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渊霖专利>正文

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模具中的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48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模具中的缓冲机构,在底模座和其正上方的模穴板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是由插放在底模座和模穴板的每一对应穴孔之间纵向的穿撑杆和串套在每一穿撑杆上的若干片弹性垫圈构成,各穿撑杆的上端有一与模穴板上的各模穴孔插放的受力帽体部,与帽体部相过渡的是一沿径向外凸的推压部,而各穿撑杆的下端均与各模穴孔相对应的底模座上的各座孔活动插放,每一穿撑杆上的串套的若干弹性垫圈则活动穿套在推压部至底模座的上表面之间的各穿撑杆轴向。(*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模具中的缓冲机构。现有的电机转子压铸用成型模具包括模穴板、模穴板相组合的底模以及外模座构成,成型时,先将成型转子的矽钢放入模穴板的穴孔内,再将外模座与模穴板闭合,再将铝液浇铸到穴孔内以填充压铸成转子。由于转子成型前的主要组成部分矽钢片是以串组的叠落形式串套在中轴上的,即按设计要求在中轴上串放一定数量的矽钢片以达到所需要的叠落厚度,但是由于矽钢片在厚度尺寸上难以获得各片完全等厚度的要求,因此,叠落后的尺寸精度很难与设计要求一致,因此,当闭合外模座实施压铸时,常出现因叠落高度不够而产生穴孔间隙或因叠落高度超出要求而模具无法紧密闭合的问题,后者导致转子成型后出现大量毛边,既影响产品质量,又易因超厚而硬性闭模造成模具的变形、甚至损坏。尤其是成型尺寸误差较大时还会造成转子的质心不平衡,使电机转子工作时噪音大,转动不平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弥补成型转子中的矽钢片的串套的尺寸误差,又可防止模具的损坏及提高转子成型质量的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模具中的缓冲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机转子压铸成型模具中的缓冲机构,在底模座(10)和其正上方的模穴板(20)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30),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30)是由插撑在底模座(10)的各座孔(11)和与各座孔(11)一一对应的模穴板(20)的各穴孔(21)之间轴向的若干组弹性组件(31)构成,每组弹性组件(31)又由一个穿撑杆(311)和活动套串在穿撑杆(311)上的若干个弹性垫圈(32)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渊霖
申请(专利权)人:张渊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