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10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其可以提高出入部件的定位精度并正确地确定闸道的流路面积。压铸模具(21)包括第一模具(22)及第二模具(23)。在第一模具上设有贯穿闸道(31)的圆筒(24)。在圆筒内可冲压地配置有杆(29)。闸道由主流路部分(32)与最小流路部分(33)构成。闸道的最小流路是当杆与配合面P相碰时,由通过杆的端面(34)与配合面的凹面(35)划定的最小流路部分构成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PF法中所使用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当用铝等来生产铸件时,使用的是通过设置于注射杆顶端的冲头挤出套筒内的金属熔液,并将其注射到型腔中的压铸法。图7中示出了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9935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在以往的压铸法中所使用的压铸模具。压铸模具1包括阳模1和阴模3。如图7所示,在将阳模2与阴模3闭合后,就形成了由阳模2上形成的凹部4与阴模3上形成的凹部5所构成的型腔6。型腔6上连通着闸道7,该闸道7通过流路8而与套筒9的内部相连通。在套筒9内,可冲压地容纳有设置于注射杆10顶端上的冲头11。此外,在阴模3上设有闸道圆筒12。在闸道圆筒12内,相对于闸道7可突入、退出地容纳有出入部件13。在使用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压铸模具的压铸法中,为了防止由于套筒或型腔中存在的氮气(含在空气中)等惰性气体不与金属熔液反应而作为气泡残留在铸件中从而导致的铸件质量下降,采用了所谓的PF法。即,所谓PF法是将型腔内的空气置换成氧气等活性气体后,使铝等的金属熔液流入型腔内的压铸法。具体地说,将氧气作为活性气体送入型腔6内,将型腔6内的空气置换成氧气,使冲头11冲压而将套筒9内的金属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具,其在以活性气体置换出型腔内空气的状态下,将金属熔液从闸道注入所述型腔来制造铸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闸道的圆筒;和可动地被容纳在所述圆筒内、调节所述闸道的流路面积的杆;其中,在所述杆的端面及所述圆筒的 底面上设置最小流路划定部,使得当该端面碰抵到该底面上时,在该端面与该底面之间形成所述闸道的最小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川成彦富士田义夫吉田义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