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3717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筒本体、上盖体、下盖体、冷源管和置于冷源管内的热源管,冷源管和热源管在筒本体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上盖体和/或下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冷源管和热源管共同穿过的通孔;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活动卡持在筒本体上部和下部。通过将热源管置于冷源管内,并将冷源管和热源管在筒本体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通过使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卡合在筒本体上部和下部,从而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换热器,增大了热源管与冷源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源的散热效率,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减小了换热器的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真空泵工作时,其工作液由于做功,温度会逐渐升高,当工作液温度过高时,会对泵体及机组造成损坏。为避免工作液温度过高,需对工作液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一般是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而现有的工作液冷却用换热器多为单排管,这种换热器管路较长,占用空间大,且冷却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换热器,用以增大热源与冷源的接触面积,提高热源的散热效率,简化换热器的结构,减小换热器的占地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筒本体、上盖体、下盖体、冷源管和置于冷源管内的热源管,所述冷源管和热源管在筒本体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所述上盖体和/或下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冷源管和热源管共同穿过的通孔;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活动卡持在筒本体上部和下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本体呈中空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上均设有一个供冷源管和热源管穿过的通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体上设有两个供冷源管和热源管穿过的通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体上设有两个供冷源管和热源管穿过的通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本体上部和筒本体下部均设有若干个凸起部,所述上盖体内侧和下盖体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适应的凹陷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个凸起部分别在筒本体上部和筒本体下部围绕筒本体外表面排列成圆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均呈半球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热源管置于冷源管内,并将冷源管和热源管在筒本体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通过使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卡合在筒本体上部和下部,从而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换热器,增大了热源管与冷源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源的散热效率,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减小了换热器的占地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筒本体1、上盖体2、下盖体3、冷源管4和置于冷源管4内的热源管5。所述冷源管4和热源管5在筒本体1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所述冷源管4和热源管5也可在筒本体1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螺旋布置。将热源管5置于冷源管4内部,从而使热源被冷源包围,增大了热源与冷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将热源管5与冷源管4重叠放置,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降低了换热器的占地空间。所述上盖体2和下盖体3均呈半球形,所述上盖体2上设有通孔201和通孔202,所述下盖体3上设有通孔301和通孔302。所述上盖体2内侧上设有凹陷部20,所述下盖体3内侧上设有凹陷部31。所述筒本体1呈中空状,形成腔体100,腔体100可用于放置其他器件,例如电源线等。所述筒本体1上部设有若干个凸起部10,凸起部10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形。所述凸起部10与凹陷部20相适应,若干个凸起部10在筒本体1上部围绕筒本体1外表面依次排列成圆圈,从而进一步增强上盖体2与筒本体1连接牢度。所述筒本体1下部设有若干个凸起部11,凸起部11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圆形。所述凸起部11与凹陷部31相适应,若干个凸起部11在筒本体1下部围绕筒本体1外表面依次排列成圆圈,从而进一步增强下盖体3与筒本体1连接牢度。将上盖体2沿X方向向下运动盖合到筒本体1上部,将下盖体3沿Y方向向上运动盖合到筒本体1下部。通过凹陷部20与凸起部10的配合作用,可使上盖体2固定卡合在筒本体1上端;通过凹陷部31与凸起部11的配合作用,可使下盖体3固定卡合在筒本体1下端。通过使上盖体2和下盖体3盖合在筒本体1上,一方面可以防止杂物进入筒本体1内,另一方面增加了换热器的整体美观性。该换热器使用时,将热源管5插入冷源管4中,使冷源管4和热源管5在筒本体1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筒本体1内部设有固定冷源管4和热源管5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例如可以是夹持冷源管4和热源管5且与筒本体1一体成型的夹子。根据冷源管4和热源管5在筒本体1内的迂回圈数,可以选择冷源管4和热源管5两个自由端从上盖体2上设有的通孔201和通孔202穿出还是从下盖体3上设有的通孔301和通孔302中穿出,或者使源管4和热源管5的一个自由端从上盖体2穿出,另一个自由端从下盖体3穿出。热源进入热源管5,冷源进入冷源管4,热源管5位于冷源管4中间,增大了热源与冷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的效率。热源和冷源在泵体作用下,由热源管5和冷源管4的一个自由端运动到另一个自由端,完成换热的过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本体(1)、上盖体(2)、下盖体(3)、冷源管(4)和置于冷源管(4)内的热源管(5),所述冷源管(4)和热源管(5)在筒本体(1)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所述上盖体(2)和/或下盖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冷源管(4)和热源管(5)共同穿过的通孔;所述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活动卡持在筒本体(1)上部和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本体(1)、上盖体(2)、下盖体(3)、冷源管(4)和置于冷源管(4)内的热源管(5),所述冷源管(4)和热源管(5)在筒本体(1)径向边缘沿轴向呈上下迂回布置;所述上盖体(2)和/或下盖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冷源管(4)和热源管(5)共同穿过的通孔;所述上盖体(2)和下盖体(3)分别活动卡持在筒本体(1)上部和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本体(1)呈中空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和下盖体(3)上均设有一个供冷源管(4)和热源管(5)穿过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2)上设有两个供冷源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周齐鲍燕娟张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升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