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705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E)具备:传热管(11),供第一流体(F1)在其内部流动;传热管支承部件(12),其支承多根传热管(11);型钢(13),其将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12)连结;一体形成的罐体(19),其收容传热管(11)、传热管支承部件(12)以及型钢(13),并且供第二流体(F2)在其内部流动。能够将连结于型钢的传热管支承部件作为单元,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能够简便地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特别是涉及能够简便地制造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作为构成制冷机的蒸发器或冷凝器,存在使用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蒸发器或冷凝器。作为这样的热交换器,存在在剖面形状为上下较长的几乎长方形且上下一分为二的罐体的内部下方设置分布板,在其上方经由管支承板而安装传热管组,在罐体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消除器的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54868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热交换器,使罐体的上下分离,并在下方的罐体安装分布板以及管支承板,在上方的罐体安装消除器后,将上下的罐体组合,因此制造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便地制造的热交换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1所示,具备:传热管11,供第一流体F1在其内部流动;传热管支承部件12,其支承多根传热管11;型钢13,其对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12进行连结;以及一体地形成的罐体19,其收容传热管11、传热管支承部件12以及型钢13,并且供第二流体F2在内部流动。在此,一体形成的罐体典型地是指未被平行于罐体的轴线的面分割。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连结于型钢的传热管支承部件作为单元,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从而能够削减制造工序,能够简便地制造。另外,由于具备对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连结的型钢,因此能够抑制传热管支承部件的摇晃,适当地支承传热管,并且由于罐体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流体的泄漏,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热交换器10E的基础上,传热管支承部件12形成为板状,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上边12t、和与上边12t对置并以直线状延伸的下边12s,型钢13构成为包括四个,分别设置于上边12t的两端以及下边12s的两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实现对板状的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支承的结构的强度提高与型钢的必要根数的平衡。另外,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热交换器10E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于上边12t的两端的两个型钢13是扁钢13f,分别设置于下边12s的两端的两个型钢13是角钢13a。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对板状的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支承的结构的强度,并且通过以扁钢为基准件能够简便地进行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定位。另外,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热交换器10E的基础上,在罐体19的内部形成有贮存第二流体F2的贮存部10r,该热交换器10E具备多孔板14,该多孔板14使贮存部10r的第二流体F2在与传热管11接触前通过,多孔板14构成为被型钢13支承。若这样构成,则由于具备多孔板,因此能够将第二流体均匀地分配于多个传热管,并且能够利用共通的型钢进行多孔板以及传热管支承部件的支承,从而能够使结构简便。另外,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热交换器10E的基础上,具备流动调整部件15,该流动调整部件15设置于贮存部10r,并且形成有使第二流体F2沿罐体19的轴线延伸的方向通过的通过孔15h,流动调整部件15构成为包括第一流动调整部件15A(例如参照图3(A)、图3(B))以及第二流动调整部件15B(例如参照图3(A)、图3(B))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流动调整部件15A在与罐体19的轴线延伸的方向正交并与多孔板14平行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形成有通过孔15h,所述第二流动调整部件15B在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形成有通过孔15h。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第二流体分配于多孔板的较广范围。另外,本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6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热交换器10C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于下边12s的两端的两个型钢13是扁钢13f,分别设置于上边12t的两端的两个型钢13是角钢13a。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对板状的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支承的结构的强度,并且通过以扁钢为基准件,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定位。另外,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一方式、第二方式或者第六方式的热交换器10C的基础上,罐体19形成有将第二流体F2导入的导入口10p,该热交换器10C具备供从导入口10p导入的第二流体F2碰撞的隔板16,隔板16构成为设置在导入口10p与传热管支承部件12之间,并且被型钢13支承。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避免从导入口导入的第二流体直接与传热管接触,从而能够避免传热管损伤,并且能够利用共通的型钢进行隔板的支承,从而使结构简便。另外,本技术的第八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热交换器10C的基础上,具备抽气管17,该抽气管17将罐体19内的气体向罐体19外抽出,抽气管17构成为安装于隔板16。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隔板作为抽气管的支承部件使用,从而能够使结构简便。上述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图1以及图4所示,是制造在第一流体F1与第二流体F2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0E的方法,所述第一流体F1在传热管11的内部流动,所述第二流体F2在罐体19的内部且在传热管11的外侧流动,该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传热管支承部件固定工序(S3),将对多根传热管11进行支承的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12固定于型钢13;收容工序(S6),将固定有多个传热管支承部件12的型钢13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19的内部;型钢固定工序(S7),将收容于罐体19的内部的固定有传热管支承部件12的型钢13固定于罐体19;以及传热管敷设工序(S8),在型钢固定工序(S7)之后,将多根传热管11插通于在传热管支承部件12形成的多个传热管插通孔12h。若这样构成,则将固定有传热管支承部件的型钢集中,并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因此能够简便地制造。另外,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图1以及图4所示,在上述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在传热管支承部件固定工序(S3)之前具备定位工序(S2),在该定位工序(S2)中,使传热管支承部件12的以直线状延伸的边12t与作为型钢13的扁钢13f接触来进行定位。若这样构成,则能够简便地进行传热管支承部件相对于扁钢的水平、垂直地取出。根据本技术,能够将与型钢连结的传热管支承部件作为单元,收容于一体形成的罐体,能够简便地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垂直于轴向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图3(A)、图3(B)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备的调整板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过程中的一部分状况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垂直于轴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制造过程中的一部分状况的简要立体图。图9是具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冷机的示意的系统图。附图标记说明:10C、10E...热交换器;10p...导入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传热管,供第一流体在其内部流动;传热管支承部件,其支承多根所述传热管;型钢,其对多个所述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连结;以及一体地形成的罐体,其收容所述传热管、所述传热管支承部件以及所述型钢,并且供第二流体在其内部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传热管,供第一流体在其内部流动;传热管支承部件,其支承多根所述传热管;型钢,其对多个所述传热管支承部件进行连结;以及一体地形成的罐体,其收容所述传热管、所述传热管支承部件以及所述型钢,并且供第二流体在其内部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支承部件形成为板状,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上边、和与所述上边对置并以直线状延伸的下边,所述型钢构成为包括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边的两端以及所述下边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边的两端的两个型钢是扁钢,分别设置于所述下边的两端的两个型钢是角钢。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的内部形成有贮存所述第二流体的贮存部,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多孔板,该多孔板使所述贮存部的所述第二流体在与所述传热管接触前通过,所述多孔板构成为被所述型钢支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智哉山田宏幸佐藤忠邓宝军王冰王忠章于佰祥
申请(专利权)人: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