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28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它包含有上下框架和上下夹送辊,上下框架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因此,上框架能与下框架拆卸分离,出现“滞坯”和漏钢时,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可很容易切割滞留在扇形段内的冷硬钢坯而吊出,无需进行“重拉坯”,不会损坏夹送辊和轴承,迅速排除故障,省时省力;要进行“对弧”和调整螺缝时,便于测量调整,使调整精度提高;由于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行车起重量减小;本扇形段的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安装和拆卸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机的扇形段,特别是一种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目前世界各国连铸板坯的连铸机,都是采用整体式扇形段,扇形段的上下框架、上下夹送辊和四根立柱连接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整体式扇形段存在如下问题①“滞坯”处理困难,“重拉坯”易损伤设备连铸板坯时一旦发生“滞坯”现象,冷硬的板坯串在扇形段中,扇形段无法整体吊出,只能采用硬拉方法,把几十米长的已冷硬成型的弧形连铸板坯从水平段方向拉出来,则要开动辊列中的所有驱动辊进行“重拉坯”,会造成各扇形段的夹送辊和轴承超负荷损坏。②“对弧”困难大,误差大,而且费时费力凡更换了扇形段后,必须重新进行“对弧”和调整辊缝,则需小个子人员钻进扇形段上下夹送辊之间,卧躺在辊缝里艰难地用塞尺测量“样板刀”下弧面与每根下夹送辊辊面间的间隙,记录下上百个间隙值,然后进行调整,再测量间隙,反复多次才能调整好,费时费力,十分困难,而且这样对弧的结果,误差大。③偶遇漏钢事故时,处理困难偶遇漏钢时,必要停浇,停浇则造成“滞坯”,每次漏钢都要花几十小时停机处理。④设备结构复杂,设备吨位重整体式扇形段结构复杂,其各部参数的确定也很复杂,每个扇形段的重量达48吨,行车起重量应大于50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连铸机扇形段,即是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从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一样包含有上下框架和上下夹送辊。其特点是上下框架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滞坯”、漏钢或者更换扇形段需要“对弧”测量调整时,可拆卸上框架,将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吊出,从而解决上述存在的四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框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设计为液压锁紧结构下框架上的四根立柱铰连带有锁紧扣头的锁紧杆,锁紧扣头与上框架上方的锁紧钩扣连,锁紧钩与连接在上框架上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锁紧扣头下端面支撑于上框架上的斜块上。则操作液压缸,拉动锁紧扣头在斜块上滑动,则可锁紧或松开上框架,进行安装和拆卸。当然也可以采用可控电动机代替上述的液压缸,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一个带内螺纹的套管,套管旋配一根螺杆,螺杆的外端连接上述的锁紧钩,则操作可控电动机,拉动锁紧扣头在斜块上滑动,从而锁紧或松开上框架,进行安装和拆卸。上下框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可以设计为螺栓螺母连接结构下框架上四根立柱的上部有螺纹段,立柱的螺纹段穿过上框架上对应的四个穿孔,然后套上垫圈,以螺母旋配立柱的螺纹段,从而可拧紧和松开上框架,进行安装和拆卸。但是采用螺栓螺母结构,装拆时要用较大力气扳动四个螺母,较为费时费力。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本专利技术对上下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使上框架能与下框架拆卸分离,对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扇形段进行了突出的改进。由于这种改进,上框架能与下框架拆卸分离,出现“滞坯”和漏钢事故时,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可很容易地切割滞留在扇形段内的冷硬钢坯而吊出,无需进行“重拉坯”,也不会损坏夹送辊和轴承,能迅速排除故障,省时省力;要进行“对弧”和调整辊缝时,在吊出上框架和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后进行“对弧”和调整,省力省时,调整精度亦高;由于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其重量远小于整体扇形段的重量,专用行车的起重量亦可相应大为减小;由于上框架与下框架可拆卸分离,扇形段的结构简单,降低扇形段本身的制造成本。使用过程中,安装和拆卸也方便。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示例拆卸分离后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示例拆卸分离后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包含有上下框架1、13和上下夹送辊10、12,上下框架1、13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采用液压锁紧结构,其结构是下框架13上面靠近四边角处有四根立柱11,每根立柱11各铰连一根锁紧杆9,锁紧杆9顶端有锁紧扣头5;上框架1上对应下框架13四根立柱11处有四个与锁紧杆9匹配的缺口8,缺口8上边两侧有固定斜块7;上框架1上方对准每个锁紧杆9锁紧扣头5各有一个锁紧钩6,锁紧扣头5与锁紧钩6相匹配,每个锁紧钩6各与一个液压缸3的活塞杆4连接,液压缸3的外端与上框架1上的液压缸座2铰连。立柱11下端与下框架13焊接,或者立柱11下端有螺纹与下框架13的螺孔旋接,主柱11直径大于上框架1缺口8的宽度而使立柱11顶面支承着上框架1底面,立柱11顶面与上框架1之间有调整垫片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基本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是立柱11下端穿过下框架13的穿孔而端部由蜗轮蜗杆16调整定位,立柱11的上段有套装一个弹簧装置15,弹簧装置15壳体上端与锁紧杆9铰连。本例由于有弹簧装置,扇形段在工作间,上下夹送辊之间有一定弹性。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包括上下框架(1、13)和上下夹送辊(10、12),其特征在于上下框架(1、13)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其特征在于上下框架(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是下框架(13)上面靠近四边角处有四根立柱(11),每根立柱(11)各铰连一根锁紧杆(9),锁紧杆(9)顶端有锁紧扣头(5);上框架(1)上对应下框架(13)四根立柱(11)处有四个与锁紧杆(9)匹配的缺口(8),缺口(8)上边两侧有固定斜块(7);上框架(1)上方对准每个锁紧杆(9)锁紧扣头(5)各有一个锁紧钩(6),锁紧扣头(5)与锁紧钩(6)相匹配,每个锁紧钩(6)各与一个液压缸(3)的活塞杆(4)连接,液压缸(3)的外端与上框架(1)上的液压缸座(2)铰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其特征在于立柱(11)下端与下框架(13)焊接,或者立柱(11)下端有螺纹与下框架(13)的螺孔旋接;立柱(11)直径大于上框架(1)缺口(8)的宽度而使立柱(11)顶面支承着上框架(1)底面,立柱(11)顶面与上框架(1)之间有调整垫片(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其特征在于立柱(11)下端穿过下框架(13)的穿孔而端部由蜗轮蜗杆(16)调整定位,立柱(11)的上段套装一个弹簧装置(15),弹簧装置(15)壳体上端与锁紧杆(9)铰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它包含有上下框架和上下夹送辊,上下框架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因此,上框架能与下框架拆卸分离,出现“滞坯”和漏钢时,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可很容易切割滞留在扇形段内的冷硬钢坯而吊出,无需进行“重拉坯”,不会损坏夹送辊和轴承,迅速排除故障,省时省力;要进行“对弧”和调整螺缝时,便于测量调整,使调整精度提高;由于只需吊出上框架及连接其上的上夹送辊,行车起重量减小;本扇形段的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安装和拆卸方便。文档编号B22D11/128GK1253864SQ99124109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李开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机可分式扇形段,包括上下框架(1、13)和上下夹送辊(10、12),其特征在于上下框架(1、13)之间以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鼎陈雪华张立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