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及更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08640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及更换方法。包括:一基体,在基体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一用于套设到抗侧滚扭杆的衬套上的安装孔;在基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一长形通孔,长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孔的中心轴平行,且长形通孔的底部与安装孔相连通;在长形通孔内固定设置有两个侧顶块,在长形通孔内、且在两个侧顶块之间设置有一主顶块;在基体上、且在主顶块背离支撑凸部的一侧还螺接有螺杆,螺杆的末端抵顶在主顶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更换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时不会损害到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端轴的表面,使转向架抗侧滚扭杆更换衬套后可以重新使用,降低了车辆检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不断提速,大部分客车都在转向架和车体间加装抗侧滚扭杆装置,抗侧滚扭杆可有效减缓车辆运行时车体由于受到轨道不平顺和其它外界的激扰而产生的侧滚力。在抗侧滚扭杆末端的端轴上,固定套设筒状的衬套,以避免在列车运行一段时间过程中扭杆的端轴被磨损。 客车在经过120万公里的运行后,都要回制造厂进行三级修保养。在进行转向架三级修保养时发现抗侧滚扭杆的端轴上的衬套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必须更换新的衬套。而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先将衬套加热膨胀后套到抗侧滚扭杆的端轴上、并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使衬套与端轴在冷却后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成一体的,由于过盈配合的配合面非常紧密,在更换衬套时,必须采用破坏性的措施才能拆除衬套。然而,衬套的厚度只有2mnT2. 5mm,采用破坏性的措施剥离衬套时经常会损伤到端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将衬套由抗侧滚扭杆的端轴拆卸下来的过程中,易造成端轴受损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包括一基体,在所述基体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一用于套设到抗侧滚扭杆的衬套上的安装孔;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一长形通孔,所述长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平行,且所述长形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在所述长形通孔内固定设置有两个侧顶块,在所述长形通孔内、且在两个所述侧顶块之间设置有一主顶块;所述侧顶块末端形成用于抵顶到所述衬套上的沉槽、沿所述衬套轴向延伸的一槽壁上的第一抵顶部,所述主顶块末端形成有用于抵顶到所述沉槽、沿所述衬套轴向延伸的另一槽壁上的第二抵顶部;所述主顶块的侧面形成一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与所述长形通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基体上、且在所述主顶块背离所述支撑凸部的一侧还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末端抵顶在所述主顶块上,通过所述螺杆驱动所述主顶块以所述支撑凸部为支点、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使所述第二抵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抵顶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方法,包括在抗侧滚扭杆的衬套上加工出沿所述衬套轴向延伸的沉槽;将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的基体套到待拆卸的抗侧滚扭杆的衬套上,并使主顶块的第二抵顶部和侧顶块的第一抵顶部分别抵顶到所述沉槽的沿所述衬套延伸的两个相对侧壁上;旋拧螺杆,通过螺杆推动所述主顶块以支撑凸点为支点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抵顶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抵顶部的方向转动,直至所述衬套沿所述沉槽破裂后,取下所述衬套;在所述抗侧滚扭杆的端轴上重新安装新的衬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通过侧顶块的第一抵顶部和主顶块的第二抵顶部抵顶在衬套上的沉槽的两相对槽壁,并配合螺杆推动主顶块以支撑凸点为支点转动,以使第二抵顶部向远离第一抵顶部的方向转动,直至衬套沿沉槽破裂,达到了在更换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过程中,方便、有效地拆下旧的衬套,不会损害到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端轴的表面,使转向架抗侧滚扭杆更换衬套后可以再次使用,降低了车辆检修的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为安装状态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的示意图;图5为图I中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安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体;11_安装孔;12-长形通孔;13-侧顶块;14-主顶块;15-第一抵顶部;16-第二抵顶部; 