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林专利>正文

营养强化面粉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1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强化面粉及其生产方法,先将粗细度达到全通过54GG筛绢的VB↓[1]与面粉按比例稀释混合配制成基料;将全通过筛孔直径为0.02mm筛板的赖氨酸与钙和面粉按比例进行预混合配制成基料;将稀释后的VB↓[1]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行混合。将预混合面粉与大量面粉搅拌混合,达到最后的标准为,每公斤面粉中维生素VB↓[1]4-5mg、赖氨酸1-2g、钙2.5-3.5g。(*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面粉,特别是涉及营养强化面粉及其生产方法。小麦在制作面粉过程中,随着加工精度的提高,微营养素损失越来越严重。仅以特制一等粉与全麦粉比较,蛋白质损失8.3%,钙损失33%,VB1损失75%。我国是以大米、面粉为主食的国家,人体摄取的蛋白质60%来自粮食。在粮食加工中,由于微营养素的损失,人体摄取的蛋白质明显不足;又由于大米、面粉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不合理,特别是面粉中的赖氨酸缺乏度严重,造成蛋白质质量差。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VB1不足的现状,这种状况将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目前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呈普遍缺钙。为改善这种状况,有些国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多采用强化VB1、VB2、尼克酸、钙及铁等手段生产营养面粉。这种营养面粉由于强化多种营养素,成本较高,而且不适合我国具体状况。现有营养面粉的强化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喷雾法,是将强化剂与水先预混合,再与一定比例的面粉混合,一起进行喷雾干燥,制成高含量基料,按需要将此基料再与扩大上千倍的普通面粉混合制成强化面粉。这种强化方法的缺点是,粮食水份含量高,对安全贮存不利。如要达到安全水份,必须增加烘干程序,工艺繁杂,成本高。另一种面粉的强化方法是直接混合法。这种方法是将包括有VB1等多种强化剂先与淀粉混合配制成基料,然后将此基料与上千倍的普通面粉混合制成需要的强化面粉。这种直接混合法工艺的缺点是,VB1添加量最小,且具有粘性,如要混合均匀难度很大;有时为达到VB1的混合均匀,混合搅拌时间就会长,由于面粉与VB1二种物质的比重不一样,搅拌时间过长,反而会因淀粉分离而影响混合效果,不能达到VB1的混合均匀。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营养均匀度得不到保证,有的部分面粉含VB1多,有的部分面粉含VB1少,造成营养失衡,反而对健康不利。这种直接混合法是将强化剂先与淀粉混合配制成基料,而采用淀粉的缺点是,面粉在使用中,面团中由于含有淀粉,改变了性能,降低了弹性与延伸性,特别不适合作面包、面条等食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工艺方法的缺点,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供一种VB1混合均匀的营养强化面粉及其生产方法,使其适合我国青少年学生食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营养强化面粉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和营养学要求,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强化剂用量一般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1/3-1/2为宜。本专利技术确定强化剂为三种,维生素VB1、赖氨酸、和钙。含量为每公斤面粉中维生素VB14-5mg、赖氨酸1-2g、钙2.5-3.5g。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是微营养素添加的均匀程度的控制,这是保健有效、食用安全的可靠保证。本专利技术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方法是,采用添加营养素分层预混合和生产过程中中量添加,充分搅拌的生产方法。分层预混合分为三个工艺过程。①VB1稀释。由于VB1添加量最少,且又有一定粘度,均匀混合难度最大,也是全部营养素混合的关键。先将粗细度达到全通过54GG筛绢的VB1与面粉按比例用搅拌机混合配制成基料,搅拌时正反转交替进行。VB1粗细直接影响与面粉的稀释效果,实验证明,VB1在稀释前,应将不能全部通过54GG筛绢的VB1予以粉碎,全部通过54GG筛绢筛理,否则会造成混合不均匀。②将全通过筛孔直径为0.02mm筛板的赖氨酸与钙和面粉在搅拌机中进行预混合配制成基料。赖氨酸与钙和面粉添加量由VB1稀释时的添加量确定。③将稀释后的VB1预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行混合。分层预混合后,进行生产混合将预混合面粉与大量面粉搅拌混合,达到最后的标准为,每公斤面粉中维生素VB14-5mg、赖氨酸1-2g、钙2.5-3.5g。