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型连续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93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用于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在水平通液管与熔炉相通的位置上设有阀门机构的结构,故当一股漏液或更换铸型时,其余各股仍可正常操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而且,其可使熔炉内含有较多气泡、夹杂物的上层铜液不能直接进入水平通液管,从而提高了铜杆的质量。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有搅拌脱氧装置,因此,其不仅可使熔炉内的铜液温度保持均匀一致,而且可加速脱氧过程。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的单晶铜杆可成功地用于6类电脑网络线,并可用于生产直径在0.05mm以下的微细铜丝。(*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用于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属于热型连续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所用设备的改造技术。现有热型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所用的设备中,是采用水平通液管直接与熔炉内的铜液连通的结构,由于每股的铜液入口都处于液面之下的同一水平面,当其中一股更换铸型或出现漏液及其故障时,都必须降低液面,以免铜液漏出,为此,现有设备大都采用可倾式熔炉,利用熔炉的倾转来降低液面的高度,但这种降低液面的方法使所有各股都不得不停止操作,因而破坏了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了生产率;另外,由于水平通液管直接与熔炉内的铜液连通,而熔炉的气泡、夹杂物等杂质总是上浮至铜液的上层,因此极易进入通液管,故直接影响了铜杆的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既可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又可提高铜杆质量的热型连续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熔炉(9)及其加热装置(17),其中熔炉(9)内设置有若干套引锭装置,其包括有水平通液管(2)、铸型(3)、引锭杆(4)、冷却器(5),水平通液管(2)的一端与熔炉(9)相通,另一端与铸型(3)的入口相通,引锭杆(4)置于铸型(3)的出口内,冷却器(5)置于引锭杆(4)的旁侧,水平通液管(2)在与熔炉(9)相通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控制铜液流出的阀门机构。上述阀门机构可为作直线运动的滑阀,也可为作旋转运动的转阀。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熔炉(9)及其加热装置(17),其中熔炉(9)内设置有若干套引锭装置,其包括有水平通液管(2)、铸型(3)、引锭杆(4)、冷却器(5),水平通液管(2)的一端与熔炉(9)相通,另一端与铸型(3)的入口相通,引锭杆(4)置于铸型(3)的出口内,冷却器(5)置于引锭杆(4)的旁侧,水平通液管(2)在与熔炉(9)相通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控制铜液流出的阀门机构。为加工、安装及使用的方便,上述阀门机构为滑阀,包括有阀体(7)、塞杆(8),其中阀体(7)为中空的套管,其下端进液口(71)置于熔炉(9)的下部,上端露置在熔炉(9)的液面上,塞杆(8)的下部套置在其中空腔体内,上部露置在熔炉(9)外,阀体(7)的中部侧壁上还设有与水平通液管(2)相通的出液口(72)。其中阀体(7)及塞杆(8)均用石墨或其它耐火材料做出。另外,为防止水平通液管(2)的高温氧化,其外侧还套置有高温陶瓷管(18)。为操作方便,上述塞杆(8)的上端还连接有驱动其作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10),该驱动装置(10)可为电磁铁驱动装置,也可为气动驱动装置,或为机械驱动装置。为防止塞杆(8)在关闭铜液的流动通道时对阀体(7)造成冲击,驱动装置(10)上还装有缓冲装置(11),该缓冲装置(11)为弹簧或气垫。此外,为使熔炉(9)内的铜液获得良好的脱氧及温度保持均匀一致,上述熔炉(9)内还设有搅拌脱氧装置,其包括有搅拌器(13)、转轴(14)、电机(16),其中转轴(14)的一端通过用耐火陶瓷材料做出的陶瓷管(15)与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以避免转轴(14)将热量传至电机(16),另一端与搅拌器(13)连接,搅拌器(13)置于熔炉(9)内,电机(16)装设在熔炉(9)外,其中搅拌器(13)做成螺旋桨状;另外,为保证铜杆的顺畅引出,引锭杆(4)的前端还设有拉拔辊(6)。