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药物组合物及预防或治疗癌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725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的融合蛋白、包含所述融合蛋白的药物组合物、以及通过施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治疗或预防癌症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蛋白、药物组合物及预防或治疗癌症的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7月2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73635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引入本文中。电子提交材料的通过引用的引入在本文中通过引用全部引入的是与此同时提交且鉴别如下的计算机可读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表:2011年8月9日创建的名为“708782SequenceListing.TXT”的一份63,762字节的ASCII(文本)文件。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治疗的抗体的开发正在积极进行。这为用现有的合成药物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且正在取代合成药物。目前,16种用于治疗的抗体是可商购的,且约7000或更多种抗体在被全球约300家或更多的公司开发。这些抗体产品正使医药市场持续增长。血管发生对于所有癌组织中的细胞分化是必不可少的,且即使抑制血管发生的靶是已知的,由于其效率低,还没有单独的治疗剂是可用的。此外,尚未开发出可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剂。二十年前,被称为脂皮质蛋白、依钙蛋白、内附蛋白等的蛋白质被赋予标准名膜联蛋白(Annexin),其已在过去的十年中使用。膜联蛋白结合钙和磷脂,并具有独特的保守域,其中称为内附蛋白折叠的包括“GXGTDE”(SEQIDNO:118)基序的约70个氨基酸序列重复4次(有时重复8次)。常规已知的膜联蛋白包括保守域。蛋白质取决于序列保守与否而被鉴定为膜联蛋白。已知膜联蛋白存在于从哺乳动物到霉菌的多种活生物体中,且已报道膜联蛋白I、II、III、IV、V、VI、VII、VIII、XIII等存在于人类中。已知膜联蛋白涉及骨的结构形成和多种生物现象例如膜运输、跨膜通道活性、磷脂酶A2的抑制、凝血抑制、有丝分裂信号的转导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介导。虽然相关技术公开了通过使用结合膜联蛋白A1的抗体递送物质的方法,但是没有关于通过使用抗体治疗癌症的公开内容。虽然另一相关技术公开了通过将针对癌症的多重标记的抑制剂组合治疗癌症的方法,但是没有公开使用膜联蛋白A1作为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的融合蛋白,以及包含所述融合蛋白和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和使用所述创造性的药物组合物治疗或预防癌症的方法。额外的方面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部分阐述,和部分将从该说明中明晰,或者可通过所呈现的实施方式的实践而获知。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融合蛋白的示意图,所述融合蛋白包含: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包括诱导作用于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图2是NdeI-XhoI片段的示意图,所述NdeI-XhoI片段插入到用于根据实施方式的由以下构成的融合蛋白表达的载体中: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GGGGS)接头对应于SEQIDNO:120。图3是说明融合蛋白的纯化结果的照片,所述融合蛋白包含: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包括抗CD3的第二蛋白质。根据实施方式,在各道中的L、FT、W和数字分别表示加载、流过、洗涤和咪唑摩尔浓度(mM)。图4是AA1BPxCD3-活化的T细胞对分离的膜联蛋白A1-阳性/-阴性细胞的效果的图。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由PMBC产生)与靶细胞(Ramos、SNU-1、SNU-2)混合并以10:1的效应物对靶(E:T)之比在AA1BPxCD3的指示浓度下温育3小时。显示来自特异性靶溶解的重复三次测定的平均值,以百分比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介绍实施方式,其实例在附图中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是指相同的要素。在这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同的形式,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说明。因此,以下仅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以解释本说明的各方面。专利技术人发现,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的融合蛋白可用于靶向在细胞表面表达膜联蛋白A1的癌细胞。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如下、基本上由如下组成或由如下组成的融合蛋白:(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含有融合蛋白及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融合蛋白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融合蛋白”是指包括两种或更多种(例如三种、四种、五种或更多种)蛋白质的蛋白复合物,其通过两种或更多种蛋白质自身的化学结合或者是通过接头的结合形成。已知膜联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靶之一)存在于在从哺乳动物到霉菌的多种活生物体中,并且具有独特的保守域,其中称作内附蛋白折叠的包括“GXGTDE”(SEQIDNO:118)基序的约70个氨基酸序列重复4次(有时重复8次)。已知膜联蛋白A1涉及多种生物现象例如膜运输、跨膜通道活性、磷脂酶A2的抑制、凝血抑制、有丝分裂信号的转导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介导。膜联蛋白A1(膜联蛋白的亚家族)也称作脂皮质蛋白I。例如,膜联蛋白A1可由ANXA1基因编码。膜联蛋白A1属于膜联蛋白家族的Ca2+-依赖性的磷脂结合蛋白且可位于质膜的胞质面上。膜联蛋白A1蛋白质可具有约40kDa的分子量,具有磷脂酶A2抑制活性。另外,因为膜联蛋白A1具有位于正常细胞内部且由于癌症的产生而迁移到细胞的外膜的特性,因此其可用作癌症标记。因此,融合蛋白中的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可通过所述多肽特异性结合到癌细胞表面上的膜联蛋白A1。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特异性结合”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含义相同,且是指通过在两种或更多种多肽或蛋白质之间的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的在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例如,可包括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引起免疫反应的概念。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多肽”是指由彼此通过肽键相互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线性分子。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可具有例如4-200、4-100或4-5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小于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可具有低的对膜联蛋白A1的结合亲和性。具有超过20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可特异性结合到膜联蛋白A1。多肽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制备,例如,基因克隆方法和固相合成技术。此外,多肽可以通过可商购的多肽文库(例如多肽文库,噬菌体M13-多肽文库等)经验地获得。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蛋白质可为全长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全长抗体具有拥有两个全长轻链和两个全长重链的结构,并且各轻链通过二硫键(SS键)连接到各重链。抗体的恒定区分为重链恒定区和轻链恒定区,和重链恒定区具有γ、μ、α、δ和ε型以及γ1、γ2、γ3、γ4、α1和α2亚类。轻链恒定区具有κ和λ型。抗体包括,但不限于,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非人抗体、人抗体、人源化抗体、嵌合抗体、单链Fv(scFv)、Fab片段、F(ab’)片段、二硫键Fv(sdFV)、抗独特型(抗-Id)抗体、及其表位结合片段。抗体可为人源化抗体或人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融合蛋白、药物组合物及预防或治疗癌症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融合蛋白,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5 KR 10-2011-00736351.融合蛋白,包含:(a)包括特异性结合膜联蛋白A1的多肽的第一蛋白质,和(b)包括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多肽的第二蛋白质,其中所述第一蛋白质包括选自SEQIDNO:1-8的氨基酸序列;或其中所述第一蛋白质包括选自SEQIDNO:9-42的氨基酸序列。2.权利要求1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融合蛋白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蛋白质和所述第二蛋白质的接头。3.权利要求1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蛋白质是全长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4.权利要求1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二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5.权利要求4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表面标记选自CD2、CD3、CD4、CD5、CD7、CD8、CD16、CD28、CD56、CD57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日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