17-支撑凸部;18-螺杆;20-衬套;21-沉槽;30-限位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安装状态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的示意图;图5为图I中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I、图2、图4和图5,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包括一基体10,在基体10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一用于套设到抗侧滚扭杆的衬套20上的安装孔11 ;在基体10的表面上开设有一长形通孔12,该长形通孔1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孔11的中心轴平行,且该长形通孔12的底部与安装孔11相连通;在该长形通孔12内固定设置有两个侧顶块13,在该长形通孔内12、且在两个侧顶块13之间设置有一主顶块14 ;该侧顶块13末端形成用于抵顶到衬套上的沉槽21、沿衬套20轴向延伸的一槽壁上的第一抵顶部15,该主顶块14末端形成有用于抵顶到沉槽21、沿衬套20轴向延伸的另一槽壁上的第二抵顶部16 ;主顶块14的侧面形成一支撑凸部17,支撑凸部17与长形通孔1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相接触,在基体10上、且在主顶块14背离该支撑凸部17的一侧还螺接有螺杆18,该螺杆18的末端抵顶在主顶块14上,通过螺杆18驱动该主顶块14以支撑凸部17为支点、相对第一侧壁转动使第二抵顶部16远离第一抵顶部15。具体地,基体10为一长方体型,也可为圆柱体型,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安装孔11贯穿该基体10的两相对的侧面,使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能够通过安装孔11套装在扭杆的端轴上。长形通孔12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孔11的中心轴平行,长形通孔12的深度方向与安装孔11的中心轴垂直,或者可与安装孔11的中心轴成一夹角,但长形通孔12要与安装孔11相连通,以当基体10套设到衬套20上后,主顶块14的第二抵顶部和两个侧顶块13的第一抵顶部可经由该长形通孔12延伸至衬套20表面、并抵顶于开设在衬套20表面上的沉槽21中。侧顶块13与主顶块14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也可是圆柱体等其他形状,具体形状不做限制;侧顶块13与主顶块14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侧顶块13末端形成的第一抵顶部15和主顶块14末端形成的第二抵顶部16应能分别抵顶到衬套20上的沉槽21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该主顶块14的侧面可直接形成一支撑凸部17,可以是半球形或其他形状,以与长形通孔1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相接触,进一步地,在基体10上、且在主 顶块14背离该支撑凸部17的一侧还螺接有螺杆18,该螺杆18的末端抵顶在主顶块14上,能推动主顶块14以支撑凸部17为支点转动。当旋拧螺杆18,通过螺杆18推动主顶块14以支撑凸点17为支点转动,以使第二抵顶部16向远离第一抵顶部15的方向转动,且由于侧顶块13的第一抵顶部15和主顶块14的第二抵顶部16抵顶在衬套20上的沉槽21的两相对槽壁,便使得衬套20上的沉槽21的两相对侧壁受到方向相反的支撑力,最终在该力作用下,使衬套20沿沉槽21破裂。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可通过侧顶块13的第一抵顶部15和主顶块14的第二抵顶部16抵顶在衬套20上的沉槽21的两相对槽壁,并配合螺杆18推动主顶块14以支撑凸点17为支点转动,以使第二抵顶部16向远离第一抵顶部15的方向转动,直至衬套20沿沉槽21破裂,达到了在更换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过程中,方便、有效地拆下旧的衬套,不会损害到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端轴的表面,使转向架抗侧滚扭杆更换衬套后可以再次使用,降低了车辆检修的成本。进一步的,结合图I、图2所示,该基体10呈长方体状,安装孔11贯穿该基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衬套更换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体,在所述基体上、沿水平方向贯穿开设有一用于套设到抗侧滚扭杆的衬套上的安装孔;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开设有一长形通孔,所述长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平行,且所述长形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在所述长形通孔内固定设置有两个侧顶块,在所述长形通孔内、且在两个所述侧顶块之间设置有一主顶块;所述侧顶块末端形成用于抵顶到所述衬套上的沉槽、沿所述衬套轴向延伸的一槽壁上的第一抵顶部,所述主顶块末端形成有用于抵顶到所述沉槽、沿所述衬套轴向延伸的另一槽壁上的第二抵顶部;所述主顶块的侧面形成一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与所述长形通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相接触,在所述基体上、且在所述主顶块背离所述支撑凸部的一侧还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末端抵顶在所述主顶块上,通过所述螺杆驱动所述主顶块以所述支撑凸部为支点、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使所述第二抵顶部远离所述第一抵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卢峰华吴坡张顺荣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