为方便铜杆的冷却,上述冷却器(5)可做成环状,其套置在引锭杆(4)的外侧。为实现自动控制,铸型(3)的外侧下方还装设有光电传感器(12)。用本技术进行生产时,铜液在熔炉(9)内进行加热,且熔炉(9)下部干净的铜液经阀体(7)下端的进液口(71)进入阀体(7)的中空腔体内,并经与水平通液管(2)相通的出液口(72)进入水平通液管,随后进入加热至1083℃以上的铸型(3),并由引锭杆(4)引出,开启冷却器(5)对引锭杆冷却,把铜液的热量导出,促使铜液凝固,同时开动拉拔辊(6),使凝固的铜杆连续拉出,实现连续铸造。当某股铜液从铸型(3)漏出时,铜液遮隔了光电传感器(12)的光源,传感器输出信号,使驱动装置(10)动作,塞杆(8)向下运动,关闭铜液的流出通道。当某股出现其它故障或需要更换铸型时,可通过手动操作使驱动装置(10)动作,关闭铜液的流出通道,故障排除后或铸型更换完毕后,再手动复位,这时,其它各股均可继续生产,不受任何影响。另外,熔炉(9)内的搅拌脱氧装置则以机械搅拌的方式使铜液在熔炉中上下对流,同时靠铜液的流动带走木炭表面的灰烬,使铜液始终能与木炭的新鲜表面保持良好接触,强化脱氧过程。本技术由于采用在水平通液管与熔炉相通的位置上设有阀门机构的结构,故当一股漏液或更换铸型时,其余各股仍可正常操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而且,其可使熔炉内含有较多气泡、夹杂物的上层铜液不能直接进入水平通液管,只有熔炉下层干净的铜液才能进入水平通液管,减少了气泡、夹杂物等进入铸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铜杆的质量。另外,由于本技术还设有搅拌脱氧装置,因此,其不仅可使熔炉内的铜液温度保持均匀一致,而且可使铜液上下对流,加速脱氧过程,使氧含量降至5PPM以下,氢含量降至0.5PPM以下。用本技术生产的单晶铜杆可成功地用于6类电脑网络线,并可用于生产直径在0.05mm以下的微细铜丝。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新型热型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权利要求1.热型连续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包括有熔炉(9)及其加热装置(17),其中熔炉(9)内设置有若干套引锭装置,其包括有水平通液管(2)、铸型(3)、引锭杆(4)、冷却器(5),水平通液管(2)的一端与熔炉(9)相通,另一端与铸型(3)的入口相通,引锭杆(4)置于铸型(3)的出口内,冷却器(5)置于引锭杆(4)的旁侧,其特征在于水平通液管(2)在与熔炉(9)相通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控制铜液流出的阀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阀门机构可为作直线运动的滑阀,也可为作旋转运动的转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阀门机构为滑阀,包括有阀体(7)、塞杆(8),其中阀体(7)为中空的套管,其下端进液口(71)置于熔炉(9)的下部,上端露置在熔炉(9)的液面上,塞杆(8)的下部套置在其中空腔体内,上部露置在熔炉(9)外,阀体(7)的中部侧壁上还设有与水平通液管(2)相通的出液口(7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塞杆(8)的上端还连接有驱动其作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10)可为电磁铁驱动装置,也可为气动驱动装置,或为机械驱动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10)上还装有缓冲装置(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装置(11)为弹簧或气垫。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熔炉(9)内还设有搅拌脱氧装置,其包括有搅拌器(13)、转轴(14)、电机(16),其中转轴(14)的一端通过陶瓷管(15)与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器(1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型连续铸造法多股生产单晶铜杆的设备,包括有熔炉(9)及其加热装置(17),其中熔炉(9)内设置有若干套引锭装置,其包括有水平通液管(2)、铸型(3)、引锭杆(4)、冷却器(5),水平通液管(2)的一端与熔炉(9)相通,另一端与铸型(3)的入口相通,引锭杆(4)置于铸型(3)的出口内,冷却器(5)置于引锭杆(4)的旁侧,其特征在于水平通液管(2)在与熔炉(9)相通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控制铜液流出的阀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沃光余业球陈先朝贺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协力创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