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林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584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分别连接信号产生电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容置部,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第一电极与第一容置部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在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电极至少经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第二电极进一步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在第一电极、第一中药药胶、人体皮肤和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传输路径上设置有隔离槽,以隔离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而防止在传输路径上发生短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针灸过程中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加强隔离,保证治疗效果。

A kind of electronic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nic acupuncture device comprises a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and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the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electronic acupunctur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taining part,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part for accommodating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adhesive,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containing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electrical connection among them, in the electronic acupuncture device attached to the skin,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adhesive contact with the skin, the first electrode at least by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glue connection with human skin, the second electrode is further connected with human skin, the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for a transmission path formed on the first electrode,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human skin and glue the second electrode on stimulating current transmission path is arranged on the isolation groove, to isolate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to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path There is a short circuit on it. Through the above method, the invention can strengthen the isolation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in th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针灸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针灸设备。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方法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需要到医院或者诊所进行,需要花费较多人力、时间和金钱;目前,在传统的中医针灸技术上发展形成了一种电子针灸设备,该电子针灸设备已经具备传统中医针灸技术中刺激经络穴位的功能,甚至在一些电子针灸设备中,已经开始配合使用一些中药药材。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些配合使用中药药材的电子针灸设备中,常常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分而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电子针灸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针灸设备,能够防止发生短路,保证治疗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针灸设备,所述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第一电极至少经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药药胶、所述人体皮肤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包括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的第一容置部,该第一中药药胶与电子针灸设备的第一电极连接;当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运行时,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电极至少经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第二电极进一步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信号产生电路在第一电极、第一中药药胶、人体皮肤和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进而可以将针灸和第一中药药胶同时作用在人体的穴位上,在刺激电流的作用下,在针灸的同时将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性通过皮肤渗入人体,使得电子针灸设备的疗效增大,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在传输路径上设置隔离槽,以加强隔离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避免第一中药药胶渗出的水分造成传输路径发生短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A-A轴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B-B轴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药胶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附在人体穴位上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控制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C-C轴线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管理平台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管理平台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管理平台系统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电子针灸设备工作的原理,电子针灸设备是通过电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基于生物电原理和针灸理论。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的电解质电导体。电子针灸设备是应用专用的电信号输出装置针灸某些经络穴位,是以人体引入电场,利用构成回路的端电压的两端,产生电效应,使机体产生集电效应、生物效应,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免疫学变化,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与新陈代谢机能,改善局部营养供给以及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下面将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相关内容。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子针灸设备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电子针灸设备沿A-A轴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电子针灸设备沿B-B轴线的剖视图。请参阅图2,该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20、分别连接信号产生电路20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第一容置部26。具体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电路20可以集成到电子针灸设备的印刷线路板(PCB)上,用于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提供脉冲电流/电压信号或者持续电流/电压信号,具体地,信号产生电路20可以为脉冲发生器,通过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电流/电压信号或者持续电流/电压信号。第一容置部26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第一电极22与第一容置部26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第一中药药胶的呈现形式可为固体状,也可以为固液混合的泥状或膏状,也可以是棉花或海绵吸附上液体中药后的呈现形式,等等,其内所含的中药成分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调理的病症进行调配,另外,第一中药药胶可导电,其导电性可以由于其中药成分中的某些中药成分导电,或者由于在中药成分中添加某一种或多种不影响药效的导电物质,例如导电离子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部26和第一电极22可以为同一结构,即第一电极22制备成具有朝向人体皮肤一侧的类似拱形的结构,即第一电极呈凹槽设置,该结构即形成了第一容置部2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部26和第一电极22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电极22呈片状设置,第一容置部26设置于第一电极22朝向人体皮肤的一侧,该第一容置部26具有导电性,其材质可以是铝、铜等金属,也可以是石墨等非金属,第一电极22通过第一容置部26与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该第一容置部26具有绝缘性,第一容置部26的侧壁包括孔洞,第一电极22包括伸出的导电丝,导电丝通过孔洞与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当上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电极22至少经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电连接,第二电极24进一步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信号产生电路20用于在第一电极22、第一中药药胶、人体皮肤和第二电极24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进而可以将针灸和第一中药药胶同时作用在人体的穴位上,在针灸的同时将第一中药药胶的药性通过皮肤渗入人体,使得电子针灸设备的疗效增大;另外与口服、外贴或者药浴的中药治疗手段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子针灸设备可以精准给药,直达病所,且节约中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子针灸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第一电极至少经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药药胶、所述人体皮肤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所述传输路径上设置有隔离槽,以隔离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而防止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生短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针灸设备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子针灸设备上设置有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纳第一中药药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的第一中药药胶电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针灸设备贴附到人体皮肤上时,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第一电极至少经所述第一中药药胶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与所述人体皮肤电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中药药胶、所述人体皮肤和所述第二电极所形成的传输路径上产生刺激电流,所述传输路径上设置有隔离槽,以隔离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而防止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生短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隔离槽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紧贴所述人体皮肤的方向而设置,所述隔离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人体皮肤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槽围绕所述第一容置部而呈环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针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隔离槽一体成型,且其材料为柔性材料或塑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针灸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