实验证明,这种分层预混合的方法,能将VB1稀释均匀。要更好地做到VB1稀释均匀,控制VB1的稀释比和混合时间也有一定的意义。VB1与面粉可按比例0.2g-0.4g/kg,通过容量为1000克的双螺旋搅拌机搅拌混合配制成基料。稀释比数越大,不仅搅拌时间长、工艺繁杂,而且目前没有与之匹配的中量添加机。搅拌机转数不同,混合时间也会不同,通过实验可调整混合时间。基料浓度=VB1添加量÷面粉预混合量A,A可为确定值。基料浓度÷VB1添加标准=生产混合时面粉量的倍数B根据上述公式中面粉预混合量A和生产混合时面粉量的倍数B,可计算出赖氨酸和钙的预混合添加量。搅拌机转数不同,混合时间可调整。 将稀释后的VB1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行预混合时,可用双螺旋搅拌机搅拌混合。搅拌机转数不同,混合时间可调整。进行生产混合时,可通过上述公式将预混合面粉按1生产混合时面粉量的倍数B比例搅拌混合。可采用中量添加机添加-螺旋搅拌输送-筛理混合-螺旋搅拌输送-成品的工艺。按照上述生产方法生产的营养强化面粉,每公斤面粉中维生素VB14-5mg、赖氨酸1-2g、钙2.5-3.5g。用上述方法预混合的VB1稀释效果,经上海医科大学测定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见附表一。营养强化面粉添加的微营养素,经分层预混合和生产过程的强化控制,经上海医科大学四批次均匀程度的检测,赖氨酸达到完全均匀(即CV值为0);VB1CV值在1.4%-6.3%;钙CV值在0%-4%,完全达到国家SB/P10144--93规定的CV值<7%的要求,见附表二本专利技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专利技术了适合我国居民食用的强化营养面粉,强化营养配方科学、合理,经实验证明,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克服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缺点,很难混合均匀的B1经单独稀释混合,保证了其均匀度。本专利技术经分层预以混合和生产过程中中量添加,充分搅拌的生产方法,达到了强化营养素的混合均匀,有效的保证了强化营养素面粉的质量,面粉中微营养含量较原来有大幅度的提高,VB1提高2.8倍左右,赖氨酸提高50%以上,钙提高5倍左右。经本专利技术强化的营养面粉由于不含淀粉,没有改变其性能,使用中面团的弹性与延伸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其成本校低,不需特殊贮存。实施例基料浓度=VB1添加量÷面粉预混合量A,A可为确定值。基料浓度÷VB1添加标准=生产混合时面粉量的倍数B根据上述公式面粉预混合量A和生产混合时面粉量的倍数B,可计算出赖氨酸和钙的预混合添加量。 根据上述公式推导出VB16.25g÷25kg=250mg/kg÷4.5mg/kg=55.5(倍)赖氨酸2083g÷25kg=83.32g/kg÷1.5g/kg=55.5(倍)钙4167÷25kg=166.7g/kg÷3g/kg=55.5(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面粉为25kg一袋,以25kg为面粉预混合量A较为方便。取6.25gVB1与2kg面粉的稀释比数较理想。稀释比为3.125g/kg。将6.25gVB1与2kg面粉通过容量为1000克的双螺旋搅拌机搅拌混合配制成基料,搅拌机转数70-90/分;搅拌时正反转交替进行;混合时间实践证明为10±0.5分钟。将2083g赖氨酸与4167g钙(如用钙氨酸为10417g)和23kg面粉进行预混合配制成基料;在转数为800转/分的中量搅拌机中搅拌,搅拌时间为7±0.5分钟。将稀释后的VB1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行预混合;用双螺旋搅拌机搅拌混合,时间为6±0.5分钟。生产混合将含有营养素的预混合面粉与普通面粉按1∶55.5比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添加营养素分层预混合和生产过程中中量添加,充分搅拌的生产方法;分层预混合分为三个工艺过程:①VB↓[1]稀释:先将粗细度达到全通过54GG筛绢的VB↓[1]与面粉按比例用搅拌机混合配制成基料,搅 拌时正反转交替进行;②将全通过筛孔直径为0.02mm筛板的赖氨酸与钙和面粉用搅拌机进行预混合配制成基料;赖氨酸与钙和面粉添加量由VB↓[1]稀释时的添加量确定;③将稀释后的VB↓[1]预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 行混合;分层预混合后,进行生产混合:将预混合面粉与大量面粉搅拌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添加营养素分层预混合和生产过程中中量添加,充分搅拌的生产方法;分层预混合分为三个工艺过程①VB1稀释先将粗细度达到全通过54GG筛绢的VB1与面粉按比例用搅拌机混合配制成基料,搅拌时正反转交替进行;②将全通过筛孔直径为0.02mm筛板的赖氨酸与钙和面粉用搅拌机进行预混合配制成基料;赖氨酸与钙和面粉添加量由VB1稀释时的添加量确定;③将稀释后的VB1预混合面粉基料与赖氨酸、钙的预混合面粉基料再次进行混合;分层预混合后,进行生产混合将预混合面粉与大量面粉搅拌混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VB1与面粉可按比例0.2g-0.4g/kg预混合;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