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成明专利>正文

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804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专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振切除冰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包括振切结构、清扫结构以及覆冰清除结构三部分。所述振切结构安装在机动车的最前部,其内设置偏心轴,其外设置弹性刀片,振切结构自身旋转的同时发生振动,进行切冰及刮冰动作,在保证碎冰效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保护路面不受损伤;清扫结构负责清扫切下的碎冰;覆冰清除结构的表面设置与壳体软连接的金属钉,对之前处理过的路面覆冰做进一步的清理,通过不规则的撞击清除路面坑洼处的余冰,以达到全面清理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专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振切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冬季雨雪天气之后,马路上的积雪或冻雨清扫不及时会形成冰层,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各地更为明显,给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为道路交通带来隐患。现有的除冰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铲式,其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对于路面不平的情况,处理效果不佳,尤其是面对路面表层的覆冰,基本起不到清除效果;另一种为镐式,通过“刨”的动作清除冰层,但是这种方式的设备作用面小,清除效率低,很难一次将冰层除净,同时对路面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今后的道路维护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道路除冰装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道路振切除冰装置,能够高效率,全面的清除路面冰层,且对路基不造成损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包括振切结构、清扫结构以及覆冰清除结构三部分。所述振切结构安装在机动车的最前部,分为支撑架和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滚筒两大部分,滚筒的左右两端通过减震块与支撑架连接;滚筒内设置支撑于轴承上的偏心轴,偏心轴的左端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伸出滚筒的左侧壁并与小齿轮连接,偏心轴的右端不与滚筒的右侧壁接触,偏心轴的重心位于滚筒的中间截面上;滚筒的右侧壁上固接大齿轮 ’大齿轮驱动滚筒沿自身中轴转动,小齿轮驱动偏心轴转动,使得滚筒在转动的同时产生振动;滚筒的表面设置25-35排与滚筒中心线平行的刀片,且每个刀片与滚筒之间均设置压簧,使刀片可上下移动;所述清扫结构安装在振切结构的后方;所述覆冰清除结构安装在清扫结构的后方,其壳体为圆筒形,通过横轴连接在机动车上;覆冰清除结构的表面设置4-6排与壳体软连接的金属钉。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距为15-20mm。所述刀片为30排,沿滚筒的外壁均匀分布;每排设置5个刀片,且相邻两排刀片间交错排列。所述刀片的长度为36cm,宽度为11cm,其一侧与滚筒间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侧通过两个压簧与滚筒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液压升降装置。所述小齿轮的转速为1500-2000转/min,所述大齿轮与机动车车轴的转速比为2:1。所述覆冰清除结构壳体上,每排金属钉的密度为50个/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除冰装置采用振切原理,刀片在滚筒的振动下反复切割冰层,并且随着滚筒自身的转动,沿冰层的切口对冰层进行“刮”的动作,以实现除冰功能;各刀片独立,各自只负责一小段路面,组合后能够适应各种路面状况,即使面对路面不平的情况,也能起到良好的除冰效果;刀片上装有压簧,在刀刃接触到路面时能够回压,与路面之间不形成硬接触,起到保护路面的效果;清扫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转轮式清扫结构,或者是ZL201020593211. 8提供的横扫装置;覆冰清除结构上软连接的金属钉对之前处理过的路面覆冰做进一步的清理,通过不规则的撞击清除路面坑洼处的余冰,以达到全面清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振切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刀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覆冰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A-振切结构;B_清扫结构;C_覆冰清除结构;1-支撑架;2-滚筒;3_减震块;4-偏心轴;5-小齿轮;6-大齿轮;7-刀片;8-压簧;9-壳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振切除冰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包括振切结构A、清扫结构B以及覆冰清除结构C三部分。