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设备(1),其具有冷却装置(2)、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和一个或多个电路,其中,至少一个电容器与至少一个电路电连接,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电路布置在冷却装置上,其中,电力电子设备(1)此外具有承载件(13),该承载件包括承载件基体(14)和至少一个为了固定在冷却装置(2)上而设置的连接件(15),其中,在承载件基体(14)上容纳有,特别是放置和支承有至少一个电容器,并且其中布置在冷却装置(2)上的电路布置在冷却装置(2)面向承载件基体(14)的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依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依据现有技术的类型的公知电力电子设备或电力电子装置,其构成至少一个整流器,例如逆变器,并且能够例如在(混合动力)机动车辆中用于电动马达馈电和向蓄能器中反馈电能,具有如下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板以及结构组件或者说大多在印刷电路板(Boards )上实施的电路,例如具有控制单元的印刷电路板(控制电路板,Contro 1-Board)、EMC-印刷电路板(EMC-Board)、驱动电路(驱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例如用于中间储存例如反馈电能的(电力)电容器。这种类型的电力电子设备以如下方式来构建,即,在冷却板的一侧上(经常是下 面)布置有例如为了中间储存而设置的(电力)电容器,而在冷却板的另一侧上(经常是上面)布置有其余的构件。电容器必须与布置在冷却板的另一侧上的构件电连接。电连接经由相应的布置在冷却装置和冷却板中的穿通馈引件进行。因为冷却装置一般将液体作为冷却剂使用,所以穿通馈引件相应昂贵地设计,其中,风险在于,在穿通馈引件不密封的情况下冷却液体渗入电连接并因此渗入电子构件的区域内。如果出现不密封(特别是在穿通馈引件的区域内),那么必须打开整个电力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的两面)并且全部穿通馈引件需要新的密封。这是耗时并且费钱的。此外,DE 10 2004 013 477 Al公开了用于电力电子装置的构件的以承载板形式的承载件和包括相应的承载板的电力电子装置模块,在其中所有构件布置在由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承载板的一侧上。这里在第一模块区域内布置有多个(总计12个)电容器线圈(有模块散热要求的构件),其组成电容器线圈组,并形成模块的第一功能组。电容器线圈组由优选金属的罩覆盖并与该罩通过如下方法绝缘,即,在电容器线圈组、承载板与罩之间形成的间隙例如利用分子筛-颗粒填料填充。这种填料负责电容器线圈组到罩的热耦合并因此用于排出在运行中产生的热。此夕卜,填料起到防潮和隔噪作用。其他适合的填充料,特别是灌注材料或者说树脂或颗粒材料也能够作为填料使用。附加地,为了散热能够将板材件与电容器线圈连结。但是,开关装置布置在借助罩保护的第一模块区域的外部并在DE 10 2004 013 477 Al所述的实施形式中敞开。在布置在罩下面的电容器线圈组与其他电气构件或电子构件之间的电连接经由相应的穿通馈引件来进行。在这种电力电子装置模块中也存在具有易出现故障的穿通馈引件的复杂结构。在损坏情况下,必须清除整个颗粒填料。这意味着高的时间消耗。此外,散热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因为电容器线圈的热仅通过环绕罩的空气循环来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从上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如下电力电子设备,该电力电子设备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得到提高的维护和修理方便性以及减少可能的故障源并由此能够保证尽可能无故障的运行。这个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电力电子设备解决。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电力电子设备,其具有冷却装置、一个或多个(电力)电容器和一个或多个电路,其中,至少一个电容器与至少一个电路电连接,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电路布置在冷却装置上,其中,电力电子设备此外具有承载件,该承载件包括承载件基体和至少一个为了固定在冷却装置上而设置的连接件,其中,在承载件基体上容纳有,特别是放置和支承有至少一个电容器,并且其中,布置在冷却装置上的电路布置在冷却装置面向承载件基体的侧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观点,布置在承载件基体上的电容器布置在承载件基体面向冷却装置的侧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其他的观点,承载件基体与至少一个连接件整合地来构成。 此外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承载件基体具有第一容纳区域,用于容纳,特别是放置和支承至少一个电容器。此外提出,承载件基体具有第二容纳区,用于容纳和/或固定一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观点,承载件基体、至少一个连接件和冷却装置面向承载件基体的侧形成一个电子装置空间,在该电子装置空间中布置有电力电子设备的所有电子构件。同样地提出,承载件基体和至少一个连接件由铝制成。此外提出,承载件与冷却装置导热连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观点,承载件与冷却装置导电连接。同样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观点,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板和冷却装置基体,在其上布置有第一和第二冷却水接头。此外提出,布置在冷却装置上的电路布置在冷却板上,特别是固定在这个冷却板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由下面借助示出本专利技术重要细节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能的实施形式的说明和自权利要求得出。单项特征能够各自本身单独或以多种任意组合的形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变化方案中实现。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以透视图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可行的实施形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举例性示出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电子设备1,其例如具有至少一个整流器,例如逆变器和/或例如直流调节器,设置例如在机动车辆中例如作为用于将电能转换成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的驱动马达的电压和频率的电力电子装置。此外,电力电子设备I例如为了中间储存驱动马达方面反馈的能量而构造(驱动马达的发电机运行)。电力电子设备I具有包括冷却板3的冷却装置2,该冷却板以大致呈矩形的形式来构成并具有面向第一(上)侧4的拉起的边缘5,在该边缘中在边缘5的整个周边上构成有用于容纳(未示出的)壳体盖的槽6。在冷却板3的第二 (底)侧7上,布置有与冷却板3有导热能力的连接的冷却装置基体8。冷却装置基体8具有(未示出的)呈通道形的材料空洞,这种材料空洞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它能够由冷却介质,在所述实施形式中由冷却水通流并且因此负责冷却装置基体8和与其连接的冷却板3的冷却。冷却装置基体8为此具有第一冷却水接头9,其在所述实施形式中作为冷却水上水管使用。此外,为了排出加热了的冷却水,冷却装置基体8具有第二冷却水接头10,其在所述实施形式中作为冷却水回流管使用。冷却板3在所述实施形式中利用以螺纹紧固件11的形式的适合的固定件固定在冷却装置基体8上。在冷却板3上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板3与车辆接地线连接的GND-连接装置11。这些连接装置分别具有接触面和带内螺纹的空洞12,从而使得不同类型的接线柱或另外的触点接通装置能够可靠地(例如借助螺纹连接)固定在其上。 在冷却板3的第一(上)侧4上依据本专利技术布置有承载件13,该承载件具有为了容纳和/或支承电力电子设备I的电子构件(部件)而设置的以大致板式的形式来构造的承载件基体14。布置在承载件基体14上或者说由这个承载件基体容纳的构件在所述实施形式中依据本专利技术是至少一个电容器,特别是例如用于中间储存电能的一个或多个电力电容器。此外,依据本专利技术在承载件基体14上特别是能够容纳一个或多个已安装器件的印刷电路板(Boards ;EMC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电力电子设备I的其他的构件,特别是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路,例如(例如逆变器的)驱动级或者说驱动电路17,布置在冷却板3面向承载件基体14的(上)侧4上。布置在承载件基体14上的构件的废热,特别是(电力)电容器的废热被排向冷却装置2,为此承载件13具有为了固定在冷却板3上而设置的呈桥形的连接件15。这种固定经由以螺纹紧固的形式的适合的固定件进行(由图I看不到),其中,对此可选地也能够设想插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尔克·施拉姆,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