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57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于高拉速(4~8m/min)薄板坯连铸用水口。本水口根据耗散理论进行设计,它的外形、主通道及出口形状都为扁椭圆形。出口位于水口两侧,至少有两对(四个)。通过将钢流分散为上倾流股和下倾流股,减弱流股动能及冲击力,并使其在结晶器内碰撞以相互耗散掉动量,从而在减少结晶器液面紊流的同时,降低了钢流对凝固坯壳的冲击,有利于稳定、高效地生产优质薄板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装置属于冶金连铸设备。在高拉速条件下,适用于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的浸入式水口。浸入式水口的功能除了具有引导和保护钢流外,更主要的是控制和改善钢流在结晶器内的流动状态,降低钢流对已凝固坯壳的冲击,分散注流带入的热流,促使在结晶器内形成的坯壳均匀生长并促进夹杂物在结晶器内上浮。薄板坯连铸由于铸坯厚度薄,拉速远远高于常规铸机,对水口的结构、形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要能使结晶器得到足够的钢水注入量,又要使结晶器内的钢水分布合理,不引起激烈的波动和冲击,避免影响保护渣熔化及初生坯壳的均匀形成。目前,薄板坯连铸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也将在近期内建成三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现有技术中,针对薄板坯结晶器而设计的浸入式水口,主要为薄壁式双侧孔水口,即钢流出口孔只有两个,位于水口侧边。如CONROLL工艺使用的水口、ISP工艺使用的水口、CSP工艺使用的水口、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中国专利CN87104752A、CN91227348.8、CN92223447.7)等。这些水口由于钢流出口孔只有一对,钢液流出孔后,直接冲击钢液和凝固坯壳,影响铸坯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浸入式水口,包括进口主通道壁,底部导流板,水口侧出孔,其特征在于:A、水口壁(2)和主通道(3)的形状为椭圆形,底部为整体延伸导流板(6),注流进口(1)和出口(4)、(5)的形状为椭圆形。主通道厚度D为15 ~40mm,主通道宽度B为150~250mm。B、水口的出口孔位于水口的两侧,每侧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口孔,分为下侧孔α角(5)和上侧孔β角(4),β角为0°~45°,α角为-15°~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乃媛包燕平朱建强徐保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