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碰撞缓冲装置、防碰撞车架及车辆。该碰撞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缸,所述缓冲缸内部形成液压腔或气压腔,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的远离车辆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连接接触部,在碰撞作用下,所述密封挡板随所述接触部移动并挤压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碰撞车架设置有前述碰撞缓冲装置,并且还可以设置碰撞防护装置,还可以对车架本体进行防撞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车架及车辆的抗冲击性和安全性,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可靠、易于实施、适用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碰撞缓冲装置,以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防碰撞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架是整个车辆的关键承载部件。当两车碰撞时,巨大的冲击能量主要由车架承担。然而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工程车辆、汽车和专用车的车架一般采用整体刚性车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是车架不能迅速吸收和衰减冲击能量,车架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大,车架的变形和损失大。由于车架抵抗正前、正后碰撞尤其是侧碰撞的能力较差,因碰撞容易造成车架的弯曲变形和开裂,进而造成车体的弯曲变形。碰撞不仅造成车体损坏的经济损失,也直接危及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碰撞的结构,提高车架及车辆的防碰撞能力,以满足用户对安全性能日益增多的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缓冲装置,该碰撞缓冲装置可以有效减弱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冲击能力,提高车辆抵抗碰撞的能力,保障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本专利技术的碰撞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缸,所述缓冲缸内部形成液压腔或气压腔,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的远离车辆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连接接触部,在碰撞作用下,所述密封挡板随所述接触部移动并挤压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进一步地,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压簧,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缓冲缸之间,用于缓冲碰撞作用下的冲击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触部,所述推杆横穿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并在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上,所述压簧套装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密封挡板固定于所述推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缸内部形成液压腔,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液压腔;和/或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所述液压腔,当所述液压腔内的液压油压力大于所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时,液压油经所述溢流阀流出。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缸的一个或两个内端面设置有弹性垫,所述密封挡板移动至所述缓冲缸的端部时,与所述弹性垫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防碰撞车架,该防碰撞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并且还包括前述任一项的碰撞缓冲装置,该碰撞缓冲装置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前侧和/或后侧。进一步地,该防碰撞车架还包括碰撞防护装置,所述碰撞防护装置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碰撞防护装置包括连接部和可滚动的滚动部件,所述滚动部件位于所述碰撞防护装置的端部,并通过连接部连接于车架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杆和U形架,所述滚动部件铰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U形架连接于所述车架本体和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之间,其中U形架的开口端连接于车架本体上。进一步地,该防碰撞车架还包括斜向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车架本体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和/或设置于车架本体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前述任一项的碰撞缓冲装置或防碰撞车架。本专利技术采用碰撞缓冲装置衰减正面碰撞的冲击能量,并可以采用碰撞防护装置减弱斜向碰撞的冲击力和摩擦力,还可以在不明显增加车架质量的情况下,提高车架本体本身抵抗碰撞的能力;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可靠、易于实施的优点;而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车辆,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其它专用作业车辆、固定机械设备等,具有适用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碰撞车架的主视图;图3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防碰撞车架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碰撞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车架本体;11_左纵梁;12_右纵梁;13_横梁;2_碰撞缓冲装置;21_缓冲缸22-密封挡板;23-接触部;24_压簧;25_推杆;26-单向阀;27-溢流阀;28-密封圈;29_弹性垫;2a-开口销;2b-定位销;3_碰撞防护装置;31_连接部;32_滚动部件;3a_连杆;3b_U形架;4-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I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碰撞缓冲装置2可以设置于车辆的前侧和/或后侧,也可以是其它可能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简化结构,控制车架重量,碰撞缓冲装置2可以与车辆其它部件组合成一体。碰撞缓冲装置2可以安装在车架本体I上,也可以安装在与车架有关联连接的零部件上,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此。如图I所示,该碰撞缓冲装置2至少包括缓冲缸21、密封挡板22和接触部23,其中该缓冲缸21内部形成液压腔或气压腔,液压腔或气压腔的远离车架本体I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挡板22,密封挡板22连接接触部23,在碰撞作用下,密封挡板22随接触部23移动并挤压液压腔或气压腔。该缓冲缸 21可以为圆筒形结构,相应地,该密封挡板22密封该缓冲缸21的内壁,并可以沿着该内壁移动。密封挡板22用于将液压油或气体密封于缓冲缸21的内腔中。可以在密封挡板22与缓冲缸21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28,以提高密封性。此外,还可以在缓冲缸21的一个或两个内端面设置有弹性垫29,密封挡板22移动至缓冲缸21的端部时,与弹性垫29接触,该弹性垫29可以缓冲密封挡板22与缓冲缸21之间的碰撞冲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对液压腔或气压腔的挤压,形成缓冲作用,快速吸收、衰减和缓冲碰撞带来的冲击力和冲击能量,达到瞬时使冲击力显著降低的目的。对于液压腔而言,可以通过节流原理(如液压油通过缝隙泄露、通过溢流阀溢流)来实现缓冲作用;而对于气压腔而言,可以通过直接压缩气压腔或节流原理,从而实现缓冲作用。前述接触部23是在碰撞过程中最先并直接与外来碰撞物(如另一车辆或障碍物)接触的部件,优选该接触部23为弹性体,以便于在碰撞之初就起到降低冲击力的作用。接触部23可以直接与密封挡板22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部件与密封挡板22间接连接,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此。应当清楚,接触部23可以是弹性体,也可以是刚性体,但弹性体的缓冲效果较好,应该优先采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碰撞缓冲装置2还包括如图I所示的压簧24,该压簧24设置于接触部23和缓冲缸21之间,用于缓冲碰撞作用下的冲击压力。该压簧24可以是螺旋弹簧或蝶形弹簧等结构。在碰撞过程中,本专利技术该优选实施例可以实现弹性接触部23、压簧24和缓冲缸21三级缓冲组合,极大地提高防碰撞性能。该压簧24和接触部23、缓冲缸21之间可以有多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优选地,碰撞缓冲装置2还包括推杆25,该推杆25的第一端连接接触部23,推杆25横穿液压腔或气压腔,并在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上,压簧24套装于推杆25上,密封挡板22固定于推杆25上。通过该推杆25可以实现接触部23、压簧24、密封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缓冲装置(2)包括缓冲缸(21),所述缓冲缸(21)内部形成液压腔或气压腔,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的远离车辆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挡板(22),所述密封挡板(22)连接接触部(23),在碰撞作用下,所述密封挡板(22)随所述接触部(23)移动并挤压所述液压腔或气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秀明,杨献民,严若胜,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