所述的固定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组通过夹紧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所述的活动紧压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一侧,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组的下方;所述的固定紧压板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固定紧压板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进水口的上方,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的换热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的下方;所述的板片组包括水通片、换热介质通片,所述的水通片与换热介质通片交错设置;所述的水通片上设有2个第一导水孔与2个第一导液孔,所述的第一导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的水通片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导液孔与所述的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水通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水通道,所述的导水通道与所述的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的换热介质通片上设有2个第二导水孔与2个第二导液孔,所述的第二导水孔分别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亚泰昊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