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钝化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934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钝化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然后加入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颗粒状镁表面形成抗氧化层和疏水层,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铁冶炼工业中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钝化镁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对钢的要求越来越多,对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石油天然气管线用钢、海商采油平台用钢、厚船板用钢以及航空、汽车、能源、化工等领域用含硫量小于O. 01%低硫钢和含硫量小于O. 005%的超低硫钢以保证钢材的使用性能。此外连铸工艺为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提高成坯率,避免连铸坯的热裂,也需要含硫量低的钢水。研究表明一般钢水的S小于O. 02%时,可得表面质量良好的连铸坯,钢水中S小于O. 008%时,可使连铸坯的成坯率提高2%。为了满足市场对钢材质量越来越高 的要求及钢铁生产厂家自身降低成本的需要,寻找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有效的冶炼手段一直是冶金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铁水预处理脱硫已被公认是高炉-转炉-连铸工艺流程降低钢中硫含量的最佳工艺,改善高炉和转炉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脱硫剂是钙基和镁基材料,但是采用钙基如氧化钙与炭化钙脱硫已不能适应市场及连铸工艺本身的要求。金属镁因具有较强的脱硫能力,且脱硫过程中铁水的温降小,渣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1998年我国鞍钢率先采用镁基脱硫剂进行铁水炉脱硫工业试验,冶炼出S小于O. 005%的超低硫钢,镁基脱硫剂越来越受到国内钢铁冶金企业得重视。镁基脱硫剂主要由金属颗粒镁和石灰组成,有的也添加适量的添加齐U,如CaF2,由于石灰极易吸潮,故而不可避免的使金属镁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产生燃烧爆炸,这个储运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性。因而防止镁与水汽反应或防止钝化镁吸潮越发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的钝化镁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钝化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一)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按照份数I: 5-1 11混合,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反应结束后等待温度至80-120°C ;( 二 )在反应温度在80_120°C时加入疏水剂,此时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所述钝化液是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镁的水溶液,其浓度为I. 16-1. 19克/摩尔,所述疏水剂为硬脂酸盐。颗粒状镁的粒度为20-80目的镁粉,抗氧化层即阻燃层为颗粒状镁与钝化液反应生成的化合层,疏水层为硬脂酸盐。钝化双层颗粒镁的成品主要为球形。在颗粒状镁与钝化液反应过程中,由于有微量的金属镁参与反应,而镁与钝化液是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反应热,反应结束后待温度至80-120°C,加疏水剂,由于硬脂酸盐的熔点低,80-120°C足以使其软化,形成的疏水层,增加了产品的抗吸湿能力。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在颗粒状镁表面形成抗氧化层和疏水层,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按照份数I : 5混合,所述钝化液是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镁的水溶液,其浓度为I. 16克/摩尔,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反应结束后等待温度至90°C ;在反应温度在90°C时加入疏水剂,所述疏水剂为硬脂酸盐,此时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本专利技术是在颗粒状镁表面形成抗氧化层和疏水层,增加了广品的稳定性,提闻了生广效率。实施例二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按照份数I : 11混合,所述钝化液是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镁的水溶液,其浓度为I. 19克/摩尔,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反应结束后等待温度至110°C ;在反应温度在110°c时加入疏水剂,所述疏水剂为硬脂酸盐,此时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本专利技术是在颗粒状镁表面形成抗氧化层和疏水层,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一)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按照份数I : 5-1 11混合,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反应结束后等待温度至 80-120°C ; (二 )在反应温度在80-120°C时加入疏水剂,此时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钝化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液是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镁的水溶液,其浓度为I. 16-1. 19克/摩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钝化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剂为硬脂酸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步骤为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然后加入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本专利技术在颗粒状镁表面形成抗氧化层和疏水层,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C21C7/064GK102888493SQ20111020042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黄正君, 孙锦荣 申请人:江苏正达炉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钝化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一)先将一定浓度的钝化液和颗粒状镁按照份数1∶5?1∶11混合,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至颗粒状镁干燥为止,此时在颗粒状镁表面反应形成抗氧化层,反应结束后等待温度至80?120℃;(二)在反应温度在80?120℃时加入疏水剂,此时疏水剂软化反应,待充分混合后在颗粒状镁表面又形成一层疏水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君孙锦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达炉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