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安全装置,该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其特殊之处是:在所述车体的内饰顶棚内设有安全气囊,所述气囊袋体的伸展部沿气囊包片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架下沿设有向所述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所述前挡玻璃和内饰顶棚的交界位置为对应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弱化区,所述气囊袋体的展开形状为“L”形且展开后遮挡在驾乘人员与前挡玻璃及仪表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又能降低事故车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为 防止汽车正面遭到撞击时汽车前排的驾乘人员与汽车前挡风玻璃和仪表板发生碰撞,汽车生产厂家通常在汽车仪表板内布置正面保护安全气囊,由于该安全气囊起爆时,冲击力大,易导致仪表板上的气囊门盖破碎飞溅,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所以对仪表板的材料要求非常高,材料成本随之增高。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安全气囊的静态点爆试验对仪表板的用量非常大,由此导致汽车安全气囊及应用该安全气囊的安全装置的开发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同时对于事故车来说,汽车在发生碰撞事故后,安全气囊(暗气囊)从仪表板内起爆弹出,造成仪表板损坏,维修成原状态需要重新更换新的仪表板,其维修成本和保险费用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对汽车前排的驾乘人员进行有效保护的安全气囊及汽车安全装置,既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又能降低事故车维修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体,设于气囊袋体外部的气囊包片,包裹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内侧的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外侧的固定架,其特殊之处是所述气囊袋体的伸展部沿气囊包片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架下沿设有向所述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用螺栓,以便于将固定架固定在汽车车体的对应位置。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其特殊之处是在所述车体的内饰顶棚内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气囊包片及折叠在气囊包片中的气囊袋体的伸展部向车体的前挡玻璃方向延伸,所述气囊袋体的进气端内侧设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袋体的进气端外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沿设有向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所述前挡玻璃和内饰顶棚的交界位置为对应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弱化区,所述气囊袋体的展开形状为“L”形且展开后遮挡在驾乘人员与前挡玻璃及仪表板之间。上述的汽车安全装置,所述前挡玻璃表面或其内部夹层中设有液晶调光膜,所述液晶调光膜的引线与设置在汽车仪表板上的控制开关相连,通过通、断电方式实现其不遮阳与遮阳之间的转换,以替代传统的汽车遮阳板达到遮阳目的,并避免安全气囊起爆时,由于气囊的展开冲击力导致遮阳板破裂,产生飞溅碎片,造成人员伤害。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用螺栓,并利用所述螺栓将其固定在车体的顶棚钣金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安全气囊设在车体的顶棚内,并且向前挡玻璃方向延伸,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起爆,冲破前挡玻璃与内饰顶棚交界位置的弱化区,展开成“L”形,遮挡在驾乘人员与前挡玻璃及仪表板之间,以此确保汽车前排的驾乘人员的安全。其完全独立于汽车仪表板,结构合理,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降低了事故车维修成本和保险费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安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调光膜在前挡玻璃上的布置示意图。图中内饰顶棚I、顶棚钣金2、安全气囊3、气囊包片301、气囊袋体302、伸展部 302a、气体发生器303、固定架304、导向部304a、螺栓305、前挡玻璃4、液晶调光膜5、仪表板6、驾乘人员7、弱化区8、控制开关9。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体302、设于气囊袋体302外部的气囊包片301,包裹在气囊袋体302进气端内侧的气体发生器303,固定在气囊袋体302进气端外侧的固定架304。气囊袋体302的伸展部302a沿气囊包片301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301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固定架304下沿设有向气囊包片301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302展开方向的导向部304a。固定架304上设有安装用螺栓305,将固定架304固定在汽车车体的对应位置。一种应用了上述安全气囊3的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在车体的内饰顶棚I内设有安全气囊3,安全气囊3的气囊包片301及折叠在气囊包片301中的气囊袋体302的伸展部302a向车体的前挡玻璃4方向延伸,气囊袋体302的进气端内侧设有气体发生器303,气囊袋体302的进气端外侧设有固定架304,固定架304上设有安装用螺栓305,并利用所述螺栓305将其固定在车体的顶棚钣金2上,固定架304的下沿设有向气囊包片301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302展开方向的导向部304a,前挡玻璃4和内饰顶棚I的交界位置为对应所述安全气囊3展开方向的弱化区8,弱化区8是通过减薄交界位置的厚度实现的。安全气囊3起爆时,气体发生器303产生的高压气体,使气囊袋体302的伸展部302a冲破气囊包片301和弱化区8后向前挡玻璃4方向展开,展开形状为“L”形,展开后遮挡在驾乘人员7与前挡玻璃4及仪表板6之间,以保护驾乘人员7的头部、胸部等部位,降低伤害。由于安全气囊3的展开位置与传统的汽车遮阳板的安装位置发生干涉,所以该汽车安全装置的车体上不安装遮阳板。但为了起到同样的遮阳作用,在前挡玻璃4表面贴设液晶调光膜5 (或在前挡玻璃4的内部夹层中设有液晶调光膜5),液晶调光膜5的引线与设置在汽车仪表板6上的控制开关9相连。如图4所示,液晶调光膜5在前挡玻璃4上设置的位置同时对应驾驶和副驾驶位置(也可以是仅对应驾驶员位置)。根据液晶调光膜5的特性,通电后,液晶分子呈直线排列状,此时液晶调光膜5透光且透明,而断电后,液晶分子呈散射状,此时液晶调光膜5透光而不透明,从而达到与遮阳板同样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体,设于气囊袋体外部的气囊包片,包裹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内侧的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外侧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体的伸展部沿气囊包片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架下沿设有向所述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用螺栓。3.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内饰顶棚内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气囊包片及折叠在气囊包片中的气囊袋体的伸展部向车体的前挡玻璃方向延伸,所述气囊袋体的进气端内侧设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袋体的进气端外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沿设有向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所述前挡玻璃和内饰顶棚的交界位置为对应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弱化区,所述气囊袋体的展开形状为“L”形且展开后遮挡在驾乘人员与前挡玻璃及仪表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玻璃表面或其内部夹层中设有液晶调光膜,所述液晶调光膜的引线与设置在汽车仪表板上的控制开关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安装用螺栓,并利用所述螺栓将其固定在车体的顶棚钣金上。全文摘要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安全装置,该汽车安全装置包括车体,其特殊之处是在所述车体的内饰顶棚内设有安全气囊,所述气囊袋体的伸展部沿气囊包片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架下沿设有向所述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所述前挡玻璃和内饰顶棚的交界位置为对应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弱化区,所述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体,设于气囊袋体外部的气囊包片,包裹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内侧的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囊袋体进气端外侧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体的伸展部沿气囊包片的长度方向折叠在气囊包片中,其展开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架下沿设有向所述气囊包片长度方向延伸并限制气囊袋体展开方向的导向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庆,梁韫,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