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584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铁连铸中间包水口更换机构,用于更换中间包的水口,它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水口(3),左导板和右导板共同托住下水口(4),其特征是在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设置一中导板(1),中导板中设置有中水口(12),中水口上设有两个中水口通孔(13),移动中导板可使任一个中水口通孔的轴线与上水口和下水口的通孔中心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中间包水口的快换机构可在上水口损坏严重时,将中水口通孔切换成另一个以补偿上水口的损坏,使中间包能继续工作,使连续浇铸时间加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铁连铸中间包水口更换机构,用于更换中间包的水口。
技术介绍
中间包水口的快换机构一般包括上导板、左导板、右导板,上导板上安装有中间包和上水口,上水口在中间包的底部中间位置,左导板和右导板共同托住下水口,上水口和下水口具有一通孔,该通孔组成钢水通道,通孔的内径决定钢水的流量,在高温钢水的浸蚀和冲刷下,上下水口的通孔会扩大而使钢水的流量发生变化,由于上水口不可更换,通常是松 开左、右导板快速调换下水口来保证钢水的流量在规定的范围,但当上水口被扩径过大时,下水口的受损速度加快其使用寿命缩短,上水口扩径达极限时中间包被停止使用,由于上水口的使用寿命目前约为30小时,而中间包的包衬的实际使用寿命远远大于30小时,因此造成了材料的极大浪费,同时受到上水口使用寿命的限制,连续浇铸时间只能由上水口使用寿命来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水口的快换机构,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增加一中水口,来补偿上水口的损坏,延长中间包的使用时间和连续浇铸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水口 3,左导板6和右导板5共同托住下水口 4,其特征是在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之间设置一中导板I,中导板I中设置有中水口 12,中水口 12上设有两个中水口通孔13,移动中导板I可使任一个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中间包水口的快换机构可在上水口损坏严重时,将中水口通孔13切换成另一个以补偿上水口的损坏,使中间包能继续工作,使连续浇铸时间加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向剖视图,图中没画出左、右导板及下水口和定位销。图3为图I的B-B向剖视图,图3中没画出定位销。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中间包水口的快换机构,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水口 3,左导板6和右导板5共同托住下水口 4,其特征是在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之间设置一中导板1,中导板I中设置有中水口 12,中水口12上设有两个中水口通孔13其内径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的内径相等,移动中导板I可使任一个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轴线重合。中水口通孔13和上水口 3、下水口 4的通孔组成钢水通道。所述的上导板2的底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条状的定位块21形成一“n”形槽,所述的中导板I具有与所述的“ n ”形槽相配合的形状,中导板I插在该“ n ”形槽中且可沿定位块21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的中水口 12的形状为四角为圆形的矩形,中水口 12镶嵌在中导板I的中部,其厚度与中水口 12的厚度相等,中水口 12上的中水口通孔13为两个,如果中间包的使用寿命足够长,中水口 12上的中水口通孔13可多于两个,所述的中水口 12用锆材料制成。为使中导板I定位方便(参见图2),在中导板I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爪14,定位爪14为从中导板I的的侧面上向外凸出的矩形齿,在定位块21上设有定位槽22,定位爪14伸入定位槽22中且可在定位槽22中左右移动,定位爪14移到定位槽22右侧时,中水口 12上左边的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轴线重合,定位爪14移到定位槽22左侧时,中水口 12上右边的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轴线 重合。为使中导板I定位可靠,在定位块21侧面上设置一外定位孔24,在中导板I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内定位孔15,内定位孔(15)之间的距离长度与中水口通孔13之间的距离长度相等,当中水口通孔13中的一个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 4的通孔轴线重合时,外定位孔24与一内定位孔15同轴,夕卜定位孔24和一内定位孔15中插有插销23,使中导板I与上导板2固定。当中水口通孔中的一个的轴线与上水口和下水口的通孔轴线重合时,夕卜定位孔24与一内定位孔15采用配钻加工,可使外定位孔24与一内定位孔15同轴。所述的中导板I的另一端设有外拉把手11,用于与使中导板I移动的驱动装置连接。其工作原理是,中水口上的一中水口通孔处于工作状态与上水口和下水口组成钢水通道,另一中水口通孔为备用状态,当上水口损坏程度不严重可使用时,通过更换下水口来控制钢水流量;当上水口损坏程度严重不能使用时,将中水口上的另一中水口通孔切换到工作状态,这时相当于换上一个新的上水口,使连续浇铸时间延长一倍,减少了中间包更换次数,提高了浇铸效率,同时充分利用了中间包的工作寿命,避免了中间包材料的浪费。本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实施方便,仅需在现有的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上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中导板和一油缸作为中导板驱动装置;现有的下水口更换装置(即与左右导板相连接的装置)可保持不变;在上导板上安装中间包即可使用。本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的操作方便,下水口更换操作与原有操作相同,中水口更换操作为先拔出插销23,启动中导板驱动装置使中导板移动,中导板到位后插入插销,关闭中导板驱动装置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水口(3),左导板(6)和右导板(5)共同托住下水口(4),其特征是在上水口(3)和下水口(4)之间设置一中导板(1),中导板(I)中设置有中水口(12),中水口(12)上设有两个中水口通孔(13),移动中导板(I)可使任一个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 3和下水口4的通孔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导板(2)的底面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条状的定位块(21)形成一“n”形槽,所述的中导板(I)具有与所述的“n”形槽相配合的形状,中导板(I)插在该“n”形槽中且可沿定位块(21)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的中水口(12)的形状为四角为圆形的矩形,中水口(12)镶嵌在中导板(I)的中部,其厚度与中导板(I)的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其特征是,在中导板(I)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爪(14),定位爪(14)为从中导板(I)的侧面上向外凸出的矩形齿,在定位块(21)上设有定位槽(22 ),定位爪(14 )伸入定位槽(22 )中且可在定位槽(22 )中左右移动,定位爪(14 )移到定位槽(22)右侧时,中水口( 12)上左边的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3)和下水口( 4 )的通孔轴线重合,定位爪(14 )移到定位槽(22 )左侧时,中水口( 12 )上右边的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3)和下水口(4)的通孔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其特征是,在定位块(21)侧面上设置一外定位孔(24),在中导板(I)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内定位孔(15),内定位孔(15)之间的距离长度与中水口通孔(13)之间的距离长度相等,当中水口通孔(13)中的一个的轴线与上水口(3)和下水口(4)的通孔轴线重合时,外定位孔(24)与一内定位孔(15)同轴,夕卜定位孔(24)和一内定位孔(15)中插有插销(23)。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铁连铸中间包水口更换机构,用于更换中间包的水口,它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包水口快换机构,包括上导板(2)、左导板(6)、右导板(5),上导板上安装有上水口(3),左导板(6)和右导板(5)共同托住下水口(4),其特征是在上水口(3)和下水口(4)之间设置一中导板(1),中导板(1)中设置有中水口?(12),中水口?(12)上设有两个中水口通孔(13),移动中导板(1)可使任一个中水口通孔(13)的轴线与上水口3和下水口4的通孔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桂航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旺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