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楚大波专利>正文

含复合核苷、谷胱甘肽与酵母抽提物的组合物及其在解酒保肝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704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解酒保肝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在治疗肝脏疾病及保肝护肝功能食品上的应用,该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复合核苷2%-50%、谷胱甘肽10%-50%、酵母抽提物10%-6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制备的解酒保肝胶囊在解酒、预防酒精肝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解酒保肝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具有解酒保肝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在治疗肝脏疾病及保肝护肝功能保健品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MAI)、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和酒精性肝硬化(AC)。ALD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肝损害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在人群中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酒精(乙醇)绝大部分(约80% 90%)在人体肝脏代谢。经过肝细胞质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转成乙酸,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在乙醇氧化过程中脱下大量的氢离子与辅酶I结合。辅酶I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I,则使其与辅酶I的比值上升,从而使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造成依赖于还原型辅酶I/辅酶I的物质代谢发生改变,而成为代谢紊乱和致病的基础。同时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泌、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乃至崩溃,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由于酒精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I,而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乙醛和大量还原型辅酶I可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使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肝的形成。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而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硬化过程。当机体摄入酒精时,体内肝组织细胞中的自由基代谢平衡就会失调,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过量自由基可使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而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使膜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过氧化脂质的代谢产物MDA,进一步与磷脂酰乙醇胺和蛋白质交联,生成无活性脂褐质,沉积于组织细胞,破坏细胞膜结构,最后导致细胞无法维持正常代谢而死亡。戊糖和碱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核苷。糖苷键是由戊糖C-I'上的羟基与嘌呤碱N-9或嘧啶碱N-I上的氢原子经脱水缩合形成。核苷根据其所含戊糖的不同分为核糖核苷和脱氧核糖核苷。根据碱基的不同,核糖核苷和脱氧核糖核苷分别有四种核苷。由稀有碱基形成的核苷称稀有核苷,如假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核苷等。近年来,核苷及其碱基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病、脑血管和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这些报道中很少以一种成分单独使用,多采用复合核苷。核苷中的尿苷吸收进入人体后转变成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简称UDP葡糖醛酸)参与肝脏的解毒。混合核苷是人体多种辅酶的前提物质,可活化肝功能,加快受损肝细胞恢复,有良好的保肝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补充核苷能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提示肝损害恢复较快。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三肽,在人体内具有活化氧化还原系统,激活SH酶、解毒作用等重要生理活性。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和糖代谢,促进体内产生高能量,起到辅酶作用。谷胱甘肽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谷胱甘肽能激活体内SH酶等,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以调节细胞膜的代谢过程。谷胱甘肽参与多种外源性、内源性有毒物质结合生成减毒物质。作为解毒剂、生物活性添加剂及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加工以及化妆品等领域。GSH对丙烯腈、氟化物、一氧化碳、重金属及有机溶剂等的中毒均有解毒作用;GSH能抑制脂肪肝的形成,改善感染性肝炎的症状,治疗药物中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肯定;GSH对恶心、呕吐、瘙痒等症状以及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其他症状,均有 改善作用。谷胱甘肽GSH的抗氧化功能可以缓解酒精摄入后过氧化脂质的代谢产物MDA的水平。酵母细胞含35-50%蛋白质、5-10%的核酸、35-40%的碳水化合物、2. 8-3. 0%的脂质、3-5%水分、5-6%的灰份。另外酵母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辅酶,自然食物中,几乎只有酵母、肝脏、米糠、麦芽等四种食物中含有完整的维生素B族,其中以酵母含量最为丰富,t匕例更为合理。在维生素中,和肝脏有较密切关系的是B族维生素。酵母及其抽提物中包括维生素 B1 (136 μ g/g)、维生素 B2 (28 μ g/g)、维生素 B6 (40 μ g/g)、维生素 B12 (O. 001 μ g/g)、烟酸(525 μ g/g)、泛酸(69. 5 μ g/g)、叶酸(3. 5 μ g/g)等。这些B族维生素是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B,则细胞功能马上降低,引起代谢障碍,这时人体会出现怠滞和食欲不振。相反喝酒过多等导致肝脏损害,在许多场合下是和维生素B缺乏症并行的。对每日喝酒IOOml以上的120人进行调查,其中有60%的人表现出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和脂肪肝等肝损害。对于血液中的维生素浓度进行检查,大部分人患有潜在性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B被小肠吸收后,在肝脏中起着各种作用。但是酒精摄入过多,引起肠粘膜损害妨碍吸收力。即使小肠吸收了维生素,由于肝脏功能降低也发挥不了它的作用。这样就会给肝细胞带来影响,导致维生素更加缺乏,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报道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等的治疗,可以采用补给大量维生素B的方法。修复肝功能紊乱时,维生素B是非常必要的。饮酒时如不大量摄取维生素BI,脑神经会发生障碍。维生素BI对于体内分解酒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乙醇脱氢酶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乙醇脱氢酶够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催化伯醇和醛之间的可逆反应CH3CH20H+NAD+ — CH3CH0+NADH+H+。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乙醇脱氢酶与乙醛脱氢酶(ALDH)构成了乙醇脱氢酶系,参与体内乙醇代谢,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广泛专一性的含锌金属酶。乙醇脱氢酶乙醇氧化体系是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一条主要途径。乙醇脱氢酶氧化体系包括醇脱氢酶(ADH)和醛脱氢酶(ALDH)。酵母细胞中锌离子含量可达270ppm左右。酵母经过自溶或者利用多种酶酶解,可将酵母分解为便于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酵母抽提物,内含有丰富的B族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锌离子)等,增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对于谷胱甘肽用于酒精肝的治疗,国内有报道,如专利申请号201210189928.X申请日2012-06-09,一种酒精肝、脂肪肝的注射针剂,每剂量针剂包括一定量配比的谷胱甘肽、牛磺酸、MgS04400-600mg、Minophagen-C(强力新)、复合维生素B等。但国内外没有将复合核苷、谷胱甘肽和酵母抽提物组合用于解酒保肝的报道。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将不同作用途径和机理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几种功能因子经反复复配得到此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至少提供这种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组合物的用途。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解酒保肝功能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解酒保肝功能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组份:复合核苷、谷胱甘肽和酵母抽提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大波
申请(专利权)人:楚大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