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大型焦炉生产过程指数与温度指数的设计与应用,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焦炉装煤时间对焦炉炉温的影响虽然早被人认识到,但目前焦炉炉温与炭化室装煤的先后顺序研究并未进行数字化计算。仅停留在人工直觉上,导致对炉温、煤气导出等均未做到精确控制。在国内7. 63米焦炉均未成功长时间连续采取焦炉全自动控制加热技术,而其它炉型均主要采用串级控制方案,也未考虑与焦炉温度指数即与出焦装煤相联锁的温度控制方案。也就是忽略了出焦装煤对炉温的影响。但在焦炉生产中,特别是对于2-1串序的7. 63米焦炉,出焦及检修使炉温波动达15度左右,常规的控制方案是等炉温异常后进行调节,这对7. 63米焦炉无法做到全自动精确控制。这样不能最大化节能降耗及保证焦炭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时计算焦炉的生产过程指数与温度指数,对计算结果绘制成变化趋势,结合炉温的同步测调,使焦炉温度按照其规律提前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达到降低标准温度,优化热工制度,降低人工测温频次,减少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资源配置,统一温度管理的目标。专利技术方案可以如下计算各孔装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大型焦炉的炉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记录特大型焦炉的每一炉孔的装煤时间;(2)计算并记录步骤(1)中所述每一炉孔的装煤时间与计算时的时间的时间差;(3)所述步骤(2)中的每个时间差对应其炉孔装煤对整个焦炉的贡献度,将所有炉孔的贡献度累加,算出整个焦炉的结焦过程;(4)将步骤(3)中的多个贡献度平滑生成温度指数,并计算模拟出焦炉炉温波动运行轨迹;(5)根据步骤(4)中所建立的焦炉炉温波动运行轨迹,将焦炉加热过程划分为若干段,且每一段的温度测定结果分为若干种情况;(6)对步骤(5)中的每种情况建立相应控制调节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青,张大力,钱虎林,邱全山,汪开保,汪德才,李善德,张晓宁,王兴祥,吴宏杰,陈松清,李强,何锦龙,查旭东,宫则强,李强,任瑞峰,王水明,佘世云,邹发远,孙晴亮,
申请(专利权)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