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是:自然提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重组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聚乙二醇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人血清融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的一种与多糖制备成颗粒,所述颗粒再与缓释材料制备成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掘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新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治疗和预防帕金森病具有长效缓释、无毒副作用、顺应性好、减轻病人痛苦、价格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在治疗和预防帕金森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新用途,具体地说,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 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患,主要与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及由此造成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递质减少有关。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一般认为,左旋多巴仍是最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但左旋多巴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症状波动、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和精神症状,即H)运动并发症,加之实验室发现高浓度多巴胺(dopamine,DA)和左旋 多巴会由于自身氧化产生自由基,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因此,联合其他药物共同预防和治疗ro病症十分迫切。研究发现纹状体GRKs和Arrestins表达的变化与H)的发展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表明,PD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与表达Dl受体的直接通路及其下游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ERK等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关系密切,其下游信号转导蛋白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憐酸化蛋白 _32 (dopamine and cAMP-regulated phosphoprotein of Mr 32000,DARPP-32)的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异动症的发病。目前认为使用左旋多巴控释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monoamineoxidase-B type,MA0_B)抑制剂和儿茶酌·-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eateehol-O-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C0MTI)可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但是西药预防和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较大,容易形成耐药性,不宜长期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ΕΡ0)是一种参与调节红细胞前体细胞分化、增殖、抑制凋亡的糖蛋白激素,可以增加红血球的数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PO在神经发育、神经保护和成年神经元修复、生存、再生过程中均发挥着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作用,而且认为它的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不依赖于其促进红细胞生成功能的直接作用。另外,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在哨齿类、哺乳类及人类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H)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多糖、缓释材料制备的微球在治疗和预防H)病症药物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药物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是自然提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重组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聚乙二醇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人血清融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的一种与多糖制备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再与缓释材料制备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是指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多糖在聚乙二醇溶液中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制备得到,所述多糖是葡聚糖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所述的缓释材料为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或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乙二醇(PLGA-PEG)中的一种。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是通过水包油-油包固(S/0/W)的方法或水包油-油包油-油包固(S/0/0/W)的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是通过皮下注射或颅内注射。 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注射剂量为10万单位 500万单位/kg。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注射频率为7天 60天一次。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1、本专利技术发掘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新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该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作为药物治疗和预防ro病症具有长效缓释、无毒副作用、顺应性好、减轻病人痛苦、价格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3、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在治疗和预防ro病症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附图I是大鼠脑脊液EPO含量结果。附图2是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内EPO结果。附图3是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内EPO-R结果。附图4是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黑质TH细胞结果。附图5是大鼠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结果。附图6是大鼠黑质TH的检测结果。附图7是大鼠纹状体TH的检测结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的制备 一、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 ①用超纯水分别制备10% (w/w)的聚乙二醇(PEG)水溶液和10% (w/w)的葡聚糖水溶液。精确称取SOOmg自然提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溶于7.2ml超纯水中待用。②在0°C 4°C条件下,将上述的葡聚糖水溶液、促红细胞生成素水溶液和PEG水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 1: 5、1: 1:10、1: 1:20或1: 1:40的比例混合,然后旋涡震荡30s 60s充分混匀。③将促红细胞生成素、PEG和葡聚糖形成的混合溶液冷冻过夜,然后真空冷冻干燥。④将步骤③所得的样品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除去PEG连续相,获得载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得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的粒径为O. 3 5μπι,这些玻璃体颗粒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结构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了在剂型制备过程中失活。二、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 ①称取Ig聚乙烯醇(PVA)和5g NaCl,加超纯水94g,然后加热、搅拌,至PVA完全溶胀,停止加热,继续缓慢搅拌,待溶液呈澄清透明且无气泡后,停止搅拌,放于4°C冰箱待用。该溶液中PVA浓度为1% (w/w), NaCl浓度为5% (w/w)。②精确称取缓释材料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LGA) 200mg,加二氯甲烷800mg,漩涡振荡,使PLGA溶于二氯甲烷中,得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为20 % (w/w),现用现配,以 防二氯甲烷挥发。③称取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10mg,均匀分散于O. 5g步骤②中的PLGA的二氯甲烧溶液中,磁力搅拌15min,转速1800rpm,充分搅拌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均勻分散于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将所得初乳分散于含I % (w/w) PVA和5% (w/w)氯化钠的水溶液中,以2200rpm的转速勻衆成复乳(S/0/W),于Imin内转移到4°C的10% (w/w)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固化,搅拌3 4小时后收集陈化的蛋白微球,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在冰相预冻过夜,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粒径在50 μ m 120 μ m的微球。需要说明的是,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是基因重组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聚乙二醇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人血清融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的一种。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还可以是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多糖在聚乙二醇溶液中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得到,所述多糖还可以是海藻酸钠。所述的缓释材料还可以是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或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在制备治帕金森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是:自然提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重组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聚乙二醇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修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人血清融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的一种与多糖制备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多糖颗粒再与缓释材料制备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国,袁伟恩,戚辰,张奇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