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431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电流变换器(1)、电缆固定装置(2)、一次侧接线端(3)和变压器(10);至少一个的电缆固定装置(2)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流变换器(1)上;两个一次侧接线端(3)分别设置在电流变换器(1)的两端,通过电缆与所述变压器(10)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为高电位工作的触发板(TE板)提供工作能量,其具有优良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
技术介绍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的TSC型晶闸管阀要求第一次在晶闸管电压过零点触发,导通后到电流过零点自然关断后要触发反向晶闸管保持电容接入系统。因此高电位触发板(TE板)多采用外部提供能量的方式工作,即采用电流送能方式,取单独的低压系统的电流作为晶闸管出发能量来源。其中送能系统主要包括送能变压器、电缆,取能部分主要为取能装置。现有方案中取能装置采用穿心式,送能变压器输出端为一次侧,环形铁心绕线为二次侧。结构形式有绝缘材料浇注型和机加工型等,使用数量根据晶闸管阀所用高电位触发板(TE板)数量确定。机加工型取能装置结构灵活,但不易加工,成本高,适用于小批量试制产品。绝缘材料浇注型取能装置加工简单,适用于大批量的定型产品。上述两种取 能装置存在以下不足I、由于使用数量多,需要在结构上单独设计安装机构,固定方式较为繁琐。2、电缆需依次穿过所有取能装置的中心,装置的中心孔尺寸要严格控制,同心度要求高,尺寸过大导致局部放电,尺寸过小电缆穿线困难。3、一般可用于IOkV等级TSC晶闸管阀体,IOkV等级以上绝缘配合复杂局放值较高,难满足电气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适用于工频送能和高频送能,其主要为高电位工作的触发板(TE板)提供工作能量。并且本专利技术具备优良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流变换器I、电缆固定装置2、一次侧接线端3和变压器10 ;至少一个的所述电缆固定装置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电流变换器I上;两个所述一次侧接线端3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流变换器I的两端,通过电缆与所述变压器10连接。其中,所述电流变换器I包括环形铁心5、一次绕组硬导体6和二次绕组接线端8 ;所述环形铁心5上绕有二次绕组线圈7 ;所述环形铁心5和一次绕组硬导体6之间填充有绝缘浇注层4 ;所述环形铁心5外侧设有绝缘浇注层4。其中,所述电缆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夹和转接固定板;所述电缆固定装置2 —端套在所述电流变换器I上,另一端套住电缆,用于固定电缆。其中,所述电流变换器I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在进行浇注时,将装入模具内的环形铁心5、一次绕组硬导体6、二次绕组线圈7、二次绕组接线端8加热干燥后,送入互感器专用环氧真空浇注设备采用真空浇注的方式注入模具内,进行真空脱气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后,取出模具送入电加热烘箱加热固化,然后脱模去毛刺。其中,所述一次侧接线端3—端与电缆连接,另一端采用圆环抱箍式与所述电流变换器I的一次绕组硬导体6连接。其中,所述取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绝缘子伞裙9 ;所述绝缘子伞裙9套在所述电流变换器I上。其中,所述绝缘子伞裙9为立式环形结构。其中,所述一次绕组硬导体6采用紫铜管。其中,所述二次绕组接线端8的下端通过浇注方式固定在所述绝缘浇注层4上,且与所述二次绕组线圈7连接,上端通过导线与高电位触发板连接。其中,所述二次绕组线圈7根据所述取能装置需要的的参数,用互感器制造专用设备绕制。 其中,所述变压器10的变比为220V/1. 5V。与现有技术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一次绕组硬导体采用紫铜管(T2),铜管交流电阻小,功率损失小,散热条件好,机械强度高。2、本专利技术取能装置内铁心和二次绕组数量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整,结构灵活,通用性强。3、本专利技术取能装置整体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工艺,避免了一次与二次绕组间的气隙,并减少内部出现气泡等缺陷,有效降低同电压等级下局放值。4、本专利技术电缆固定装置与取能装置铜管连接,接触表面积大,圆与圆之间受力均匀,接触表面大于导体截面的10倍,接触电阻小于导体电阻,连接部位温升低于导体。5、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绕组相互隔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6、本专利技术的取能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接线简便,容易实施,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型取能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型取能装置电流变换器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安装示意图(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其结构图如图I所示,包括电流变换器I、电缆固定装置2、一次侧接线端3和变压器10 ;本实施例以两个电缆固定装置为例说明。在电流变换器I的轴向方向上,套有两个通过电流变换器I中心点对称的电缆固定装置2 ;同时,两个一次侧接线端3分别设置在电流变换器I的两端,每个一次侧接线端3 —端接送能变压器引出电缆,另一端采用圆环抱箍式与电流变换器I的一次绕组硬导体6连接。两个一次侧接线端3通过电缆与变压器10连接。本实施例为了增强取能装置的绝缘效果,添加了六个立式环形结构的绝缘子伞裙9,每三个为一组,套在电流变换器I的两端,起绝缘作用。图2是取能装置电流变换器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流变换器I包括环形铁心5、一次绕组硬导体6和二次绕组接线端8 ;环形铁心5上绕有二次绕组线圈7 ;环形铁心5和一次绕组硬导体6之间填充有绝缘浇注层4 ;环形铁心5外侧也设有绝缘浇注层4。其中,二次绕组接线端8的下端通过浇注方式固定在所述绝缘浇注层4上,且与二次绕组线圈7连接,上端通过导线与高电位触发板连接。二次绕组线圈7根据取能装置需要的的参数,用互感器制造专用设备(E-6012全自动十二轴绕线机)绕制。绕制好的互感器二次线圈必须经过互感器专用检测设备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后转入下一道工序。本实施的一次绕组硬导体6采用T2紫铜管。紫铜管为空心导体,表面积大,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分布均匀,集肤效应系数低,Kf〈I〉交流电阻小,功率损失小。内径风道能自然形成热空气对流,散热条件好。铜管允许应力为矩形铜排的4倍,可承受的短路电流大,机械强度高,使得支撑跨距加大。本实施例的电流变换器I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在进行浇注时,将装入模具内的环形铁心5、一次绕组硬导体6、二次绕组线圈7、二次绕组接线端8加热干燥后,送入互感器专用环氧真空浇注设备(VPRC-150型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设备)内,将配置好的环氧混合材料采用真空浇注的方式注入模具内,进行真空脱气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后,取出 模具送入电加热烘箱加热固化,然后脱模去毛刺。本实施例设置的立式环形绝缘子伞裙,也有助于脱模操作。本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夹和转接固定板;电缆固定装置2 —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流变换器I上,另一端用于套住变压器与一次侧接线端3之间的电缆,对电缆起支撑固定作用。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为送能变压器,其变比为220V/1. 5V,额定工作隔离电压66kV。本实施例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两个一次侧接线端3分别设在电流变换器I的两端,通过电缆和变压器10连接,其中两个电缆固定装置2对电缆起固定作用。电流变换器I上的二次绕组接线端8通过导线与高电位触发板(TE板)连接。高电位触发板(TE板)设置在高压装置中。本实施例取能装置的工作过程是电网中的电压和电流通过送能变压器变成低压大电流后通过一次侧接线端3传给电流变换器1,电流变换器I上二次绕组接线端8将产生的小电流(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集成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流变换器(1)、电缆固定装置(2)、一次侧接线端(3)和变压器(10);至少一个的所述电缆固定装置(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电流变换器(1)上;两个所述一次侧接线端(3)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流变换器(1)的两端,通过电缆与所述变压器(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常忠王承民王爱袁洪亮郎平张伟华任西周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