如图I和图2所示,振切结构A安装在机动车的最前部,分为支撑架I和安装于支撑架I上的滚筒2两大部分。滚筒2的左右两端通过减震块3与支撑架I连接;滚筒2内设置支撑于轴承上的偏心轴4,偏心轴4的左端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伸出滚筒2的左侧壁并与小齿轮5连接,偏心轴4的右端不与滚筒2的右侧壁接触,偏心轴4的重心位于滚筒2的中间截面上;滚筒2的右侧壁上固接大齿轮6 ;大齿轮6驱动滚筒2沿自身中轴转动,小齿轮5驱动偏心轴4转动,使得滚筒2在转动的同时产生振动;滚筒2的表面设置30排与滚筒2中心线平行的刀片7,沿滚筒2的外壁均匀分布;每排设置5个刀片,且相邻两排刀片间交错排列;每个刀片7的长度为36cm,宽度为11cm,其一侧与滚筒2间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侧通过两个压簧与滚筒2连接,使刀片7可上下移动。偏心轴4的偏心距为15-20mm;小齿轮5的转速为1500-2000转/min,大齿轮6与机动车车轴的转速比为2:1。刀片在滚筒的振动下反复切割冰层,并且随着滚筒自身的转动,沿冰层的切口对冰层进行“刮”的动作,以实现除冰功能;各刀片独立,各自只负责一小段路面,组合后能够适应各种路面状况,即使面对路面不平的情况,也能起到良好的除冰效果;刀片上装有压簧,在刀刃接触到路面时能够回压,与路面之间不形成硬接触,起到保护路面的效果。滚筒2上还连接有液压升降装置,在不进行切冰动作时,可将滚筒2升起。清扫结构安装在振切结构的后方,可以采用现有的转轮式清扫结构,或者是ZL201020593211. 8提供的横扫装置,负责将振切结构切碎的冰块扫至一旁或收集起来。覆冰清除结构安装在清扫结构的后方,其壳体9为圆筒形,通过横轴连接在机动车上;覆冰清除结构的表面设置4-6排与壳体9软连接的金属钉10,每排金属钉的密度为 50个/m,如图4所示。覆冰清除结构上软连接的金属钉对之前处理过的路面覆冰做进一步的清理,通过不规则的撞击清除路面坑洼处的余冰,以达到全面清理的效果。权利要求1.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包括振切结构(A)、清扫结构(B)以及覆冰清除结构(C)三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切结构安装在机动车的最前部,分为支撑架(I)和安装于支撑架(I)上的滚筒(2 )两大部分,滚筒(2 )的左右两端通过减震块(3 )与支撑架(I)连接;滚筒(2 )内设置支撑于轴承上的偏心轴(4),偏心轴(4)的左端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伸出滚筒(2)的左侧壁并与小齿轮(5)连接,偏心轴(4)的右端不与滚筒(2)的右侧壁接触,偏心轴(4)的重心位于滚筒(2)的中间截面上;滚筒(2)的右侧壁上固接大齿轮(6);滚筒(2)的表面设置25-35排与滚筒(2)中心线平行的刀片(7),且每个刀片(7)与滚筒(6)之间均设置压簧(8); 所述清扫结构安装在振切结构的后方; 所述覆冰清除结构安装在清扫结构的后方,其壳体(9)为圆筒形,通过横轴连接在机动车上;覆冰清除结构的表面设置4-6排与壳体(9)软连接的金属钉(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4)的偏心距为15-20mmo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7)为30排,沿滚筒(2)的外壁均匀分布;每排设置5个刀片,且相邻两排刀片间交错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7)的长度为36cm,宽度为11cm,其一侧与滚筒(2)间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侧通过两个压簧与滚筒(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5)的转速为1500-2000转/min,所述大齿轮(6)与机动车车轴的转速比为2: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冰清除结构壳体(9)上,每排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道路振切除冰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前部,包括振切结构(A)、清扫结构(B)以及覆冰清除结构(C)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切结构安装在机动车的最前部,分为支撑架(1)和安装于支撑架(1)上的滚筒(2)两大部分,滚筒(2)的左右两端通过减震块(3)与支撑架(1)连接;滚筒(2)内设置支撑于轴承上的偏心轴(4),偏心轴(4)的左端与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伸出滚筒(2)的左侧壁并与小齿轮(5)连接,偏心轴(4)的右端不与滚筒(2)的右侧壁接触,偏心轴(4)的重心位于滚筒(2)的中间截面上;滚筒(2)的右侧壁上固接大齿轮(6);滚筒(2)的表面设置25?35排与滚筒(2)中心线平行的刀片(7),且每个刀片(7)与滚筒(6)之间均设置压簧(8);所述清扫结构安装在振切结构的后方;所述覆冰清除结构安装在清扫结构的后方,其壳体(9)为圆筒形,通过横轴连接在机动车上;覆冰清除结构的表面设置4?6排与壳体(9)软连接的金属钉(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纪成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