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效率高、机械加工量小及成本低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根据中包透气上水口各部位使用性能的差异,将其分割成多个部件,并采用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最后将其组装成整体;其中包括的主要部件为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及外部件(3),所述透气部件(2)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1)及外部件(3)密封联结;这种结构既保证了透气性能,同时还有效地提高控流碗部件的强度,从而提高其抗钢水的冲刷性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连铸设备所用的辅助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
技术介绍
中包透气上水口位于中间包包底,与浸入式水口相连,连铸时向上水口通以高压气体,可防非金属夹杂沉积,从而确保连铸顺利进行。文献号为CN172610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为用于透气上水口的透气耐火材料,该文献描述的透气上水口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是通过将标准的树脂结合的组合物在这种透气的树脂结合的组合物周围共同压制而成;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透气上水口多为整体等静压成型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的成型效率低、模具费用高、机械加工量大以及产品成本高;而且等静压制品的强度也较低,致使产品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效率高、机械加工量小及成本低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描述了一种组合式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包括控流碗部件、透气部件及外部件;所述透气部件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及外部件密封联结,其中所述透气部件与所述外部件之间预留气室;所述外部件设置有入气孔及气封槽。所述控流碗部件可以为机压不烧件;所述透气部件可以为机压烧成件;所述外部件可以为机压不烧件。上述各机压部件可以为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部件。优选的,所述控流碗部件、透气部件及外部件可以通过子母扣或火泥等密封联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采用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的各组成部件,成型效率较高;压制成型后的各部件无需进行过多的后期机械加工,且产生的废料较少;生产各部件的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所用模具的成本很低,且本技术的上水口只有部分部件进行高温处理,因此本技术所述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的整体成本较低且具有节能的作用;根据中包透气上水口各部位使用性能的差异,将其分割成多个部件,并采用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最后将其组装成整体,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强度,从而提高其抗钢水的冲刷性能。另外,本技术由于采用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产品碗部强度明显高于等静压产品,所以本技术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的使用寿命较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包括控流碗部件、透气部件及外部件;所述透气部件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及外部件密封联结,其中所述透气部件与所述外部件之间预留气室;所述外部件设置有入气孔及气封槽。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2,本技术所述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包括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外部件3,所述控流碗部件1及外部件3可以为机压不烧件,所述透气部件2可以为机压烧成件。所述控流碗部件1位于图2所示上水口的上部,与对钢流进行控制的塞棒相接触,其采用机压成型,具有较高致密度及强度,充分满足了塞棒对钢流的控制。优选的,所述机压成型可以为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所述透气部件2位于图2所示上水口的内侧,并与所述控流碗部件1的下部联结;所述透气部件2采用机压成型,经过热处理后,满足了浇钢过程中透气的需求,其背部的3由于为机压不烧的高致密件,有效地降低了水口内部气体背压的损失。优选的,所述机压成型可以为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所述外部件3位于图2所示上水口的外侧,并与所述控流碗部件1的下部及所述透气部件2的外部联结;所述外部件3采用机压成型。优选的,所述机压成型可以为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所述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外部件3之间可以通过子母扣、火泥等进行密封联结以构成完整的所述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中所述透气部件2与所述外部件3之间预留气室4,所述气室可以为一定的间隙;所述外部件3进一步包括入气孔5和气封槽6,所述入气孔5可注入惰性气体,所述气封槽6可使注入的气体进入所述气室4。以上对本技术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及外部件(3);所述透气部件(2)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1)及外部件(3)密封联结,其中所述透气部件(2)与所述外部件(3)之间预留气室(4);所述外部件(3)设置有入气孔(5)及气封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碗部件(1)为机压不烧件;所述透气部件(2)为机压烧成件;所述外部件(3)为机压不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联结为子母扣或火泥联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效率高、机械加工量小及成本低的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根据中包透气上水口各部位使用性能的差异,将其分割成多个部件,并采用摩擦压砖机或液压机成型,最后将其组装成整体;其中包括的主要部件为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及外部件(3),所述透气部件(2)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1)及外部件(3)密封联结;这种结构既保证了透气性能,同时还有效地提高控流碗部件的强度,从而提高其抗钢水的冲刷性能。文档编号B22D41/58GK2905277SQ200620115248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彭德江, 贺中央, 刘百宽, 童则明, 徐威, 张金龙, 孙荣海, 王鹏 申请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中包透气上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流碗部件(1)、透气部件(2)及外部件(3);所述透气部件(2)位于所述上水口的内侧,并同分别位于所述上水口上侧及外侧的所述控流碗部件(1)及外部件(3)密封联结,其中所述透气部件(2)与所述外部件(3)之间预留气室(4);所述外部件(3)设置有入气孔(5)及气封槽(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江,贺中央,刘百宽,童则明,徐威,张金龙,孙荣海,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